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返场上新2万本!88元任选10本
>
关于“() 撰 校”检索到   共17种现货商品
>
出版社:
确定 取消
  • 屈辞精义

    ¥31.5(7.5折)定价:¥42.0

    此书新见颇多,陈本礼也以"独开生面"而自伐。就大端而言,如陈氏以读赋之法溯及《楚辞》,从而发现"骚有赋序",遂据此划分层次,眉目清豁,颇便省览。本文方面,此书参用诸本。注释方面,征引宏富,尤以子部杂家为多。评注方面,此书在书首明确列出的参引历代注骚之作达三十八家,实际披览当逸出此数。故本书对研究《楚辞》有一定帮助...

  • 韩诗外传集释(新排本)

    [汉]韩婴撰 许维遹校释  /  2020-08-01  /  中华书局
    ¥25.2(7.2折)定价:¥35.0

    《诗经》是五经之一,自古传授,有其渊源。西汉初年,习《诗经》者,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为今文经学,毛为古文经学。东汉以降,古文经学日益盛行,今文学说便逐渐失传了。其中齐诗亡于三国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宋代,相关文献渐次散佚。韩诗文献中,硕果仅存的,就是《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十卷,杂述古事古语。体例是每条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征引一句或两句《诗经》中的句子与古事相印征,体例与刘向《新序》《说苑》《列女传》相类似。虽然这是撰

  • 群书札记

    ¥77.4(7.9折)定价:¥98.0

    《群书札记》是清代乾嘉时期朱亦栋的一部学术笔记。朱曾师事考据学大师钱大昕,致力于经史研究,著有《群书札记》、《群经札记》等。《群书札记》考辨古代典籍及其历史语言,涉及五经之外的典籍有《国语》、《战国策》、《史记》、《管子》、《荀子》、《庄子》、《淮南子》、《汉书》、《楚辞》、《文选》、《世说新语》、《杜诗》、《山海经》、《困学纪闻》、《广雅》、《金楼子》、《说文解字》、《庾子山集》、《颜氏家训》、《西京杂记》、《水经注》、《逸周书》、

  • 唐宋史料笔记---梦溪笔谈

    (宋)沈括撰;金良年点校  /  2015-11-01  /  中华书局
    ¥37.2(9.8折)定价:¥38.0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本书为金良年先生对其2003年点校本的修订,在底本选择、校记写法、体例设计上都有新的开拓...

  • 人隐庐集

    ¥25.9(7.2折)定价:¥36.0

    全书以1934年汕头五洲印务公司出版的《泽庵诗集》为底本参校,补充点校者从《南社》、《国学丛选》等文献所辑的吴泽庵诗、词、文以及吴雨三诗文。因吴氏兄弟二人皆署“人隐庐”,故定名为《人隐庐集》...

  • 饮水词笺校(精)--中华国学文库

    ¥30.4(8折)定价:¥38.0

    《饮水词》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他的词把原属个人的哀怨融扩为带有普遍性的人性抒发,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三百年来,尤其是近百年来,他是拥有读者最多、影响优选的清代词家。他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饮水词笺校》以康熙三十年刊本《通志堂集》为底本,并补辑《通志堂集》未收词48首,参校本15种,力求整理出一个最完善的纳兰词文本。对所收各词,以校订、笺注、说明、辑评等形式详为校注,体现了纳兰词研究的当代水平。书末附录诸家碑铭

  • 诗三家义集疏(全二册)——十三经清人注疏/[清](清)王先谦撰 吴格点校

    ¥102.4(8折)定价:¥128.0

    《诗三家义集疏》收辑西汉以来齐、鲁、韩三家诗说,兼取后人疏解,折衷异同,加以考核说明。辑录三家遗说,自宋代王应麟发其端,清代三百年间,范家相、冯登府、陈寿祺、陈乔枞、魏源等,都有考辑专著,此书出而集其大成...

  • 列朝诗集(全12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清]钱谦益撰集 许逸民,林淑敏点校

    ¥998.4(7.8折)定价:¥1280.0

    《列朝诗集》是钱谦益先生所辑的有明一代诗歌总集,凡八十一卷,上起洪武,下迄崇祯,共十六朝,历二百七十八年,入选者达一千六百余家,分甲乙丙丁四集。本书仅有两种版本:一是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原刻本,一是清宣统二年神州国光社重排铅印本。许逸民先生点校时同时吸收了上述两本的合理成分,使本书成为了一种兼具二者之长的新版本。本书可以用来和《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宋诗钞》、《元诗选》、《晚晴?m诗汇》配套使用,从而全面了解中国诗歌发展

  • 范成大集校笺(全五册)平装

    ¥210.0(7.5折)定价:¥280.0

    范成大是南宋重要文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足迹遍及广右、巴蜀,在诗、词及游志、地志等领域,卓有贡献;其文学、文化活动对后世影响深远;石湖诗词,风格特异,语言鲜明,很多遣词用语,为其首创,是研究南宋文学、江南地方文化的重要文献。 已界耄耋之年的吴企明先生,荣休后始终笔耕不辍,在没有项目要求和考核压力的情况下,毅然将全部心血投注在古典文学研究事业上。这种对传统文化的锲而不舍和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为我们所钦佩。老先生这种对待人生和

  • 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54.4(8折)定价:¥68.0

    经过安史之乱这场浩劫,唐帝国急遽没落,由盛唐时期转入中唐时期,这极大地影响了活跃在大压、贞元间士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理,并且促使了诗风的变异。盛唐积极进取、乐观自信、昂扬豪迈、充满恐龙理想的时代文化精神,伴随着国家民族生命创造力的衰微而消退,逐渐为一种疲倦、衰顿、低沉、伤凄、冷淡的时代风貌所取代。作为其外在表征的诗歌,也随之在审美取向上发生变化,由盛唐的积度张扬外入而趋于压抑内敛。  在盛唐之际的诗人中,在人格和诗风转换方面最

  • 理学丛书许衡集(2册)

    ¥64.7(8.3折)定价:¥78.0

    《许衡集》是对元初理学家许衡文集的一次全面整理。全集十四卷(卷首一卷,正文十二卷,卷末两卷),包括诗词、奏疏、书状、语录、经义、授时历经、杂著等,深刻反映了许衡在政治、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此次整理,以乾隆五十五年刊《许文正公遗书》为底本,校以许衡作品合刊本九种,单行本四种,他本文献的参校也多达三十余种。书末还附录了从其他各类文献中辑出的底本所无的许衡诗文及相关资料若干,作为补遗,单独编为一卷。此外,书中还编制了许衡简易年谱以及许衡

  •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酉阳杂俎(上下)/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49.0(7.2折)定价:¥68.0

    《酉阳杂俎》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其内容远远超出了志怪的题材,有自然现象、文籍典故、社会民情、地产资源、草木虫鱼、方技医药、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产交流等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诗集传(典藏本)/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精)

    ¥56.2(7.2折)定价:¥78.0

    本书是《诗集传》的精装典藏本。《诗集传》是朱熹继《毛传》《郑笺》《毛诗正义》之后,融汉学宋学之长的里程碑式著述,其破除烦琐注疏的学风,力求简明扼要,兼取毛、郑以及齐鲁韩三家诗之说,乃至当代学者的合理解说,未详之处亦不强作解人,乃宋学之代表作。其解说,成为明清时期科考的官方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次点校整理,以影印自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二十卷本的《四部丛刊三编》所收为底本,残缺部分,选取源于同一刻版的宋刊明印本(原藏台北“中央图书

  • 谭延闿家书

    ¥128.0(8.1折)定价:¥158.0

    本书为谭延闿致写给长女谭淑、女婿袁思彦等人的信札,共57通102页。书体自然洒脱,叙述家务、政事、接酬均有。不少家信还反映了谭延闿的为政处世,可供世人借鉴...

  •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搜神记辑校 搜神后记辑校(上下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70.6(7.2折)定价:¥98.0

    《搜神记辑校 搜神后记辑校》,李剑国辑校。《搜神记》,晋干宝撰,原著录为三十卷,今存三百馀条,系六朝很为有名的志怪小说集。干宝以国史之才,而撰此志怪小说,备受读者欢迎。《搜神后记》,南朝宋陶潜撰,原著录为十卷,《搜神后记》与《搜神记》的体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溢出《搜神记》。今李剑国先生依著录卷帙,《搜神记》辑为三十卷,《搜神后记》辑为十卷,名之曰“辑校”。“辑校”者,乃以见与明辑本有别。初版于2007年,在原来《新辑搜神 新辑搜神后记

  • 范成大集校笺(全五册)精装

    ¥285.0(7.5折)定价:¥380.0

    范成大是南宋重要文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足迹遍及广右、巴蜀,在诗、词及游志、地志等领域,卓有贡献;其文学、文化活动对后世影响深远;石湖诗词,风格特异,语言鲜明,很多遣词用语,为其首创,是研究南宋文学、江南地方文化的重要文献。 已界耄耋之年的吴企明先生,荣休后始终笔耕不辍,在没有项目要求和考核压力的情况下,毅然将全部心血投注在古典文学研究事业上。这种对传统文化的锲而不舍和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为我们所钦佩。老先生这种对待人生和事

  • 采硫日记/小琉球漫志(八闽文库)

    ¥51.8(7.2折)定价:¥72.0

    “八闽文库”要籍选刊之一。繁体竖排版式。《小琉球漫志》是清代朱仕玠的纪游散文集,共六编:泛海纪程、海东纪胜、瀛涯渔歌、海东剩语、海东月令、下淡水社寄语。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是了解台湾的第一手资料。 《采硫日记》又名《裨海纪游》,作者为清代郁永河。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至十月为采集硫磺矿,从福建去台湾。他不避艰险,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以日记形式写成《采硫日记》(又称《裨海纪游》)。此书记述了台湾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地质(

五星书

编辑推荐

中图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