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上新2万种!每满100减50
>
关于“高晓虹”检索到   共14种现货商品
>
出版社:
确定 取消
折扣:
  • 传媒集刊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媒介新技术应用

    高晓虹  /  2019-11-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7.8(7.7折)定价:¥75.0

    媒介新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地位不平等的局面,使得信息交流更为便利,这种变化是新技术给新闻传播学带来的很深刻的变化之一。本书以媒介新技术为焦点,集纳18篇文章,分为特稿、传媒教育、理论与历史、视听传播、媒体融合、青年视点和品鉴几个板块,探讨新媒介时代新闻传播学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思路、新视野。希望能成为新闻传播学界交流提升的一个有力平台。为了更有效地集合学界业界力量,搭建一个求真务实的学术平台是有意义的...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新时代的国际传播

    高晓虹主编  /  2020-11-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0.1(7.7折)定价:¥78.0

    本书以“新时代的国际传播”为主题, 站在全球传播和创新传播的高度, 扎根中国的现实与实践, 通过对国家形象与软实力建设、中国对外传播的话语建设、媒体的责任使命等问题的研究, 助力中国媒体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讲好中国故事, 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传媒集刊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媒体融合与传播

    高晓虹  /  2021-03-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0.8(7.7折)定价:¥79.0

    无障碍信息传播是国家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注重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立足信息传播领域,推进无障碍建设,满足残障人士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一项紧迫课题。本书以“无障碍信息传播”为主题,围绕国家残疾人事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结合制作、推广无障碍电影等方面的创新经验,从理念、技术、内容、用户、效果等多个方面探讨无障碍信息传播的关键议题,助力于缩小健全人与残障者之间的“信息鸿沟”,推动社会文化共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媒介与社会变迁

    高晓虹主编  /  2020-12-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0.8(7.7折)定价:¥79.0

    媒介与社会的互动一直以来是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人民向着美好生活大踏步前进;与此同时,我国媒介体制也经历着深入转型与长足发展。进入中国社会发展新时代,媒介体制转型如何进一步开展?新闻媒体以怎样的角色参与其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定领域,新闻媒介和媒体人以怎样的方式推动社会向着更好方向发展?本书聚焦媒介与社会建构的理论议题和现实场景,试图通过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多元视野,为上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媒体融合与社会治理研究

    高晓虹主编  /  2022-01-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7.8(7.7折)定价:¥75.0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强调了“科技支撑”。当前,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媒体融合步伐加快,不断拓展了社会治理的载体和渠道、方法和手段。迈入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本书以“媒体融合与社会治理研究”为主题,探讨如何发挥媒体融合发展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价,推动建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智能媒介与传播

    高晓虹  /  2022-01-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0.1(7.7折)定价:¥78.0

    近年来,随着媒介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媒介传播从内容、形式、平台到传播体制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智能媒介不仅冲击着当前媒介传播的内容与形式,更在为未来的媒介传播设立新的规范。而目前学界对此领域的集中探讨还相对较少。本书将从技术与艺术等角度探讨媒介智能化的近期新趋势,分析其历史发展脉络与未来应用前景,展望智能媒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主流价观塑造,并系统化地阐释智能媒介的新理论与实践图景。本书既适合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阅读,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数字技术的媒介应用研究

    高晓虹  /  2021-12-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7.8(7.7折)定价:¥75.0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体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媒介传播从内容到形式,从平台到体制、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在实践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新闻传播理论的边界和内涵在数字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也亟待重新定义,既对学界研究带来挑战,也为学术探索提供了机遇。本书以“数字技术的媒介应用研究”为主题,立足技术与艺术的双重视角,分析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术应用于媒介传播的理念、路径、形式和方法,系统阐释新传播技术带来的新理论、新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课程思政和新文科建设2022)

    高晓虹  /  2022-04-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4.0(7.2折)定价:¥75.0

    课程思政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热点,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大学的思政课,更重要的是着于大学课程的思政化。这是中国教育讲政治的具体展现,而新闻传播教育在课程思政方面理所应当走在前列。特别是在中国的新文科建设中,新闻传播专业越来越重要,如何把课程思政放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来把握,这是一个得研究的问题。本书以“课程思政和新文科建设”为主题,着重探讨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如何做到有思政味道、思政色彩和思政方向,如何用课程思政带动新文科建设,如何让大学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高晓虹  /  2023-10-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6.2(7.7折)定价:¥86.0

    传播学在进入中国四十余年的历程中,为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与实践支撑,但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层面依然存在主体性问题、滞后性问题与影响力困境。《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纲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理论框架,从新文科建设、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很好新闻传播人才教育行动等多个维度,结合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教育学实践案例分析与行动研究等,探索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中国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高晓虹  /  2023-12-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8.5(7.7折)定价:¥76.0

    近年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被纳入了顶层设计,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当然与国际形势的风起云涌有关,同时,国内外舆论场的互动也越来越活跃,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斗争一直都是激烈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记者不仅仅需要练好内功,还要练好外功,发出中国的声音,站稳中国的立场,完善中国的形象。国际传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要建立中国式新闻传播学,就需要建设自主知识体系。以往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西方新闻传播学理论的本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新闻传播教育

    高晓虹  /  2024-04-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6.2(7.7折)定价:¥86.0

    在新文科教育的布局中,新闻传播学被划入了重点学科范畴,这是对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的充分肯定,显示出党和国家对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视和支持。长期以来,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扎根于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新闻传播教育的新路。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大学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新闻传播教育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要责无旁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

    高晓虹  /  2024-03-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3.9(7.7折)定价:¥70.0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有几千年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曾经对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今天,当我们要寻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我们着的仍然是再一次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中国应有的文化贡献。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如今至少有两个重点,一是要让青年人对优秀传统文化喜闻乐见,因为年轻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二是要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的出去,在国外站的住脚。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是加强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途径。本书从

  • 大学物理学(第4版)

    ¥59.3(7.5折)定价:¥79.0

    本书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编写的,书中涵盖了基本要求中(除几何光学外)的核心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振动与波动(机械振动、机械波和波动光学)、近代物理基础(狭义相对论基础和量子物理基础),共13章。 编者充分考虑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削枝强干、突出重点,加强物理理论中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描述,简约理论论证,注重计算训练,力求简明而不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高晓虹  /  2023-11-01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0.8(7.7折)定价:¥79.0

    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新时代对主流媒体建设的一种全方位要求。全媒体既是新媒体,又是融媒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意味着主流媒体一方面要做好新媒体转型,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在当今世界的媒体发展中,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在这方面既有后发的优势,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不仅仅是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牢牢掌握媒体话语权的政治需要。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一种成体系建设,是一种着于国家战略层面的主

五星书

编辑推荐

中图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