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年中庆第三波!88元任选10本
>
关于“吴庆”检索到   共9种现货商品
>
出版社:
确定 取消
  • 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无光盘)

    吴庆余编著  /  2019-09-15  /  高等教育出版社
    ¥33.3(7折)定价:¥47.6

    《基础生命科学》可供各类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中学生物教师参考...

  • 生命科学与工程

    吴庆余  /  2009-12-01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6.0(7.5折)定价:¥168.0

    一部关于生命科学与工程深度整合的著作,对我国工程与生命科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涉及内容代表生命科学与化工、环境、能源、医学、材料、电子、机械等多个工程学科交叉结合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875幅制作精美的插图,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生命科学与工程结合的特征、过程及规律。 拥有一支学科跨度大、学术水平高的作者队伍,保证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先进性...

  • 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第二版)

    ¥50.8(8.5折)定价:¥59.8

    《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第二版)共10章,前两章阐述了重要的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原理和方法,后八章分别介绍了杂多酸型固体高质子导体、分子筛与相关多孔材料、稀土配合物智能发光材料、石墨烯材料、金属-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纳米材料以及新型热电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应用及研究进展,具有现代性、新颖性和前瞻性,体现了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书中列出了近年来新进展的1000余篇参考文献供查阅。 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研

  • 数据包络分析交叉效率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

    ¥89.3(7.5折)定价:¥119.0

    现有交叉效率评价方法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传统DEA模型会存在多重很优解,从而导致交叉效率存在不专享性问题;平均交叉效率值方案使平均权重与平均交叉效率值失去相应的关联,不能帮助决策者提出改进决策单元效率的方案;决策单元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合作甚至竞争合作同时存在的情形,现有的交叉效率方法很少考虑到这些情况。针对这些弊端,本书将多属性决策、博弈理论和交叉效率评价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系列交叉效率的改进和拓展模型,并且将相关理论成果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中国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

    ¥418.6(7折)定价:¥598.0

    本书以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遗传学为基础,集中论述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基于形态学标记的外部形态和表型性状,基于细胞学标记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和染色体带型,基于生化标记的同工酶、等位酶和蛋白质,以及基于分子标记的基因组序列的多样性特征;分析了中国海域生物多样性现状;梳理了中国海域植物界和动物界生物在GenBank的登录物种和每种的登录号。中国海域动物界记录的纽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棘头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曳

  • 生物统计学

    ¥26.4(5.5折)定价:¥48.0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及其应用。在简要叙述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发展、试验资料的整理及资料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及概率分布和抽样分布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方差分析、直线回归, 并基于SPSS统计软件介绍了生物统计学在相关问题中的应用...

  • 元素形态光谱分析及应用

    吴瑶庆  /  2021-05-01  /  中国纺织出版社
    ¥28.2(3.2折)定价:¥88.0

    本书主要是撰写的有关元素形态光谱分析技术的图书。书中就样品的元素形态分析预处理技术、元素形态分析的分离富集、元素形态光谱分析的定量手段和各类样品和各种元素形态分析应用实例及前沿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作者多年的科研、教学与生产实践经验,概括出元素形态光谱分析的有效方法,并对目前元素形态光谱分析新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展望,本书适用于从事元素形态光谱分析技术人员的参考学习用书...

  • 核磁共振原理及其应用

    ¥41.0(8.2折)定价:¥50.0

    本教材是在多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生物大分子波谱学原理、结构生物学Ⅱ(波谱学)及核磁共振实验技术等理论和实验教学中使用的讲义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专著编撰而成。本教材主要介绍了核磁共振原理、高场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核磁共振在各类分子结构解析、分子间互相作用,分子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应用多维核磁共振技术解析蛋白质三维溶液结构的原理、方法和策略。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材料、生物、物理和药学等专业的本

  • 微流控芯片技术

    ¥70.6(7.2折)定价:¥98.0

    利用微机电技术制成的微流体芯片结合生物医学的特殊领域——生物微机电系统,已成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微流控芯片具有体积小、试样及试剂消耗少、散热性好、灵活方便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本书探讨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的建模和制作工艺,建立了芯片的模型并通过仿真优化其内部结构,进行了用于微流体控制系统的微阀、微流量计的研制,为微流控芯片的多集成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本书适宜从事芯片技术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人员参考...

五星书

编辑推荐

中图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