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上新2万种!每满100减50
>
关于“刘云”检索到   共15种现货商品
>
出版社:
确定 取消
  • 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新鲜滋味(全3册)

    ¥163.5(7.5折)定价:¥218.0

    《新鲜滋味(全三册)》为“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丛书之“清末民初京味儿小说书系”中的一种,收录了近代京味儿小说家蔡友梅以笔名“损公”在《京话日报》上发表的名为“新鲜滋味”的系列小说二十六种,包括警世小说、社会小说、伦理小说、哀情小说、实事小说等类别。主要介绍了当时北京社会生活状态、风俗文化、人情世故、世风民情,同时保留了大量早期北京话的特征,反映了北京话的历史变化,是研究早期北京话面貌以及北京话发展历史的重要材料,也是民俗学、

  • 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庸言知旨(全2册)

    ¥177.1(7.2折)定价:¥246.0

    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权入关以后,在汉语这一强势语言的影响下,熟习满语的满人越来越少,因此雍正以降,出现了一批用当时的北京话注释翻译的满语会话书和语法书。这批教科书的目的是教授旗人学习满语,却无意中成为早期北京话的珍贵记录。《庸言知旨》成书于嘉庆七年(1802),是清代很重要的满汉合璧会话书之一,作者宜兴为清宗室重臣。书中三百余数量极为客观的话条均以满汉口语对照的形式呈现,题材包罗万象,涉及京旗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当

  • 清話問答四十條

    ¥81.6(8.5折)定价:¥96.0

    《清代满汉合璧文献萃编》首次对这批文献进行了大规模整理,对北京话溯源和满汉语言接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满语研究和满语教学创造极大便利。...

  • 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清文接字.字法举一歌

    ¥106.6(7.2折)定价:¥148.0

    "《清文接字·字法举一歌》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之“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集成”系列中的一册,本书由《清文接字》《字法举一歌》合集而成一本。 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权入关以后,在汉语这一强势语言的影响下,熟习满语的满人越来越少,因此雍正以降,出现了一批用当时的北京话注释翻译的满语会话书和语法书。这批教科书的目的是教授旗人学习满语,却无意中成为早期北京话的珍贵记录。 《清代满汉合璧文献萃编》抢先发

  • 跨越门闾: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

    ¥51.0(7.5折)定价:¥68.0

    本书聚焦于宋代中国东南地区的妇女在地方社会的自主性。具体分为六个部分展开:家内外的门、女性的路途经历、女性与地方社区、女性与地方政府、女性与宗教、女性与葬礼。作者从物和空间的角度重构了宋代女性的生活,展现女性与社会的互动,以及女性创造和传承的文化...

  • 中国文化论衡-2019年第1期总第7期

    ¥58.8(6折)定价:¥98.0

    《中国文化论衡》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倾力打造中国文化研究高端学术品牌,主要刊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常设栏目有专辑、专题、理论探讨、书评、学术动态、专家访谈等...

  • 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全2册)

    ¥97.2(6折)定价:¥162.0

    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权入关以后,在汉语这一强势语言的影响下,熟习满语的满人越来越少,因此雍正以降,出现了一批用当时的北京话注释翻译的满语会话书和语法书。这批教科书的目的是教授旗人学习满语,却无意中成为早期北京话的珍贵记录。《清代满汉合璧文献萃编》抢先发售对这批文献进行了大规模整理,对北京话溯源和满汉语言接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满语研究和满语教学创造极大便利。由于底本多为善本古籍,研究者不易见到,本书将以重排、点校

  • 中国嵌入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刘立云  /  2014-01-01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4.3(7.5折)定价:¥59.0

    目前,适逢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化产业建设目标实施之际,研究与探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与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本书从文化管理体制政策分析及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创新的角度,以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嵌入型”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前瞻性与现实实用性...

  • 青岛红十字运动史

    ¥46.2(7折)定价:¥66.0

    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主要研究1914—1949年的青岛红十字会历史,从组织成立、演变、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对早期青岛红十字会历史进行了研究。中编时段是1950—1979年,主要研究青岛红十字会改组、整顿、萎缩到停滞过程及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主要活动。下编研究1980—2013年的青岛红十字会,从复会、理顺管理体制到走向自主发展的历史过程,论述了青岛红十字会在新时期功能的优化及表现,并分析了走向兴盛的原因。全书在每一编结合时代环境

  • 中国思想文化传播简明教程

    刘俭云  /  2014-04-01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7.9(4.9折)定价:¥57.0

    这是一部专门为新闻传播学类本科学生提高文化素养而编撰的涉及中国思想文化传播内容方面的教材,还会配套编撰一部涉及西方思想文化传播方面的教材。 书中对语言、文字、传播、媒介、信息等内容的篇幅有所加大,并涉及了思想的传播和传播的思想、中国古代的传播观等话题,企图体现出媒介与传播的联系,从而找到信息的传播与思想文化的渊源。 书的核心部分是中国思想文化传播依赖的地理、历史背景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取向。针对这些内容,分别有一些章节来解决这些问题。

  • 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忆

    ¥37.4(5.2折)定价:¥72.0

    城市,充溢着现代性理念的投影,而建筑空间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又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物质实体。北京城市的传统与现代,在建筑空间的物质文化、历史记忆与现实中不断被唤醒、重构,塑造出了绵延的人文气息。城市营造、街道坊巷、商业市集、士人活动、宅邸设计与园林艺术,多样的城市空间提供了诸多场景,蕴含着繁复的文化符号与意义,为北京城市的人文气息赋予了复杂的内涵。这些情怀和记忆,藉由文字、图画或物质文化的形式,凝结在这座城市之中,为今日北京的城市气象积

  • 中国家法-家风家教

    刘云生著  /  2017-10-01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8.2(3.8折)定价:¥48.0

    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子孙恶,子不肖,孽孙生,一个家庭的和睦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家法。一个家族的家法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声誉和兴旺,更关系到家族内子女的人格塑造与培养。刘云生著的《中国家法》从“家风家教”“人道伦常”“修身齐家”三大方面,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地阐释了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成员该如何对子女进行有益的引导、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地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累积智慧,树立影响,让子孙世代受益.

  • 袁氏世范

    ¥21.6(6折)定价:¥36.0

    《袁氏世范》是南宋人袁采撰写的一部家规家训性质的著作,全书行文浅显直白,通俗易懂,分为睦亲、处己和治家三卷,反映了宋人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被四库馆臣誉为《颜氏家训》之亚。...

  • 1986-2014-文化社会学文集

    刘云德著  /  2014-09-01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3.3(4.9折)定价:¥68.0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有关文化社会学的思考,从文化、信仰、城市化等多方面考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解释文化现象,反思文化建构,指出文化变迁的实质是价值观变迁,是长期的群体选择的结果,是人们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提高而不断作出新的选择的过程,应从各种文化要素和文化特性的矛盾冲突来探讨文化的动态发展...

  • 刘绍云著  /  2024-01-01  /  华夏出版社
    ¥41.3(7折)定价:¥59.0

    “戒”,是汉字体系里的一个重要元素,“戒”字附着有丰富而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与意蕴,“戒”文化是解读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符号。中国文化重视内在的伦理道德修养,思想哲学与认知模式上“内在化”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使得我们成为一个以伦理型为文化特征的国家。传统文化是历史内涵的核心构成,戒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的子系统,对戒文化的微观探究可以反映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与发展路径。孔子儒家在提炼周代及其以前历史文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以戒慎自修为特点的伦理

五星书

编辑推荐

中图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