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年中庆第二波!每满100减50
>
关于“() 撰校”检索到   共9种现货商品
>
出版社:
确定 取消
  • 新书--山右丛书:晋溪本兵敷奏

    ¥103.5(7.5折)定价:¥138.0

    全书三十五万余字,按地区分卷,内容涉及明代朝廷和北方少数民族、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朝廷镇压西南少数民族、平定宸濠叛乱等事件,以及兵制、驿递、马政等方面,既是研究明代军事和边防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王琼生平和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 十国春秋

    ¥168.0(8折)定价:¥210.0

    本书共一百十四卷, 计吴十四卷, 南唐二十卷, 瓣蜀十三卷, 后蜀十卷, 南汉九卷, 楚十卷, 吴越十三卷, 闽十卷, 荆南四卷, 北汉五卷, 最后则是《十国纪元世系表》一卷, 《地理表》二卷, 《藩镇表》一卷, 《百官表》一卷...

  • 陔余丛考(全3册)

    ¥117.0(7.8折)定价:¥150.0

    一、赵翼的《陔余丛考》是清代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笔记,书中考证所涉内容极广,见解精到,尤其论史学部分为书内精华。赵翼的另一名著《廿二史札记》即在本书史论基础上撰写而成。 二、中华书局学术笔记丛刊中原有《陔余丛考》,但只做了句读。这个整理本,采用新式标点,并核查、补注大量引文,将以全新的面貌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好的版本,极便于阅读和使用。...

  •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辑校-(全五册)

    (宋)佚名撰孔学辑校  /  2019-05-01  /  中华书局
    ¥154.4(7.8折)定价:¥198.0

    本书是南宋人编撰的南宋开国两朝皇帝宋高宗、宋孝宗时代的编年史,在按时间顺序记载史实之外,把所有国家大事分为十五门编成分类事目以便检索,并随文附入当时著名大臣的评论以供科举参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由河南大学宋史专业学者孔学首次整理。...

  • 阙里文献考

    ¥215.8(8.7折)定价:¥248.0

    清孔继汾《阙里文献考》100卷,首1卷,卷末1卷,是研究孔子和儒家学术史的非常不错性著作。全书分为16门,每门分若干细目。罗列详尽,考订精核。然而到目前为止,此书仅有影印本,周海生以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曲阜孔氏刻本为底本,详加校点整理,是目前所见次全面而深入的整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古文尚书撰异(精装)

    ¥134.4(8折)定价:¥168.0

    《古文尚书撰异》乃清段玉裁研究《尚书》之重要专著。段玉裁以音韵训诂、小学为基本方法,立足于古文、今文相异,认为古文所遭厄运最多,遂根据伏生以下欧阳氏、夏侯氏、司马迁、董仲舒、王褒、刘向等人之今文系统,自孔安国以下刘歆、卫宏、贾逵、马融、郑康成、许慎等人之古文系统,对三十一篇古文暨书序进行参照,钩考异同,略于经义,详于文字,以求正晋唐之妄改,存周汉之驳文,取贾逵传之话名书。因段氏广搜博证,足备参启,故该书不失为一有价值的经书注疏之作...

  • 资治通鉴考异

    ¥153.8(6.2折)定价:¥248.0

    《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是司马光记述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史料,通过考订鉴别史实,从而纂成信史的一部专书。《考异》是《通鉴》的辅翼之作,也是《通鉴》的直接副产品之一。它的编纂,是与《通鉴》同时间、同步骤进行的,不仅可以了解《通鉴》在编写各朝各代历史时史料的主要来源和基本依据,还能知晓《通鉴》在记述某一具体史事时根据的是哪些文献资料,还是研究司马光及其助手的考史方法和治史态度的优选依据。对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史源学和文献学史

  • 中华国学文库读史方舆纪要(精)(全10册)/中华国学文库

    ¥377.0(6.5折)定价:¥580.0

    《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尤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明末,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亡国之恨,遂积二三十年之功成此书。《读史方舆纪要》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分历代州城形势九卷,各直省一百一十四卷,山川异同六卷,天文分野一卷,叙述各省、府、州、县建置沿革、疆域变迁。该书侧重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对景物名胜所在皆略,且对旧舆地书名实错误,多据正史有所订正。本书由贺次君、施和金先

  • 稽古录

    ¥103.5(7.5折)定价:¥138.0

    《稽古录》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之外单独撰写的另一部史学著作。上起伏羲以来,下至英宗治平四年,时间跨度远超过《资治通鉴》,且涉及本朝历史的撰写。成书以后即为世所重,《续资治通鉴长编》、《九朝编年备要》、《大事记题解》、《通鉴地理通释》、《太平治迹统类》、《群书考索》、《玉海》等文献均有对《稽古録》的引述。四库馆臣评价此书:“今观其诸论,于历代兴衰治乱之故,反复开陈,靡不洞中得失,洵有国有家之炯鉴,有裨于治道者甚深。...

五星书

编辑推荐

中图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