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年中庆第三波!88元任选10本
>
关于“陆瘦燕”检索到   共7种现货商品
分类:
出版社:
确定 取消
售价:
折扣:
  • 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医案

    陆瘦燕  /  2014-06-01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1.2(8折)定价:¥39.0

    《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医案》分为上、下二篇,上篇收载陆瘦燕医案57病种118例,是陆氏在20世纪40、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临床医疗记录。下篇收载朱汝功医案44病种68例,临床跨度较大,从20世纪60年代直至90年代,临床地点有在中国,也有在美国的,因年代较晚,故多用现代医学病名,更便于读者理解与学习。每个医案经整理,除逐一加按,阐明二位大师治疗该病的理、法、方、穴,辨证论治、辨经论治的临床经验外,遇有相同病种不同证型或病因病机的案例,

  • 陆瘦燕朱汝功论腧穴

    陆瘦燕  /  2014-06-01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6.4(8折)定价:¥58.0

    《陆瘦燕朱汝功论腧穴》是“陆瘦燕朱汝功针灸集成”中的一本,由二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陆瘦燕朱汝功伉俪在1961年出版的《腧穴学概论》,书中对每个十四经经穴的位置、解剖、主治、取穴、针灸等作了详细介绍,并选录古人针灸成方,可作临床参考,另外,收辑了经外奇穴382个。在附录中,收载了有关腧穴的七篇歌诀、十四经经穴分布图和具有特别标志或特殊取穴方法的腧穴照片图,并有穴名笔画索引,以便查阅。第二部分是他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的论文,对腧

  • 陆瘦燕朱汝功论经络

    陆瘦燕  /  2014-06-01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1.2(8折)定价:¥39.0

    《陆瘦燕朱汝功论经络》是“陆瘦燕朱汝功针灸集成丛书”中的一本。《陆瘦燕朱汝功论经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陆瘦燕朱汝功伉俪在1959年出版的《经络学图说》,书中由浅入深,全面地介绍了经络学说,强调了经络与针灸的密切关系;在各经脉循行路线中,插入了各经所属的腧穴和交会穴,并注明所属交会经名,更将人体各重要部位的经络分布作了分部整理,便于临床应用;还附列了有关经络的重要歌诀和相关循行示意图,方便读者对照和参考。第二部分,是他们在20世纪

  • 陆瘦燕朱汝功论针灸辩证论治

    陆瘦燕  /  2014-06-01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1.2(8折)定价:¥39.0

    《陆瘦燕朱汝功针灸辨证论治》中收集了陆瘦燕、朱汝功二位大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及朱汝功在“文革”后发表在杂志上的相关论文,收集了他们为第一届西学中研究生班的学员及进修医师等所撰写的讲稿。有关于切诊在针灸临床的应用、有关于针灸的辨证论治程序及处方配穴原则,有理论的阐发,也有亲身的体会。更有对一些疾病的专文讨论,介绍他们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总结观察,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二位大师的诊疗特色。《陆瘦燕朱汝功针灸辨证论治》还附载有《标幽赋》集注评述

  • 陆瘦燕朱汝功论刺灸

    陆瘦燕  /  2014-06-01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6.0(8折)定价:¥45.0

    《陆瘦燕朱汝功论刺灸》是陆瘦燕、朱汝功伉俪对刺灸法的总结,书中从刺灸的起源到发展,从《内经》刺法到现今常用的各种针具和不同种类的针刺方法、针刺的角度、针刺的深浅、针刺的适应证、针刺的禁忌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都作了详尽阐述。对单式补泻法、复式补泻法和行气法,更作了重点介绍。在灸法一章中,介绍了灸法的作用,各种不同的灸法,灸法的补泻,灸后的调养,灸疮的引发和处理,有关灸法的禁忌、注意事项等问题。《陆瘦燕朱汝功论刺灸》还收录了陆、朱二位大

  • 陆瘦燕朱汝功针灸腧穴图谱

    陆瘦燕  /  2014-06-01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6.0(8折)定价:¥45.0

    《陆瘦燕朱汝功针灸腧穴图谱》原名《针灸腧穴图谱》,为与《集成丛书》其他四本书名相应,故更名也。《陆瘦燕朱汝功针灸腧穴图谱》第一版印刷于1965年,第二版修订本印刷于1988年,这次《陆瘦燕朱汝功针灸腧穴图谱》为修订本的再版。《陆瘦燕朱汝功针灸腧穴图谱》将陆瘦燕、朱汝功二位大师有关著述的精华进行了综合汇编,并将绘图作了若干调整;充实了十四经循行示意图和循行分布及病候释文;在十四经经穴图中补充了若干取穴姿势图;图表中穴名前用英文缩名标明经

  • 经络学图说

    陆瘦燕  /  2010-10-01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0(7.2折)定价:¥18.0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它的应用,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都占着重要的地位。《经络学图说》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叙述经络学说的重要性及其学习方法,替读者作了入门导引。从第二章至第五章,论述经络学的主体,计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络脉,对于各经循行部位和经过腧穴,以及生理、病理、临床应用提示等,都作了扼要的介绍。每一经络并附有循行示意图,图文对照,颇便学习。第六章为十二经筋,它是经络的附属部分,在人体生理、病理

五星书

编辑推荐

中图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