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上新2万种!每满100减50
出版社:
确定 取消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二卷):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及发展(1848—1875)

    张雷声  /  2023-10-03  /  人民出版社
    ¥122.6(7.3折)定价:¥168.0

    本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于19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以及与错误思潮的论战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从众多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成为同资产阶级思想相对立的唯一科学的理论体系...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四卷):第二国际后半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演变(1895-1917)

    黄继锋  /  2023-10-01  /  人民出版社
    ¥153.0(8.5折)定价:¥180.0

    本卷主要考察1895年至1917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围绕第二国际后半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修正主义的论战和斗争,对第二国际主要思想家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着重论证了一些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如罗莎·卢森堡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捍卫和新的探索,也揭示出其历史局限性;深入分析修正主义代表人物如爰德华·伯恩施坦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并揭示其思想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对一些思想家如卡尔·考茨基等复杂的思想发展过程进行具体考察,实事求是地给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七卷):“二战”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1945—1978)

    秦宣  /  2023-10-01  /  人民出版社
    ¥106.5(7.1折)定价:¥150.0

    本卷全面系统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30余年中主要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体分析了战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背景,叙述了这一时期苏联、东欧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推进改革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重点介绍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及理论成果,同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越南、朝鲜、老挝、蒙古、古巴等国的发展...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三卷):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1875—1895)

    张云飞  /  2023-10-03  /  人民出版社
    ¥147.0(7.5折)定价:¥196.0

    本卷主要考察1875年到1895年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此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构想,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以史学研究证实了社会形态理论,科学预测了资本主义垄断趋势,扩展了《资本论》视野,突出了唯物史观的辩证法向度。他们指导各国创立工人政党,反对机会主义,科学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的阶段...

  •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现代性批判的对比研究

    代研春  /  2023-08-01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4.2(7.3折)定价:¥88.0

    本书从对比研究的视角采取纲领性的叙事模式切入了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从思想史出发深度解读了二者的经典文本,提炼出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现代性批判的多维度的思想逻辑,分析了二者对主体性形而上学批判的不同模式,探讨了二者对现代性境况的不同诊断以及各自批判的焦点,指明了二者在对现代性的适当安置和超越问题上的不同方案,主张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向度上深化和发展二者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 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册)(增订版)

    劳思光  /  2023-12-01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64.2(7.2折)定价:¥228.0

    本书是当今著名哲学家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通过其独特的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內涵,条分缕析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第一册主要介绍古代中国思想及儒、道、墨、法、名等各家学说。第二册主要介绍汉代宇宙论中心之哲学思想、魏晋玄学与中国佛教哲学。第三册上下主要介绍唐末思想之趋势与宋明理学的发展,以及明末清初的哲学思想、乾嘉学风与戴震的思想。其中每一章节,皆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

  • 嬗变与重建/英国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

    方珏著  /  2020-08-01  /  人民出版社
    ¥46.6(7.9折)定价:¥59.0

    本书在厘清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视域中的阶级概念,以及考察英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程与理论个性,进而在概念的一般性意义和文化传统的特殊性意义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确立起研究的双重阐释视角,并由此探究了如下主要问题。首先,在承认当代社会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连续性与断裂性的双重维度上,思考、探讨与阐发了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对于今天人们对各种新式的抵抗主体建构的有效性问题。其次,英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阶级理论可以看做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个性

本类畅销
本类新书

本站常销

中图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