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返场上新2万本!88元任选10本
>
关于“李兵”检索到   共8种现货商品
>
出版社:
确定 取消
  • 会待功名就.扁舟寄此身-李兵谈科举与考试文化

    李兵  /  2018-02-01  /  湖南教育出版社
    ¥17.1(4.3折)定价:¥39.8

    本书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兵教授的作品。李兵教授长期潜心科举研究,他把科举文化史融入到人们关于科举的169个问题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读,深入浅出地向大众读者传播科举文化。本书包括“滥觞”“发展”“完善”“弊端与停废”“影响”5各章节,共187000字,兼具知识性、文化性与可读性...

  • 血榜-中国科举舞弊案

    李兵  /  2015-05-01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5.5(4.3折)定价:¥36.0

    科举制度创立于605年,至1905年停废,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是全世界存在时间最长的考试制度。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的最古最好的制度。”虽然历代统治者制定了防范作弊的各种条规,为科举营造了一个相对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但是由于科举考试竞争异常激烈,能脱颖而出者实乃凤毛麟角,并且一旦科举及第则可以让读书人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不少考生为了能早日实现金榜题名的梦想,不惜铤而走

  • 血榜-中国科举疑案

    李兵著  /  2015-09-01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5.9(7.2折)定价:¥36.0

    科举是中国及部分东亚国家在古代设科考试,选拔知识分子任官的制度,因此科举与政治、社会密切相关,甚至成为统治者、权臣进行政治斗争、实现政治意图的重要手段。而统治者在通过对科举考试内容的选定、完善和改革各种制度来体现自己意志的同时,还利用一些突发的科场事件,制造一些科举案件,以打击科举舞弊的名义打击对手。这些案件往往在证据链上存在缺失,案情存在诸多疑点,导致这些案件成为疑案、冤案。 本书选择了从唐朝到清朝的10个典型案例,依据文献进行深

  • 科举学的提升与推进

    ¥37.0(4.3折)定价:¥86.0

    本书为在南京召开的“第十届科肖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所收45篇论文来自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和日本...

  • 科举:不只是考试

    李兵,刘海峰著  /  2017-07-01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1.9(5.5折)定价:¥39.8

    科举不只是一个考试制度,更是古代中国的制度支柱和文化主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历代科举的发展历程和制度建设,将科举制度的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合理内核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分别讲述了科举对中国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社会习俗、学术、科学和东亚、西方的影响,能让我们对这一在中国历目前延续了千年的制度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 《莲花盛开 澳门特别行政区20年(1999-2019)》

    李晓兵编著  /  2020-06-01  /  北京出版社
    ¥47.6(7折)定价:¥68.0

    本书从经济、法律、社会、文化、教育、科技、民生等方面梳理澳门特别行政区创建和治理的伟大历史过程, 总结澳门特区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对澳门特区“一国两制”丰富多彩的实践进行历史提炼和经验总结, 探讨“一国两制”政策中所蕴含的政治哲学以及中央惠澳政策对当代澳门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及系列政策制定的前瞻性, 凸显澳门回归和特区治理对于国家统一目标实现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伟大历史意义...

  • 《多彩贵州》传统节日文化品牌的构建与传播研究

    李银兵  /  1970-01-01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9.6(7折)定价:¥128.0

    本书以“多彩贵州”传统节日文化品牌的构建与传播为主题,在全面把握贵州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现状,着重对为何要构建和传播、如何去构建和传播及构建和传播若何等“多彩贵州”传统节日文化品牌构建与传播实践中的基本问题进行探析,力图在理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构建与传播等核心关系中,推动贵州传统节日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升“多彩贵州”传统节日文化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节日文化力量赋能贵州

  • 张一麐年谱

    李少兵  /  2023-08-01  /  中华书局
    ¥51.0(7.5折)定价:¥68.0

    1.《张一麐年谱 中华书局》使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前,附清代年号及干支。民国以后,附民国纪年。有特殊需要的地方,公历之后附有阴历日期。  2.年谱中提到的年龄,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周岁。以《古红梅阁笔记》为例,其中载有张一唐十六岁壬午乡试,张一麐出生于1868年,壬午年大部分时段为1882年,以此推算,他当年实际年龄为十四周岁,自述为十六岁,是由于当时流行虚岁、官龄、实龄等民俗。  3.年谱记事,以张一麐日记、笔记、自撰书文、历史档案、报

五星书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中图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