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作者:邵发仙著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24cm 页数: 323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6.0(7.2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2162118
  • 条形码:9787202162118 ; 978-7-202-16211-8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研究的是,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科学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培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帮助一线老师理解科学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支撑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掌握科学核心素养,才能脱颖而出。

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的是,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科学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培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通过国际比较、利益相关者访谈、百年来课标文本分析建构了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框架和指标体系;通过问题解决访谈和Rasch模型分析,验证了科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结构,并界定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程后核心素养的表现标准及其学段特征,为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大量实证数据。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帮助一线老师理解科学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支撑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一、 科学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具体化的需要 / 002 二、 科学核心素养是科学教育本土化的需要 / 003 三、 科学核心素养的表现标准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需要 / 006 第二章 相关概念辨析 **节 素养与核心素养 / 010 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016 第三节 科学核心素养与科学素养 / 022 第四节 表现标准 / 027 第五节 学习进阶 / 030 第三章 科学核心素养的遴选基础 **节 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 034 034一、 工业革命以前的科学教育: 从生存到理性 / 034 二、 科学教育的发展时期: 实用价值 / 036 三、 科学教育观念变革时期: 实用与人文价值 / 037 四、 科学教育改造与探索时期: 社会本位 / 040 五、 科学教育目标变革时期: 面向全体 / 041 六、 科学教育目标聚焦时期: 多元价值 / 043 第二节 科学核心素养的结构研究 / 046 一、 科学核心素养要素的遴选方法 / 047 二、 科学素养的结构 / 052 第三节 科学素养的测评研究 / 058 第四节 科学核心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 / 061 一、 表现标准的研制思路 / 061 二、 表现标准的水平界定 / 062 三、 表现标准的验证 / 066 四、 表现标准的表达方式 / 069 第五节 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段特征 / 071 一、 小学生一般素养发展的学段特征 / 071 二、 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段特征 / 073 第六节 有待解决的问题 / 076 一、 本土化科学核心素养的系统研究不足 / 076 二、 对科学核心素养表现标准的实证研究不足 / 077 三、 学习进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待加强 / 078 002 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研究095 080 第四章 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节 研究过程 / 081 一、 样本选取 / 081 二、 研究方法 / 082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082 一、 科学核心素养的结构趋同 / 084 二、 制定了科学核心素养学习进阶框架 / 087 三、 表现标准融合了科学核心素养各维度 / 090 第三节 研究结论和建议 / 092 第五章 我国百年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的历史沿革 **节 研究过程 / 096 一、 研究文本 / 096 二、 编码方法 / 096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097 一、 科学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 097 二、 科学核心素养有五种类型 / 099 三、 科学核心素养突出人地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 / 105 第三节 研究结论和建议 / 110 一、 科学核心素养要与时代发展相统一 / 110 二、 继承和发展人地和谐思想 / 114 三、 深化和加强科学思维的核心地位 / 115 目 录 003135 第六章 科学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访谈研究 **节 研究过程 / 119 一、 参与者 / 119 二、 访谈设计 / 119 三、 数据源 / 121 四、 分析过程 / 121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23 一、 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在各利益相关群体中达成共识 / 123 二、 各利益相关群体对科学素养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 127 第三节 研究结论和建议 / 129 一、 公民需要具备科学思维是国际共识 / 129 二、 各利益相关群体的侧重点差异与各自的职业角色有关 / 131 三、 决策建议 / 132 第七章 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结构 **节 结构建构的思路和原则 / 136 一、 结构建构的思路 / 136 二、 结构建构的原则 / 137 第二节 结构建构的学科依据 / 139 一、 科学的内涵 / 139 二、 科学的特征 / 141 三、 科学学科的特色 / 142 第三节 结构建构的学生学习依据 / 144 004 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116156 第四节 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结构 / 146 一、 科学观念 / 147 二、 科学探究 / 149 三、 科学思维 / 151 四、 科学态度 / 153 第八章 科学核心素养的测评及其结构验证 **节 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测评框架 / 157 一、 科学观念维度的观测指标 / 157 二、 科学探究维度的观测指标 / 160 三、 科学思维维度的观测指标 / 166 四、 科学态度维度的观测指标 / 176 第二节 测评工具的开发 / 182 一、 访谈提纲的设计与预访谈 / 182 二、 研究对象与访谈实施 (初测) / 190 三、 编码过程 (初测) / 191 第三节 测评工具质量检验 (初测) / 196 一、 测评工具的总体质量 (初测) / 197 二、 多维结构合理性分析 (初测) / 198 三、 评分类别合理性分析 (初测) / 207 第四节 工具修订 / 217 一、 科学观念维度指标评分标准修订 / 217 二、 科学探究维度指标评分标准修订 / 218 目 录 005231 三、 科学思维维度指标评分标准修订 / 220 四、 科学态度维度指标评分标准修订 / 221 第五节 实测阶段 / 223 一、 实测样本和编码过程 / 223 二、 测评工具的质量检验 (实测) / 224 第六节 研究结论和建议 / 229 第九章 科学核心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 **节 科学观念的表现标准 / 232 一、 表现标准构建 / 232 二、 表现标准的特征描述 / 234 第二节 科学探究的表现标准 / 235 一、 表现标准构建 / 235 二、 表现标准的特征描述 / 236 第三节 科学思维的表现标准 / 238 一、 表现标准构建 / 238 二、 表现标准的特征描述 / 240 第四节 科学态度的表现标准 / 241 一、 表现标准构建 / 242 二、 表现标准的特征描述 / 243 第五节 整体科学核心素养的表现标准 / 244 一、 表现标准构建 / 245 二、 表现标准的特征描述 / 246 006 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研究265 第十章 科学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 **节 科学观念表现 / 251 第二节 科学探究表现 / 253 第三节 科学思维表现 / 255 第四节 科学态度表现 / 257 第五节 整体科学核心素养表现 / 258 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节 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结构的探讨 / 266 一、 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包含四个维度 / 266 二、 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是动态开放的结构 / 267 三、 科学核心素养具有连贯一致性 / 270 第二节 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测评的探讨 / 271 一、 测评框架并非互斥 / 271 二、 测评方法具有实效性 / 272 三、 测评框架具有实用性 / 273 第三节 学生科学核心素养表现标准的探讨 / 275 一、 表现标准的呈现方式可用于指导课堂教学 / 275 二、 表现标准的研制方法适当 / 275 第四节 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发展特征的探讨 / 276 一、 三个学段的划分较合理 / 276 二、 对学段特征的描述更适合科学课程教学 / 277 三、 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发展存在复杂性 / 278 目 录 007 250285 第五节 整体结论与建议 / 280 一、 研究结论 / 280 二、 研究建议 / 281 附 录 附录 1 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测评框架 (假设阶段) / 285 附录 2 实测阶段 13 个指标评分类别特征曲线 / 289 附录 3 实测编码方案 / 294 附录 4 四个维度的表现标准 / 296 参考文献 008 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298
展开全部

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作者简介

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综合协调组成员,课程标准框架专家组成员,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组长等职务。承担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48项,横向课题30多项。出版专著6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SSCI60余篇,2018年和2019年两次进入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6项。 邵发仙,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研员,科学教育博士。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一部,主编地方教材3册,参编STEM丛书1套。在《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重庆市优秀基础教育著述评选一等奖、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教学模式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典型案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