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国学常识(精装)

中国国学常识(精装)

作者:曹伯韩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7.4(5.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国学常识(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097127
  • 条形码:9787502097127 ; 978-7-5020-971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国学常识(精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成人有语言文字、金石古物,有天文地理、诸子百家,12大国学门类,142个重点常识,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用现代的视角,通俗的语言解读国学之博大精深,深入浅出,见解高妙。

中国国学常识(精装) 内容简介

《中国国学常识》搭建了一个国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框架,内容包含了经学、史学、考古、考证、哲学、科学等12大国学门类,并评述了各学术派别及其代表人物,内容丰富,要点完备。本书用现代的视角,通俗的语言解读国学之博大精深,深入浅出,见解高妙,是传承多年的经典启蒙读物,是适合大众的国学入门书。

中国国学常识(精装) 目录

【目录】 **章 概说 一、所谓国学 二、国学在清代 三、国学的分科 四、国学的派别 五、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六、欧美学术的影响 七、“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八、国学与世界学术 九、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一〇、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第二章 语文 一一、研读古籍的阶梯 一二、所谓小学 一三、六书 一四、字形的演变 一五、字义的演变 一六、训诂学 一七、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一八、方言学 一九、字音的变迁 二〇、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二一、双声叠韵 二二、反切 二三、四声 二四、声韵学 二五、字母 二六、韵部 二七、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 古物 二八、金石之学 二九、殷墟发掘 三〇、甲骨之学 三一、古物与社会学 三二、无文字的古物 三三、古物与考证学 三四、古物与古书 第四章 书籍 三五、传写本与刻本 三六、版本之学 三七、校雠之学 三八、章句之学 三九、目录之学 四〇、图书分类法 四一、辑佚及辨伪 四二、类书及丛书 四三、考证学与读书法 第五章 经学 四四、五经、十三经、四书 四五、《易经》 四六、《书经》 四七、《诗经》 四八、三礼 四九、《春秋》 五〇、《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五一、经之传授 五二、今文经学与谶纬 五三、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五四、汉以后的经学 五五、清代的经学 五六、经学的扬弃 第六章 史地 五七、所谓正史 五八、正史的内容 五九、编年史 六〇、纪事本末 六一、别史 六二、政书 六三、杂史传记及其他 六四、学术史 六五、史评 六六、地理 六七、历史哲学 六八、新史学的产生 六九、新史学的业绩 第七章 诸子 七〇、诸子的学术派别 七一、儒家 七二、道家 七三、墨家 七四、别墨及名家 七五、法家 七六、兵家及其他 七七、王充之学 七八、魏晋时代的玄学 七九、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第八章 佛学 八〇、初期的佛教 八一、佛教的中国化 八二、流传中国诸宗派 八三、小乘诸宗 八四、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八五、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八六、佛学与儒学 八七、因明学 八八、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八九、现时佛学的趋势 第九章 理学 九〇、宋明理学的产生 九一、周敦颐与邵雍 九二、张载及二程 九三、集宋学大成的朱熹 九四、陆象山与杨慈湖 九五、浙东学派 九六、宋末至明初之理学 九七、王阳明之学 九八、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 九九、理学批判的*高发展 一〇〇、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 第 十 章 诗赋词曲 一〇一、文学的范围与类别 一〇二、*早的诗总集 一〇三、楚辞 一〇四、赋 一〇五、乐府 一〇六、五言诗 一〇七、陶渊明与南北朝诗 一〇八、唐诗 一〇九、李白、杜甫 一一〇、唐以后的重要诗人 一一一、词 一一二、重要词人 一一三、散曲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一一四、散文和骈文的分别 一一五、散文与骈文的分合 一一六、周秦汉的散文 一一七、六朝文 一一八、唐宋八大古文家 一一九、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一二〇、所谓古文义法 一二一、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 一二二、八股文及对联 一二三、文艺论评 一二四、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一二五、戏曲的摇篮期 一二六、戏曲的成长期 一二七、唐以前的小说 一二八、宋元明的小说 一二九、清代的小说 一三〇、宝卷、弹词、鼓词 一三一、中国文学与东方诸民族的相互影响 一三二、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的关系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一三三、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一三四、天文学和历法 一三五、数学 一三六、物理学及化学 一三七、医学 一三八、应用技术 一三九、科学与迷信 一四〇、艺术 一四一、绘画及书法篆刻 一四二、音乐
展开全部

中国国学常识(精装) 节选

有国粹和国故。国粹两个字,似乎有点夸大中国学术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点选择精粹部分而抛弃其他部分的意思,所以人们觉得不甚妥当,改称国故。国故,就是本国文献的意思。不论精粹不精粹,过去的文献总是可宝贵的史料,都可包括在国故范围里面去,这样看起来,国故这个名词总算是公平而完备了。但它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只能够代表研究的对象,而不能代表研究这种对象的学问,因此大家又想起用国故学的名称来代替它,*后又简化而称为国学。 可是这个名称还不是十分合理的,因为学术没有国界,当代各国都没有特殊的国学,而我们所谓国学,从内容上看,也就是哲学、文学、史学等等的东西,都是可以作为世界学术的一部分的,而且事实上外国也已经有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人了,我们为什么不采取世界公用的名称,如中国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等类的名词呢?而且对于具有种种内容的学术,为什么不加以个别的名称而必须采用笼统的总名称呢?这都是值得考虑的。 但我们为了依从习惯,并且因为中国各科学术还没有整理清楚,和世界学术融合为一的缘故,只得仍旧采用国学这个名称。 四四、五经、十三经、四书 汉朝人尊重儒家古典著作称为经书,解“经”字意义为常道,相沿到现在。其实“经”的原意就是线,所谓经书就是线装书,古代记事书于竹简,事多一简不能尽,便连续记在数简上,其连系各简的线,就称为“经”,可见经不过是当时记载页数较多而又常须翻阅的书罢了,并没有其他的深意。 六经的名称,首先曾在《庄子》中发现。《庄子》及《礼记·经解篇》都以《诗》《书》《礼》《乐》《春秋》《易》为六经。班固《汉书·艺文志》称为六艺。但因《乐经》散失,只存《乐记》一篇,并入《礼经》中,于是有《五经》的名目。到唐朝时候,《春秋》按照《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分成三种,《礼经》也分为《周礼》《仪礼》《戴礼》(《礼记》)三种,立三传、三礼的称号,配合《易》《书》《诗》,称为九经。再到宋朝,把《尔雅》《孝经》《论语》《孟子》四种加上去,便叫做十三经。宋儒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印单行本,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给它们作详细注释,奉为儒家古典的精华,于是科举考试,必根据四书出题,而《论》《孟》《学》《庸》便成为小学生必读书了。 班固《艺文志》将儒家列入诸子,而把六经作为六艺,列在诸子之前,其用意是认为六经是古代官书,非儒家所能私有,而且六经是诸子百家的学术渊源,班志说得很明白。不过班氏将《论语》《孝经》列在六艺的末尾,即有特别尊重孔门本身著作的表示。总之,《易》《诗》《书》《春秋》《礼记》,如果依古文派经学家说,就并不是孔氏的私家著作,这个观点是一般有识见的学者应该承认的。 清章学诚(实斋)在《文史通义》上明白指出“六经皆史也”。古人已经说过《尚书》为记言之史,《春秋》为纪事之史,至于三礼,记载古时礼仪官制,则明明系制度史,《诗经》之《国风》为风俗史,《雅》《颂》则包含社会变革的许多故事传说,《易经》是卜筮之书,可算是宗教史、思想史材料,其中类乎神签的文字也包含了传说故事,所以全部都是史料。现在经书*完备的通行本是清朝阮元所刻的《十三经注疏》,卷帙很繁。除去注疏专印正文的有商务馆的《十三经白文》一厚册,颇便翻阅;以下把各种经书内容说说。

中国国学常识(精装) 作者简介

曹伯韩,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国学大师、语言学家。曾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汉字整理部副主任、汉字简化研究室主任、昆明《进修月刊》编辑、桂林《自学》月刊主编、《中国语文》编委等职,后于桂林师范学院任教。著有《通俗文化与语文》《中国文字的演变》《中国文法初阶》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中国近百年史十讲》等二十余部人文社会科学普及读物。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