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儿童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与维护

儿童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与维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A5 页数: 80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36.0(7.2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儿童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与维护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04542
  • 条形码:9787030704542 ; 978-7-03-07045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儿童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与维护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各级医院儿童儿科护士外周静脉短导管的操作及维护进行指导用书。

儿童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与维护 内容简介

本书以规范儿科静脉护理操作为目的,融入了国内外静脉治疗的新理论、新技术,对儿童外周静脉短导管的置入与维护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本书共分为5章,内容包括外周静脉短导管的概述,置管前的评估、输液工具的选择等准备工作,重点对儿童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维护和拔除操作进行了详细叙述,并就关键流程加以重点提示。本书内容全面、新颖、实用,并附有大量彩图,生动形象。

儿童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与维护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1
**节 外周静脉短导管概述 1
第二节 置管前评估 3
第三节 健康宣教 8
第四节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0
第二章 儿童开放式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操作 21
第三章 儿童密闭式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操作 33
第四章 儿童外周静脉短导管维护操作 44
第五章 儿童外周静脉短导管拔除操作 54
参考文献 59
附录A 开放式外周静脉短导管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1
附录B 密闭式外周静脉短导管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7
展开全部

儿童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与维护 节选

**章 绪论 **节 外周静脉短导管概述 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于 20世纪 80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外周静脉短导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具有柔软、可随血管形状弯曲的特点,可以在血管中呈漂浮状态,对血管刺激小,可减少液体渗出或外渗,减少静脉穿刺频率,使患儿更为舒适。外周静脉短导管一般可留置 3~ 4天,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或渗透压过大等药物持续性静脉输注。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并刺入血管中,当外套管送入血管后,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在血管内进行输液。 1. 外周静脉短导管(密闭式)的组成,见图1-1。 图1-1 外周静脉短导管(密闭式)组成示意图 2. 外周静脉短导管(密闭式)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见表1-1。 表1-1 外周静脉短导管(密闭式)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3.使用外周静脉短导管的目的 (1)导管质地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刺破血管,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2)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时间相对较长,可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 (3)保持静脉通畅,方便抢救、给药等。 第二节 置管前评估 虽然外周静脉短导管的置入与维护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儿童不同于成年人,有其自身的特点,成功的置入与安全的留置尤为重要。因此,置管前应充分评估患儿,选择*适合的输液工具及输液途径,制订*佳输液方案,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一、患儿评估 (一)病史评估 静脉输液前应评估患儿的病史,通过病例检查和询问患儿及家长,了解患儿年龄、药物过敏史、手术史、深静脉穿刺史等。 (二)生理评估 对患儿生长发育情况,营养状况,皮肤、外周血管及血压情况,临床症状、主诉等资料进行评估。 (三)心理评估 儿童的心理、认知发育及情绪变化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而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儿科护士应根据患儿的发育阶段和认知程度(对疾病和输液知识的了解程度),帮助患儿做好静脉输液前的心理准备,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获得患儿*大程度的配合。 1.婴儿期 即出生 29天至 1岁,此阶段患儿对父母较为依赖,对陌生人或环境敏感。 2.幼儿期 即 1~ 3岁,患儿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易激动、哭闹、情绪不稳定。 3.学龄前期 即 3~ 7岁,患儿把住院、生病看作是对自身的惩罚,害怕身体受到伤害、侵扰,表现出哭闹、压抑、攻击行为等。 4.学龄期 指 7~ 15岁的儿童,患儿的心理特点是有极强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破坏力和创造力也很强,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力,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情绪仍不稳定。 5.青春期 患儿推理能力增强,独立性增强,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二、血管评估 (一)血管特点 静脉血管状况直接影响静脉置管的成败。病理性原因如极度衰竭、严重呕吐、腹泻、脱水、高热的患儿常因血液浓缩、血液循环障碍、血管萎闭导致置管失败,生理性原因如肥胖等也不容易成功。置入外周静脉短导管时应选择健侧肢体血流丰富、粗直、弹性好,血管充盈、易触及、易固定且皮肤完整性好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及有瘢痕、炎症、破溃等处的静脉。 1. 手背静脉 患儿感觉舒适,易于置入与观察,是外周静脉置管*常用的部位。肥胖患儿血管不明显,置管时应避免置管在手腕,尤其尺骨突出处,避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脱管。 2. 头静脉 头静脉从手腕桡侧经前臂、肘部至上臂外侧到肩,前臂头静脉较表浅、粗直,容易触诊,易于固定,可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且置管后患儿双手可自由活动,是年长儿外周静脉导管置入的首选部位。该血管与神经平行,应避免误穿动脉的风险。 3. 肘正中静脉 该静脉较粗且易于穿刺,是紧急创伤的首选穿刺部位,常用于抽血。该部位的神经末梢可能会导致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肱动脉位于内侧,因此应注意避免误穿刺入动脉。由于其处于关节连接处,置管会影响患儿活动,容易因移位、堵管、脱管、渗出和感染而导致留置失败。 4. 副头静脉 从头静脉分支,又于前肘窝处回归头静脉。在此置管不影响活动,容易固定,但应避免在关节连接处置管。 5. 贵要静脉 从手腕到腋窝,沿着前臂内侧,在肘部上方深处延伸,并与肱静脉合并形成腋静脉,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首选穿刺部位。如果需要长期静脉治疗,应避免在此进行短导管置入。 6. 头皮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多且交错成网,一般无静脉瓣。头皮静脉容易穿刺和观察,血流丰富,患儿肢体活动不受限制,但需要剃除头发,固定较难,容易发生渗漏,因此不可输注刺激性的液体。头皮静脉血管壁薄,弹性纤维少,静脉腔内压力低,在血容量较少时易呈现扁缩状态,易造成穿刺失败或误穿动脉。头皮静脉不宜首选,可作为备选静脉。 7. 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 大隐静脉位于足内侧,内踝前方,小隐静脉位于足外侧,外踝后方,较表浅,可触摸,易于穿刺及固定,适用于尚未行走的婴幼儿。 8. 足背静脉 在足背浅表血管置管会影响患儿活动,因此适用于不能行走的患儿,置管时应避免导管尖端与踝关节交叉。 (二)选择血管的原则 1. 年长儿应考虑穿刺手部、前臂、上臂的静脉。婴幼儿、新生儿可考虑头皮静脉穿刺,但不宜首选。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可选择腋静脉穿刺。不走路时可选择足部静脉,不选择被用来吮吸的手部或手指。 2.颅内出血或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为防止其出血加重,应避免在头皮静脉进行穿刺;新生儿和儿童进行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治疗后,锁骨下动脉的血流可能会减少,应避免使用右臂的静脉置管。 3.不应在手腕内侧静脉进行穿刺,避免产生疼痛和桡神经损伤。 4.应避免在同一部位进行多次静脉短导管穿刺,以免形成静脉血栓。 三、输液工具的选择 进行输液治疗时,输液工具选择不当会导致患儿血管发生损伤,甚至造成肢体损伤。外周血管一旦发生损伤,会增加穿刺难度,影响治疗。因此,通过评估,正确选择和使用外周静脉短导管,对保证患儿的输液安全至关重要。 (一)导管型号的选择 根据评估结果,应选择外管径*细、管腔数量*少、创伤性*小的血管通路装置,儿科患儿可考虑使用 22~ 24G的导管,新生儿或特殊患儿可考虑选择 26G的导管,*大限度地降低对患儿造成的穿刺伤害。 (二)外周静脉短导管材质的选择 选择输液工具时应注意二乙基邻苯二甲酸对儿童造成伤害的风险,其作为塑化剂广泛应用于医用材质中,使医用材质更加柔软、易塑,*高含量可达 40%~ 50%。在二乙基邻苯二甲酸材质使用过程中,其不断释放到溶液中,尤其在输注血液、脂肪乳等脂溶性液体和药物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