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

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

作者:张锦枝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01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1.6(8.0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 版权信息

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共分为七章,对明末清初大儒孙奇逢的生平、核心思想等予以介绍和辨析,试图对孙奇逢的思想渊源、性理研究置于宋明理学的整体脉络中予以考察,已完整呈现其思想。

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一)早期以史学方法对夏峰思想的研究
(二)各种框架下的夏峰哲学思想研究
(三)近十年来夏峰学研究及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平学履
一、夏峰生平
二、学术发展历程及生命中的问题
三、夏峰学术的渊源
四、夏峰学术提要及其学术性格
(一)崇古——“第折衷于孔孟”
(二)笃实——“极高远总不离真卑迩”
(三)宽容——“小德之川流”

第三章 夏峰学说的起点:理气论
一、理以主宰乎气,气以运旋乎理
(一)理气不离不杂
(二)理气无先后
(三)理强气弱
(四)理同气异
二、义理与气质
(一)夏峰对于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理解
(二)夏峰气质之性说欲解决之问题

第四章 夏峰思想的核心:本心即性
一、性即理也
二、性与心自不容混而为
(一)心兼人心、道心
(二)“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辨
三、心与本心

第五章 作为一以贯之的宗旨:慎独说(上)
一、静坐观心
(一)观心
(二)静坐体验未发之中
(三)本体上着工夫
二、闲邪存其诚
(一)与戴岩荦的讨论
(二)与田华石的讨论
(三)夏峰“闲邪存其诚”工夫的得与失
三、戒惧慎独
(一)夏峰戒惧慎独思想的内涵
(二)工夫皆逆
(三)必有事与行所无事——工夫之自然
(四)畏与乐
……

第六章 作为一以贯之的宗旨:慎独说(下)
第七章 夏峰思想的归宿:道统观

结语
余论夏峰后学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夏峰先生弟子名录(共计210人)
附录二 夏峰思想研究资料及近百年来研究成果目录
后记
展开全部

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 节选

  《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  (三)夏峰“闲邪存其诚”工夫的得与失  闲邪与存诚的问题是理学工夫路向的一大课题。从境界上说,理学家皆追求洒落自然的气象,不过其进路不一,有以敬畏入洒落者,有因自得而人洒落者,亦有二者兼而有之者。大体而言,程朱属于前者,陆王属于后者,当然,这不是程朱与陆王的分水岭,在工夫论、境界论上两家大可相通,远不如其在本体论上的差异那么难以弥合。比如周敦颐、程颢是后者,阳明在早年也未尝不从敬畏兢惧而人手,阳明后学中如钱绪山、邹守益又属之前者。前者又通常谓修,后者谓悟,分别以程颐和程颢为典型。  之所以会有这两种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体验阶段的不同,对于心、物关系的体认便不同,“闲邪存其诚”的重点是落在“闲邪”还是“存诚”,自然有差异,甚至闲邪和存诚的涵义随之也产生差别。程颢体会到万物一体的境界,对他而言,心具众理,也心纳万物,他认为心物之间本来没有隔阂、界限,一来只存有此诚自然不生邪念,再者,在其心物之间无异质的和乐世界,无物不在心体之中,心具众理,也具众物,物都是心之物,无需闲邪,是一非二。但在程颐看来,那些物质的欲望从来就是异己的,是人的道德修养过程中的障碍,应该加以摒除,本为二而非一。二者对小物关系的不同观念来自人的学力和境界的差异,从而直接产生工夫的差异。而人的学力和境界又几乎无不与工夫息息相关,工夫达到一定的阶段和层次,心、物的圆融化解就越好。毋宁说,工夫路径的差异与学者所处的阶段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过,因为学者自身气质的独特性,又不必然存在一条固定的工夫取径,工夫又是有其独立性的。只能说,越在工夫的高的阶段,学者自身的圆融取中越好,他的工夫也会随阶段而有所调整。所以,就理论上,我们很难判断工夫本身之是非对错,真实着手工夫总是对的,因为工夫有效与否在其适应性。  就效验上说,当然存诚是*好的,一诚则自然包含敬,不会有邪念起。但往往给人无处下手之感,以为是执自己的心去做,却能保持于中道。如何在工夫上既持敬又洒脱,既兢兢又和乐,就好比是让心既收缩又伸展一样的矛盾。  夏峰对于闲邪异常强调,这显然是从程颐、朱子的工夫论而来,阳明不喜言闲邪。阳明认为心当然是讲善念和恶念,他说:“为学工夫有浅深。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书》所谓‘无有作好,无有作恶’,方是本体。”因而在阳明看来,这着意去闲邪的工夫只是为学的初级阶段,如果久之仍存着这个为善去恶的念头不放,不免把捉意思,就会造成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善念和恶念之上,再存一个纯善的念或知,来存善念和去恶念,那么,谁又来保证裁决善念恶念的这个善念总是善的呢?如此,便陷入无限的道德判断循环之中,类似床上叠床。这是不符合阳明的意思的。他只是让人存一个善念,只要有这个善念存,自然使恶念去。因而,只要为存善念的工夫便可。这个工夫就是诚意。那些着意好善恶恶的意本不是良知本体,而为外在所加.有过之嫌,不是“好善恶恶”,而是“作善作恶”。  夏峰说闲邪诚自存,其实是故意将工夫说得很低,这也很符合他“极高远总不离真卑迩”的笃实学风。他明知诚存自无邪,和执着会偏的道理,只是认为“说的太精微,便令人无处把捉”。对于初学者,讲诚存自无邪可能直接导致肆无忌惮,此外,执着也比不做任何工夫好。一旦学者学力加深,自然能领会执着的问题,便可以再寻解决,学问又有进境。大凡平常人总是邪多诚少,克制邪念使归于正是一个重要的办法。  ……

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

张锦枝,助理研究员,安徽无为人,1983年生。2011年于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毕业,学位论文为《统宗会源——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同年7月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儒家哲学。撰写、发表《明儒“意”论分歧及其发展》、《论简帛〈五行〉之三层经解》等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项目多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