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心物感应与静情景交融

心物感应与静情景交融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314
读者评分:4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1.2(4.9折) 定价  ¥22.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心物感应与静情景交融 版权信息

  • ISBN:7806479945
  • 条形码:9787806479940 ; 978-7-80647-994-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心物感应与静情景交融 内容简介

具体到图景的构成之法,从构思布局而言,则有“近详远略法”、“主
次配合法”、“大小互融法”、“纵横交错法”、“朦胧含糊法”、“虚实
相生法”、“别开生面法”等等。
“近详远略法”:是符合人们观看事物的视觉感受的一种构景之法,其
艺术意图则是为了突出表现画面中的主体,故次要之物包括背景等皆可减略
,甚至代以大片的空白。如画梅花满树花开千万朵,可以只画两三枝,使人
对梅花的神韵获得集中而明豁的视觉效果。宋代饶自然所撰《绘宗十二忌》
中,把“远近不分”列为大忌之一:“作山水先要分远近,使高低大小得宜
。……盖近则坡石树木当大,屋宇人物称之;远则峰峦树木当小,屋宇人物
称之。极远不可作人物。”近大远小,近处要详,远处要略。宋代画家郭熙
云:“正面溪山林木,盘折委屈,铺设其景而来,不厌其详,所以足人目之
近寻也。……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非无也,如无耳。”①正面
近处的“溪山林木”等景色的“铺设”应当“不厌其详”,而远山的皱皴,
远水的波浪,远人的眼睛都可以省略不画。并不是远山没有皱皴,远水没有
波浪,远人没有眼睛,而是因为它们处在很远的地方,很小的东西,人们的
眼睛就看不到了,就像没有一样。所以“近详远略法”是符合人们的视觉感
受的。
“主次配合法”:画面之景由多种因素,即多种事物所构成,但在多种
因素的构成之中,主要的事物应当处在突出的地位。在丰富、变化与多层次
的构图中,使主要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获得和谐的统一,以更好地烘托出主
体事物的美。
P22

心物感应与静情景交融 目录

总序(蔡锺翔陈良运)
**章“景”与山水诗画
**节“景”有三义
第二节山水景色
第三节图景构造
第二章“情”与情景交融
**节情感本体
第二节情景组合
第三节情景互融
第三章“感应”的内涵与不同层次
**节“感应”的涵义
第二节物质感应
第三节精神感应
第四节审美感应
第四章审美感应是情景交融的基础
**节内外感应
第二节审美意识
第三节感应模式
第五章寓情于景与物本审美意识
**节物本感应
第二节以物观物
第三节以形写神
第四节寓情于景
第六章缘情写景与心本审美意识
**节心本感应
第二节以我观物
第三节离形得似
第四节缘情写景
第七章情景合一与平衡审美意识
**节平衡感应
第二节物我两忘
第三节形神相亲
第四节情景合一
第八章情景交融的途径与走向
**节即景会心
第二节交融之途
第三节走向境界
后记
展开全部

心物感应与静情景交融 作者简介

郁沅,上海人,196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6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思想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已出版专著《感应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出编》、《古今论文探索》、《文学审美意识论稿》、《魏晋南北朝论文选》、《六朝诗话钩沉》等,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古代文论教程》《鼓今绝句鉴赏辞典》等。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值得收藏的书

    心物感应与静情景交融 可以看看

    2018/10/22 18:31:12
    读者:zzj***(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专业买书副业读书

    果然中图买书就是要多搜,现在这个版本便宜多了!

    2018/9/27 20:28:31
    读者:hcy***(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