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高钢级输气管道系统可靠性关键因素识别与探析

高钢级输气管道系统可靠性关键因素识别与探析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7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63.2(8.1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钢级输气管道系统可靠性关键因素识别与探析 版权信息

高钢级输气管道系统可靠性关键因素识别与探析 本书特色

基于当前的认知,利用环焊缝排查和试验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系统收集和整理缺陷或异常所对应的外部环境特征,识别影响高等级钢管道可靠性因素,提高在役高等级钢管道长期安全和平稳运行的保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从系统工程分析的角度出发,需要提高管道系统结构完整性,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在以后的管道建设规划和决策中,应首先从系统和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问题,排查人力资源是否可达、配套资源是否充足、应用技术是否成熟等多方面的因素,评估可研、设计、制造、施工、投产和运行的系统衔接性。本书主要基于可靠性评估的基本理念和现有技术,结合近年来对环焊缝质量风险排查、失效分析结果、专项研究结论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调研成果等,对当前国内影响高等级钢管道可靠性因素进行了系统识别,为深入评估高等级钢管道系统可靠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钢级输气管道系统可靠性关键因素识别与探析 内容简介

自1985年德国Mannesmann钢管公司研制成功X80管线钢并铺设了32km长的试验管道,之后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陆续在长输管道上应用X80管线钢。2004年美国Cheyenne Plains(夏延)输气管线是国外应用X80管线钢的标志性管道工程之一,该管道是当时世界上*长的X80管道,标志着X80管线钢在高压输气管道上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但在北美地区的高压输气管道中至今未大面积使用X80钢,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X80钢在技术上未接近解决止裂的问题;二是环焊缝手工焊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三是若不用08设计系数,则X70与X80在经济上没有太大的优势,如果用08设计系数,则每个项目都需要获得管道与危险品安全管理局(PHMSA)的特别许可,非常麻烦。国内X80级管线钢的研发始于2000年,2004年X80管线钢被首次应用于西气东输一线冀宁联络线,从2008年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开始大量应用X80管线钢。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X80钢管道里程*长的国家。2017—2019年,中缅天然气管道、泰青威天然气管道接连发生“7·2”“6·10”“3·20”三起高等级钢管道环焊缝开裂燃爆事故,暴露出管道建设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不足、现场施工作业管理不到位、环焊缝缺陷成因和失效机理认识不清等多方面的问题,造成高等级钢管道环焊缝失效表现出由小概率事件向大概率事件演化的趋势,且高压运行状态下一旦发生高等级钢管道环焊缝开裂失效,极大可能引起燃烧爆炸,失效后果极其严重,成为高等级钢管道安全运行优选的风险。同时也引起政府、行业和社会对高等级钢管道运行风险的高度关注,迫使管道建设和运营企业重新认识高等级管线钢和环焊缝质量的应用问题。总体来说,当前高等级钢管道焊接结构失效面临的关键问题可归结为:对高等级钢管道焊接结构完整性和系统可靠性方面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高钢级输气管道系统可靠性关键因素识别与探析 目录

绪论
高等级钢管道应用
管线钢质量
管件质量
管道环焊缝质量
管道工程设计关键技术
管道施工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油气输送管道用钢的发展与生产制造
油气管道发展情况
高强度钢管的生产制造
高强度钢管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高级别管线钢质量可靠性
高级别管线钢管的冶金学特征和关键技术
钢管理化性能离散性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高钢级管件质量可靠性
高钢级管件质量现状
弯管理化性能离散性分析
管件理化性能离散性分析
不同工程项目弯管理化性能离散性分析
弯管管件供应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高钢级管道环焊缝质量可靠性
环焊缝缺欠及焊接工艺差异
典型工程焊接工艺可靠度
高钢级管道焊接接头性能稳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高钢级管道线路可靠性设计技术
基于可靠性的管道设计
X、X、X高钢级钢管的性能统计
不同钢级的管道可靠度计算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费用模型
参考文献
高钢级管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高钢级管道组对过程差异性分析
高钢级管道沉管下沟过程差异性分析
高钢级管道吊装下沟过程差异性分析
现场无损检测技术工艺及适用性分析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高钢级输气管道系统可靠性关键因素识别与探析 作者简介

冯庆善,男,48岁,博导,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长期从事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负责ISO管道完整性管理标准编写和工作组召集,负责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ASME全球管道奖、安监总局和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所研究的技术在管道公司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管道本质安全等问题,提高了管道管理水平,培养了一支完整性管理核心技术团队。戴联双,男,39岁,博士,国家石油天然气管道集团,从事管道风险评价、管道内检测、缺陷开挖验证、管道完整性评价、管道内检测清管、数据信息平台等相关管理和科研工作,先后获得管道检验师、二级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相关技术或行业的资格认证,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行业部级奖励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和创新奖10余项、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优秀著作奖1项、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5项,承担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压力管道检验工作委员会委员、ISO TC67 SC2专项标准化工作技术专家组成员、管道保护油气管道事故经验分享栏目负责人等社会职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