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学前教育信息化——基于发展适宜性的视角

学前教育信息化——基于发展适宜性的视角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B5 页数: 24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64.2(6.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71.3(7.2折)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学前教育信息化——基于发展适宜性的视角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44234
  • 条形码:9787030744234 ; 978-7-03-07442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学前教育信息化——基于发展适宜性的视角 本书特色

本书将从发展适宜性视角提出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指导原则与策略

学前教育信息化——基于发展适宜性的视角 内容简介

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具有特殊性,存在一定的争议。本书将从发展适宜性视角提出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指导原则与策略。发展适宜性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提出,它是全美乃至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一种立场,对于指导国外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应用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专著将详细介绍:国外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应用的经验与启示,分析国内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应用现状与问题,从学理层论述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以及发展适宜性的内涵及其对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应用的指导价值,在对幼儿知识分类的基础上,介绍发展适宜性视角下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后,介绍一些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活动应用的优秀案例与应用反思。

学前教育信息化——基于发展适宜性的视角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概念界定 3 
1.2 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6 
1.3 推进幼儿教育信息化乃大势所趋 10 
1.4 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11 
1.5 本书研究设计与实施方案 14
第2章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23 
2.1 国内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25 
2.2 国外信息通信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研究现状与启示 51
第3章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65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67 
3.2 调研数据统计与描述分析 69 
3.3 访谈调查与分析 82 
3.4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调查结论 91 
第4章 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应用指导思想的确立与解读 99 
4.1 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应用指导思想的确立 101 
4.2 坚持幼儿发展适宜性基本原则 105 
4.3 基于发展适宜性视角的指导思想 113
第5章 发展适宜性视角下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27 
5.1 幼儿园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 129 
5.2 幼儿教育软件资源设计与开发 146 
5.3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幼儿园课程融合 158 
5.4 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178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总结 201 
6.1 研究结论 203 
6.2 研究总结 206 
6.3 研究创新与不足 212 
6.4 研究展望 213
参考文献 215
附录 225
附录1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225
附录2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现状调查问卷(管理者问卷) 232
展开全部

学前教育信息化——基于发展适宜性的视角 节选

第1章绪论 1.1概念界定 1.1.1幼儿教育 中国参照国际惯例,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视角把0—18岁划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童年早期或幼儿期、童年中期、童年晚期或少年期、青年早期等阶段①,其具体如图1-1所示。 本书界定:新生儿期为0—1岁;婴儿期为1—3岁;幼儿期为3—6或7岁(通常为6岁);少儿期为7—14岁;儿童期为0—14岁。 在此年龄划分的基础上,我们对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及基础教育做如下区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按照这一规定,0—6岁的儿童为学前儿童,对该群体实施的教育统称为“学前教育”。其中,0—3岁的儿童进入托儿所,教育形式为“早期教育”或“婴儿教育”;3—6岁的儿童进入幼儿园,教育形式为“幼儿教育”②。也就是说,学前教育包括婴儿教育与幼儿教育,这是广义的理解。狭义的学前教育通常指幼儿教育或幼儿园教育。另外,广泛的幼儿教育在性质上又分为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①。幼儿教育机构教育是指派专人实施或辅导的各种组织或机构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政府、高校等机构研究中使用的“幼儿教育”概念,大多数指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也有将早期教育定义为学龄前(0—6岁)的教育,这样就等同于学前教育。然而各大院校对早期教育的规定是0—3岁儿童的教育属于早教的范畴。目前,业内比较认可的界定是:对0—3岁儿童的教育统称为早期教育(或称启蒙教育、婴儿教育、小童教育),对3—6岁儿童的教育统称为幼儿教育(或称大童教育)。基础教育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泛指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阶段。我国对基础教育的一贯理解是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另一种理解指初中以前(含初中)的所有教育。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包含高中阶段。教育界一些学者也常把基础教育等同于九年义务教育。 为了理解便利,在本书研究中我们将所有表述统一为:幼儿教育仅指大童教育,即对3—6岁儿童实施的幼儿园教育,等同于学前教育,也就是本书研究探讨的对象。 1.1.2幼儿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幼儿教育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宜幼儿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化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幼儿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资源与发展动力”与“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应用越来越普遍”②的过程。为此,本书定义幼儿教育信息化是依据幼儿发展规律,在幼儿教育的各种环境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方法,优化幼儿教育效果与提高幼儿教育效率,进而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 幼儿教育信息化有四个基本属性:①幼儿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的一部分,遵循教育信息化的一般规律,这是前提;②幼儿教育信息化的直接目标是优化幼儿教育效果和提高幼儿教育效率,其*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③幼儿教育信息化是在幼儿教育整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包括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幼儿教育软件资源开发、各种幼儿活动设计、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等环节;④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是信息技术方法与手段运用基本原则,也是幼儿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所在。幼儿教育信息化的*大特点就在于“适宜性”,即建设“适宜的技术环境”,利用“适宜的数字化资源”,设计“适宜的信息化活动”,促进幼儿“适宜发展”。 1.1.3发展适宜性实践 发展适宜性实践(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practice,DAP)由全美幼教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提出,它是全美乃至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一种立场。1987—2009年,NAEYC共颁布3个版本的DAP。1987年,**版DAP及立场声明首次明确了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内涵与特征,即发展适宜性的教育应该是适宜儿童的年龄和个体发展水平的,强调儿童对自己知识的建构,强调儿童的自我表现、创造力、自发地对环境开展的探索活动,教师的角色是为儿童的探索创设一个环境,并支持儿童的活动。在1997年第二版DAP中,文化适宜性被补充进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内涵。儿童的发展具有社会制约性,发展适宜性实践也必须体现出文化适用性。2009年第三版DAP更加突出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在做决定以及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要有意向性,同时强调“高水平”“成熟的”儿童游戏①。注意发展适宜性与发展适宜性实践二者不同,前者是一种理念或理论,属于理论层;后者是指以发展适宜性为指导下的行为特征,属于实践层。 发展适宜性实践是为了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而提出的一种在工作实践中需要秉持的立场或态度。发展适宜性是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幼儿教育管理者及研究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须坚守的原则。其实质包括:①适宜性既不是幼儿园教育的课程,也不是支配幼儿教育实践的标准,它是一种与幼儿一起工作的指导原则;②适宜性非常重视幼儿之发展特点、个性差异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③任何幼儿教育实践或幼儿活动中的技术与工具选择都不是绝对的“适宜”或“不适宜”,而是处在二者之间的某一点,信息技术应用要尽可能地趋向适宜的那一端;④坚持发展适宜性下的理论与实践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包容的。 1.2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事实与研究证实,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利大于弊,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不仅有利于幼儿认知与思维发展,还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心理形成。 1.2.1信息技术有利于幼儿认知发展 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运用的平台,增加了语言应用的机会与频率。幼儿与同伴一起使用技术设备,必然需要更多的语言沟通与交流。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更为幼儿语言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AR+图书”以生动的富媒体形态突出了语言教学的目标,有效促进幼儿语言习得乃至肢体语言发育。①美国教授米尔施泰因(Muhlstein)和克罗夫特(Croft)分别对比了幼儿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与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平均每分钟使用语言的词汇量,发现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设计与选择软件能够让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具体、形象,帮助幼儿感知,提高语言教学效率。②另外,技术能够调动幼儿语言思维与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加快幼儿对于语言的掌握与运用。幼儿数理与几何空间等能力在技术操作中同样得到较好发展。信息技术以其自身优势让幼儿数学认知从“具象”走向“抽象”,从“接受”走向“成长”,从“浅表”走向“深入”,在幼儿数学认知发展中表现出巨大的魅力。③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