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走进孟子的世界

走进孟子的世界

作者:李星莹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大16开 页数: 397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3.9(5.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走进孟子的世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4387608
  • 条形码:9787504387608 ; 978-7-5043-876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走进孟子的世界 本书特色

《走进孟子的世界》引领我们从孟子这位前人的脚步中探寻出路,启发我们寻找到人生的幸福与智慧:教我们救人——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教我们做人——养浩然之正气;教我们自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我们能从圣人的书籍中找到当代人所面临的*紧迫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从而建立高尚的品德涵养,提升正能量,长养浩然正气,使得人人都能获得幸福与智慧。

走进孟子的世界 内容简介

《走进孟子的世界》内容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籍经典四书之一的《孟子》所作。《孟子》一书共计七篇,以梁惠王篇居首,分成上下篇,上篇计七章,下篇计十六章。全篇均搜罗孟子与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等人的对话,内容几乎均重在战国时期政治以及儒家哲学与文化建设上,正式标明“仁者无敌”的理念以及“王道保民”的方针,并以“义利之别”为全篇的开宗明义。

走进孟子的世界 目录

梁惠王篇

**章 / 2

第二章 / 6

第三章 / 8

第四章 / 11

第五章 / 13

第六章 / 15

第七章 / 16

第八章(下篇**章) / 23

第九章(下篇第二章) / 25

第十章(下篇第三章) / 27

第十一章(下篇第四章) / 29

第十二章(下篇第五篇) / 32

第十三章(下篇第六章) / 35

第十四章(下篇第七章) / 36

第十五章(下篇第八章) / 38

第十六章(下篇第九章) / 40

第十七章(下篇第十章) / 41

第十八章(下篇第十一章) / 43

第十九章(下篇第十二章) / 45

第二十章(下篇第十三章) / 47

第二十一章(下篇第十四章) / 48

第二十二章(下篇第十五章) / 50

第二十三章(下篇第十六章) / 51


公孙丑篇

第二章 / 58

第三章 / 64

第四章 / 65

第五章 / 66

第六章 / 68

第七章 / 74

第八章 / 75

第九章 / 76

第十章(下篇**章) / 78

第十一章(下篇第二章) / 79

第十二章(下篇第三章) / 82

第十三章(下篇第四章) / 83

第十四章(下篇第五章) / 85

第十五章(下篇第六章) / 86

第十六章(下篇第七章) / 87

第十七章(下篇第八章) / 89

第十八章(下篇第九章) / 90

第十九章(下篇第十章) / 92

第二十章(下篇第十一章) / 94

第二十一章(下篇第十二章) / 95

第二十二章(下篇第十三章) / 97

第二十三章(下篇第十四章) / 98


滕文公篇

**章 / 102

第二章 / 103

第三章 / 105

第四章 / 108

第五章 / 114

第六章(下篇**章) / 117

第七章(下篇第二章) / 119

第八章(下篇第三章) / 120

第九章(下篇第四章) / 122

第十章(下篇第五章) / 124

第十一章(下篇第六章) / 126

第十二章(下篇第七章) / 127

第十三章(下篇第八章) / 129

第十四章(下篇第九章) / 130

第十五章(下篇第十章) / 133


离娄篇

**章 / 138

第二章 / 140

第三章 / 141

第四章 / 142

第五章 / 143

第六章 / 144

第七章 / 145

第八章 / 146

第九章 / 147

第十章 / 148

第十一章 / 150

第十二章 / 151

第十三章 / 152

第十四章 / 153

第十五章 / 154

第十六章 / 155

第十七章 / 156

第十八章 / 159

第十九章 / 160

第二十章 / 161

第二十一章 / 162

第二十二章 / 163

第二十三章 / 164

第二十四章 / 165

第二十五章 / 166

第二十六章 / 167

第二十七章 / 169

第二十八章 / 170

第二十九章(下篇**章) / 171

第三十章(下篇第二章) / 172

第三十一章(下篇第三章) / 173

第三十二章(下篇第四章) / 175

第三十三章(下篇第五章) / 176

第三十四章(下篇第六章) / 177

第三十五章(下篇第七章) / 178

第三十六章(下篇第八章) / 179

第三十七章(下篇第九章) / 179

第三十八章(下篇第十章) / 180

第三十九章(下篇第十一章) / 181

第四十章(下篇第十二章) / 182

第四十一章(下篇第十三章) / 183

第四十二章(下篇第十四章) / 184

第四十三章(下篇第十五章) / 185

第四十四章(下篇第十六章) / 186

第四十五章(下篇第十七章) / 187

第四十六章(下篇第十八章) / 188

第四十七章(下篇第十九章) / 189

第四十八章(下篇第二十章) / 190

第四十九章(下篇第二十一章) / 191

第五十章(下篇第二十二章) / 192

第五十一章(下篇第二十三章) / 193

第五十二章(下篇第二十四章) / 194

第五十三章(下篇第二十五章) / 196

第五十四章(下篇第二十六章) / 197

第五十五章(下篇第二十七章) / 199

第五十六章(下篇第二十八章) / 200

第五十七章(下篇第二十九章) / 202

第五十八章(下篇第三十章) / 203

第五十九章(下篇第三十一章) / 205

第六十章(下篇第三十二章) / 206

第六十一章(下篇第三十三章) / 207


万章篇

**章 / 212

第二章 / 214

第三章 / 216

第四章 / 218

第五章 / 220

第六章 / 222

第七章 / 224

第八章 / 226

第九章 / 228

第十章(下篇**章) / 229

第十一章(下篇第二章) / 232

第十二章(下篇第三章) / 234

第十三章(下篇第四章) / 236

第十四章(下篇第五章) / 238

第十五章(下篇第六章) / 239

第十六章(下篇第七章) / 242

第十七章(下篇第八章) / 245

第十八章(下篇第九章) / 246


告子篇

**章 / 250

第二章 / 251

第三章 / 253

第四章 / 254

第五章 / 257

第六章 / 259

第七章 / 262

第八章 / 264

第九章 / 267

第十章 / 268

第十一章 / 270

第十二章 / 271

第十三章 / 272

第十四章 / 273

第十五章 / 275

第十六章 / 277

第十七章 / 278

第十八章 / 279

第十九章 / 280

第二十章 / 281

第二十一章(下篇**章) / 282

第二十二章(下篇第二章) / 284

第二十三章(下篇第三章) / 286

第二十四章(下篇第四章) / 287

第二十五章(下篇第五章) / 290

第二十六章(下篇第六章) / 291

第二十七章(下篇第七章) / 293

第二十八章(下篇第八章) / 295

第二十九章(下篇第九章) / 296

第三十章(下篇第十章) / 297

第三十一章(下篇第十一章) / 298

第三十二章(下篇第十二章) / 299

第三十三章(下篇第十三章) / 300

第三十四章(下篇第十四章) / 302

第三十五章(下篇第十五章) / 303

第三十六章(下篇第十六章) / 305


尽心篇

**章 / 308

第二章 / 310

第三章 / 311

第四章 / 312

第五章 / 314

第六章 / 315

第七章 / 316

第八章 / 316

第九章 / 317

第十章 / 318

第十一章 / 319

第十二章 / 320

第十三章 / 321

第十四章 / 322

第十五章 / 323

第十六章 / 325

第十七章 / 326

第十八章 / 327

第十九章 / 328

第二十章 / 329

第二十一章 / 330

第二十二章 / 332

第二十三章 / 333

第二十四章 / 334

第二十五章 / 335

第二十六章 / 336

第二十七章 / 337

第二十八章 / 339

第二十九章 / 339

第三十章 / 340

第三十一章 / 341

第三十二章 / 342

第三十三章 / 343

第三十四章 / 344

第三十五章 / 345

第三十六章 / 347

第三十七章 / 348

第三十八章 / 349

第三十九章 / 350

第四十章 / 351

第四十一章 / 352

第四十二章 / 353

第四十三章 / 354

第四十四章 / 355

第四十五章 / 356

第四十六章 / 357

第四十七章(下篇**章) / 358

第四十八章(下篇第二章) / 359

第四十九章(下篇第三章) / 360

第五十章(下篇第四章) / 361

第五十一章(下篇第五章) / 362

第五十二章(下篇第六章) / 363

第五十三章(下篇第七章) / 364

第五十四章(下篇第八章) / 365

第五十五章(下篇第九章) / 366

第五十六章(下篇第十章) / 366

第五十七章(下篇第十一章) / 367

第五十八章(下篇第十二章) / 368

第五十九章(下篇第十三章) / 369

第六十章(下篇第十四章) / 370

第六十一章(下篇第十五章) / 371

第六十二章(下篇第十六章) / 372

第六十三章(下篇第十七章) / 372

第六十四章(下篇第十八章) / 373

第六十五章(下篇第十九章) / 374

第六十六章(下篇第二十章) / 375

第六十七章(下篇第二十一章) / 376

第六十八章(下篇第二十二章) / 377

第六十九章(下篇第二十三章) / 378

第七十章(下篇第二十四章) / 379

第七十一章(下篇第二十五章) / 380

第七十二章(下篇第二十六章) / 381

第七十三章(下篇第二十七章) / 382

第七十四章(下篇第二十八章) / 383

第七十五章(下篇第二十九章) / 384

第七十六章(下篇第三十章) / 385

第七十七章(下篇第三十一章) / 386

第七十八章(下篇第三十二章) / 387

第七十九章(下篇第三十三章) / 388

第八十章(下篇第三十四章) / 389

第八十一章(下篇第三十五章) / 390

第八十二章(下篇第三十六章) / 391

第八十三章(下篇第三十七章) / 392

第八十四章(下篇第三十八章) / 395


展开全部

走进孟子的世界 节选

【章旨】 此章孟子阐明治国之要道,力斥功利主义之危害,劝梁惠王当行仁义,则世可消弭篡杀, 人必敬爱亲上。由此得知“仁义”乃儒家学说的主要宗旨。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 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 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姓魏名罃。本都安邑(今山西省解县,夏禹故都)。因太近于秦国,迭 受侵凌,后迁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县)。 2.叟:长老之称。今说“老先生”,是尊称。 3.大夫:官称。三代官制,分卿、大夫、士三级。 4.家:此非家庭之家,乃卿大夫在其采邑内所设的机构。 5.士庶人:“士”,指读书人。“庶人”,指百姓。“庶”,众人。 6.交征:“征”,取也。上取乎下,下取乎上,故曰“交征”。 7.万乘之国:指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喻指大国。 8.弑:地位卑贱杀地位尊上者,如子弑父,臣弑君。 9.餍:满足。 【译解】 孟子去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长途来到这里,也该有什么富强妙计,能使我梁 国得利吧?” 孟子答道:“王何必说利呢?除了利,还有仁义,我们谈谈好了。万一人人只在‘利’字上争夺计 较,那么国王定计较着:‘怎么使我的国得利?’大夫定计较着:‘怎么使我的家得利?’士和老百姓定 计较着:‘怎么使我本身得利?’像这样举国上上下下交相取利,国家就危险了!所以在可出万辆兵 车的大国里,那杀死国君的,必定是享有采地、分掌千辆兵车的大夫;在可出千辆兵车的小国中,那 杀死国君的,必定是享有采地、分掌百辆兵车的大夫。在秩序井然的社会里,规定着天子拥有兵车 万辆,而其分封为诸侯者,便拥有兵车千辆,身为大夫者拥有兵车百辆。所以,从一万辆兵车里取得 一千辆,从一千辆兵车里取得一百辆,已不能算不多了;假如是臣下不讲义理,只重私利,当然不篡夺 君位便不会满足。可是,从来没有讲仁爱却遗弃父母的人,也从来没有守道义而把君上抛在脑后的 人。请王还是谈谈仁义好了,何必要说利呢? 【心得妙解】 (一)本章大意解析 梁惠王,即魏惠王,简史如下:春秋五霸*强者为晋国,但后来大权操于六位大夫手中(即 韩、赵、魏、智、范、中行),六位大夫又经过一场权力斗争后,仅剩韩、赵、魏三大夫,结果干脆灭 掉并平分晋国,此即史上所谓的“三家分晋”,简称“三晋”,从此即由春秋时代转为战国时代了。 由于魏国所抢到的土地位置在原来晋国的核心区,再加上开国君主魏文侯,尊礼于子夏 (孔子之弟子)、段干木、田子方,又任用李悝为法律兼农业经济学家,订立法典,提倡尽地力。 至其子魏武侯时,并以吴起为军事家兼政治家,大破秦兵。国势日强,武侯之子称王,即魏惠 王。但自从马陵之战,齐国大将孙膑打败魏将庞涓后,魏国的声势一落千丈,接连被齐、秦、楚 等国打败,儿子申亦被掳而死,于是魏惠王一则是因为国都太接近秦国,故先将国都迁于今河 南开封—大梁,从此魏国改称梁国。魏惠王便通称梁惠王(照理说魏为诸侯,不得称王,仅 可称侯,诸如其祖魏文侯,然魏罃好大喜功,故僭越称王)。二则为了报仇雪恨,故学其祖用卑 礼厚币招待四方贤士,力图富国强兵。孟子遂于惠王后元十五年(公元前三二〇年)到了大梁去 见梁惠王,而有如上的一段对话。 盖孟子立身战国时代,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正是篡夺兼并,战火兵乱的苦难时代。当 时,三家分晋,田氏篡齐,齐晋霸业尊王的传统价值观,卒告崩落。周文礼乐的共同解体,王天 下的常轨定制遽失,诸侯国不再维护大一统,而走向分崩离析。 周王朝之天下是由周文礼制架构而成,礼坏乐崩,天下崩颓倒塌,上下混同不分,历史文化 传统断层,精神层面的理想完全失落,道德与文化的价值不被肯定。一切的生命活动,都落在 现实功利的衡量上,都发自原始物欲争夺的直接表现,没有规范,也没有曲折,但见物欲狂扬, 奢靡流行。 于是整个时代是属于兵家、纵横家与游士侠客的舞台。而独独孟子立身斯世,对抗时代狂 潮,首在重建价值观念,肯定道德生命与文化的真理,试图扭转整个时代的风气,故开宗明义 即标举利义之别的价值论,把自然生命引向道德生命,把功利实效引向仁义价值,把列国霸道 引向仁政王道。 这一以功利衡量价值的时代风气,在孟子见梁惠王时,就被梁惠王一语道破。他说:“老 先生啊!你不辞辛劳地跋涉千里长途而来,请问对我的国家会带来什么有利的发展呢?” 梁惠王的想法代表了整个时代的价值观,孟子不远千里而来,是蕴含着多少生命的真诚 理想与道义啊!奈何梁惠王迎头抛了一句“将何以利吾国”的问话,岂不是让圣人心灰意冷吗? 所以孟子不假辞色,立即还了一句:“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因为一说利,在人我之间立即形 成一种利害关系的冲突与对抗,诸侯国说怎么样对我的国有利,卿大夫说怎么样对我的家有 利,士及庶人说怎么样对我的身有利。人人若都以利为先,就是一场无可避免、上下交征利的 混乱局面。这对诸侯国说来,岂不是落入了危机之中吗? 孟子认为君王主政不要说利,而当讲仁义:“仁”是父子之亲扩展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义”是君臣之义扩展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心一发就不会有人遗弃他的亲人,担当道义就 不会有人不敬重他的君王。由此举国上下一片祥和,世界大同指日可待。 孟子此章对梁惠王的进言,是专就诸侯国如何安内而言,其立言的角度又专就道义上说 的义利之别,以求根本上扭转时代的风气。在整个时代讲功利的风潮狂澜中,孟子独排众议, 挺身而出,大声宣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这一发自圣人生命的呼唤,正代表其觉悟的良 知,与历史的定盘针。孔子之后,杨墨中分天下,至孟子出,儒学重振再兴,乃为我国思想之主 流,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里、骨髓中。 (二)进德修业之妙义 本章提及一段“义利之辩”,成为孟子一书的开宗明义,孟子平生精研《诗》《书》《春 秋》,他的思想乃为圣门心法中孔子、曾子、子思的一脉相承,故孟子又是孔子学说的阐扬者, 有诗为证:“孔仁孟义周礼乐,尧天舜日汉文章。”孟子首先阐明人类的一大过失——为私利 而忘公义。关于此点,就连史学大师司马迁读《孟子》一书,当翻此开宗明义章时,亦有一番 感触:“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欢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 也。夫子罕言利,常防其源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 以异哉!’”程子亦曰:“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唯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 也。当是之时,天下之人,唯利是图,而不复知有仁义;故孟子言仁义而不言利,所以拔本塞源 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盖梁惠王即位的时候是*紧张的时局,打了三次败仗,儿子被齐所掳,国库非常空虚,实 在羞对祖宗和国人,故一见孟子开口便说:“如何来利益我的国家?”想不到孟子却给他当头 棒喝,希望扭转“私利”为“公利”仁义之道,方是真正大利,此正是圣人之用心所在。 其实义利之辩,*简单的分别在于,利的后面跟着害,故称“利害”。凡为私害公为“利”, 凡义理公正则为“义”,而为私而不害公,利己利人,甚至舍己为人均不属于私的范畴,因为要 求人人大公无私,而仁义之公心皆出自于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良知本性,人人都有,各个不 缺。故儒家以“仁义”“中庸”为处事原则,如此便可称为“宜”了。因为“义”即“宜”,处处合 宜,便近乎道了。 然而,今天的我们因为过分地看重生命里的物质欲望、财富地位、名利恩爱……失去其中 任何的一项,我们便难过地埋怨上天如何不公,得不到就痛苦万分,完全忘却了我们本来的人 生真谛和意义,只是一味地贪取,无奈终究是一场空。 难道说得到金钱就是获得了幸福吗?得到名利就是获得了幸福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 现在幸福的人应该很多吧?毕竟有钱的人、有名的人很多。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都还一 味地寻找幸福呢?有些人尽管伤痕累累,却依然本末倒置地生活。 一般人看来,进德修业的君子就是个傻子,只懂得修道养德,清心寡欲,行仁携义,大爱 众生,完全没有“潇潇洒洒过一生”。可是正所谓:“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孟子说:“君 子所做的事,一般人本来就不会了解。”一般人不会了解君子在道义中的无比幸福,无上幸福。 虽然君子寡欲,但君子内心保有了*珍贵的部分。孟子还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 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修养内心的方法,没 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内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一个 人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内心即使有保存良善的部分,也是很少的。” 圣人君子正因为舍生取义,所以有大成就,能够流芳千古,活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 生,能获得天下的名,得万世的利。自古凡事有因必有果,因为这种大舍才能有大得。而凡夫只 为自己这个私我,拼搏一生*后仍是一场空,还带有一身过错。身体欲望的背后却要灵魂来买 单,况且人爵哪有天爵高。世间的名利恩爱如流沙,握不住也守不久。 明代真可禅师曾感叹道:“能将欲海轻掀倒,自古人间几丈夫?”是啊,放下我们长久以来 一直执着的东西,确实很难。但是难又能怎么办?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失意的人非常愁苦不堪,于是就去询问老禅师。老禅师这时没 有讲一句话,而是把一个杯子给他,让他抓紧了。老禅师说:“这就是你放不下的,你要牢牢抓 住。”这个人应允了。之后老禅师往杯子里倒滚烫的热水,终于这个人抓不住了,手被烫得松开 来,杯子摔碎了。这时,老禅师淡淡地说:“放不下是因为不痛,痛了自然就放下了。” 这个故事不禁使我感叹:难道我们非要等到伤痕累累、痛苦万分的时候,又或是经历各种 世事沧桑的时候,才能真正看开,真正看破放下,获得幸福吗?所谓有执着便有捆绑,执着什么 便被什么所束缚。因为所在乎的一颦一笑都揪着自己的心,快乐的钥匙不在自己的手里,而是 在自己所在乎的“那个”的手里。所以当我们学会舍弃执着,不再紧抓不放,或全力抗拒时,我 们的生命就会开始流畅。举个例子来说: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能看到杯子。杯子中盛放牛 奶时,人们看到的是牛奶;盛放果汁时,人们看到的是果汁……同样地,当我们心中装满财富 权势、名利地位、酒色财气等欲望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内心*宝贵的东西,而是因此蒙蔽了双 眼,看不清真实的自己。 因此,人生的真谛与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只此一生,大爱苍生,这才 是真正的“义”。圣人无私故能成其私,圣人不追逐利益反而得到天下*大的利益,故真正的 大义——用一首圣哲北宋大家张载的偈语来作总结,同时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走进孟子的世界 作者简介

李星莹,现任星林天下文化传播公司执行总裁。受家庭熏陶,九岁闻道,子承父业。大学期间创办明德国学社并任会长。毕业后受邀在全国各地、各企事业单位、各机关团体、各大中院校等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所授课程受到一致好评。2015年走进武汉十大高等院校如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生物科技学院等。授课8年之久,近上千场讲座。2016年、2017年于北京大学EMBA商学院讲学。希望将中华优秀圣贤文化弘扬到全世界,并励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努力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