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坚守耕地红线

坚守耕地红线

作者:郧文聚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470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6.2(7.0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坚守耕地红线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313153
  • 条形码:9787522313153 ; 978-7-5223-131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坚守耕地红线 内容简介

本书系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二级研究员、学术委主任郧文聚教授的论文集,汇集了作者关注耕地保护的论文近50篇。全书内容分为六篇:**篇耕地红线与粮食安全,第二篇耕地健康与生态保护修复,第三篇土地利用实践与乡村振兴,第四篇土地科技创新,第五篇媒体访谈,第六篇发言与寄语。全书具体内容涉及耕地保护执法监管、补充耕地监管机制、执法督察、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耕地保护制度网等涉及耕地保护的方方面面。此论文集主旨在于呼吁:耕地保护,关乎当下,更关乎未来。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坚守耕地红线 目录

**篇 耕地红线与粮食安全 矢志守红线一起向未来 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 “三问”耕地保护 建设生态良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褪色 积极审慎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保障资源安全守牢耕地红线 有了“路线图”还要绘细“施工图”——从性因子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立足自然禀赋差异保护耕地 以硬核举措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敬畏耕地 加快构建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从耕地资源安全说起 为什么落实耕地“三位一体”保护这么难 我国粮食总产如何稳跨新台阶 让生存资源之树常绿——谈对自然资源可再生性的认知和管理 第二篇 耕地健康与生态保护修复 多给耕地生态系统一些尊重和敬畏 新时期耕地保护需要“生态良田工程” 黑龙江耕地生态保护修复情况调研 耕地质量优劣到底该如何评判? 关于加强优质水田资源保护的思考 夯实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基础 关于保护修复耕地建设生态型农业的思考 “十四五”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展望 可持续发展要从资源源头抓起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 从源头发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藏粮于地”不能重用轻养 耕地保护的实质: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自然生态稳定 耕地退化敲响粮食安全警钟 耕地资源利用须平衡生产和生态 创新运用“政府+市场”模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以哥斯达黎加为例 基于“三生融合”视角的城市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耕地健康问题及防治对策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耕地的源头活水 呵护耕地健康维系自然生态 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在于耕地健康 你知道5G通信,但你知道5G耕作吗? 耕地保护监督,更要读懂达尔文、巴斯德 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确保粮食安全 尽快补上耕地产能评价考核这一课 从基本农田到智慧农田 耕地健康及其管理问题探讨 把自然资源支撑生态产品生产摆到更突出的位置 从生态文明视角看我国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影响 第三篇 土地利用实线与乡村振兴 开源引活水复耕壮粮仓——聚焦北京市大兴区耕地保护及土地整治工作 执法有法度也要有温度——从基层卫片执法二三事说开来 致公党中央调研黑龙江黑土地保护 乡村振兴的多目标协同与多模式实现 耕地破坏鉴定向何处发力 “占水田补水浇地”不可行 提高水土资源配置效率 突破水土资源认知束缚助力贫困地区创新发展 耕地管控与开发要讲科学 高度城镇化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适水农业是必由之路 山区农村发展观察的“土地视角” 多种创新手段促进土地开发高质量发展——对河南省资源统筹开发的调查分析 让优选理念传遍中国乡村 “非法占用耕地罪”的法释辨析 为全国城市“水质排名”榜点赞 探索非洲粮食安全的土地利用路径——《非洲土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书评 第四篇 土地科技创新 国土空间治理呼唤土地系统科学发展 “梨树模式”:耕地保护利用的重构性创新 “两个创新”协同驱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创新引领自然资源管理踏上新征程 向土地科技原始创新的新高度奋勇攀登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困境及科技创新方向 黑土地保护:耕地资源利用的技术革命 中国共产党土地理论创新与发展 用科技力量破解耕地资源绿色高效利用难题 以创新引领土地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向前 土地科技大发展需要大科学 土地科技创新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第五篇 媒体访谈 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这样守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北京电视台《科普中国》:保护黑土大粮仓 《农主播朋友圈》系列访谈之一:高标准农田“高”在哪? 《农主播朋友圈》系列访谈之二:10亿亩高标准良田不是梦 《农主播朋友圈》系列访谈之三:农田中的“大熊猫” 《农主播朋友圈》系列访谈之四:为高标准农田保驾护航 严守耕地红线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首都科学讲堂:耕地红线与粮食安全 “希望的田野上——不一样的耕地同样的珍贵”直播节目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如何用? 保护性耕作保育黑土地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北京电视台:我们的粮食够吃吗? 全国“土地日”央广访谈: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 科技日报:打造土地管理利用的“金刚钻” 《中国标准化》杂志:加强标准化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国“土地日”央广访谈之一:要破除粗放用地的思维惯性 全国“土地日”央广访谈之二:生态修复要从源头做好 环境风险防控 全国“土地日”央广访谈之三:精明增长如何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 第六篇 发言与寄语 梨树模式——耕地保护的革命性创新 用自己发出的光,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土地学人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谨守良知、服务人民 路是用脚踩出来的 人人皆可成为英雄 土地管理制度关系全局 后记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坚守耕地红线 作者简介

郧文聚,男,教授级高工,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二级研究员、学术委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工程技术专家,获部省级科技奖10项。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四十周年40名杰出贡献人物(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工程杰出贡献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