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信仰的动力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9-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0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0.8(8.1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信仰的动力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62685
  • 条形码:9787100162685 ; 978-7-100-16268-5
  • 装帧:10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信仰的动力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神学家保罗·蒂利希的代表作。继《存在的勇气》后,作者在本书中以“信仰”为论题,继续对人们面对的传统价值失落、空虚与焦虑问题做出回应,结合神学与哲学论证,分析人类处境,将信仰引向终极关切,帮助人们找到精神的归属与生活的意义。这种哲学思辨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本书成为广受欢迎的学术著作,被《纽约时报书评》称为“经典之作”。

信仰的动力学 内容简介

何为信仰?西方思想目前的回答有种种,更多的是直接把它等同于一种宗教信仰,即对神物、神灵或上帝的崇拜。而蒂利希的理解则要宽泛得多。他认为“信仰是优选关怀的状态”。“优选关怀”是蒂利希用以理解现实的一个核心概念。人生在世,关切的东西很多,既有那些制约我们生存的东西,如食物、异性、居所之类,也有精神方面的东西,如真、善、美、“神”之类。所谓“优选关怀”,也就是人这种存在者被“存在-本身”所攫住时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也即信仰。信仰远非一种简单的现象,而是涉及诸多因素的参与,蒂利希把这些因素之对立冲突、消长显隐、协调统一的情形理解为一种动力学关系。他的任务,就是要把信仰所包含的这些错综复杂的动力学关系展示出来。《信仰的动力学》是蒂利希著作中较偏于哲学的一种。这部著作虽然体量不大,但由于从“优选关怀”的角度来定义信仰并对其所包含的复杂的动力学关系作了深入的开掘,故十分重要。

信仰的动力学 目录

引言
一、信仰是什么
1.作为终极关怀的信仰
2.作为核心行为的信仰
3.信仰的根源
4.信仰与神圣者的动力学
5.信仰与怀疑
6.信仰与共同体

二、信仰不是什么
1.唯理智论对信仰含义的曲解
2.唯意志论对信仰含义的曲解
3.唯情感论对信仰含义的曲解

三、信仰的象征
1.象征的含义
2.宗教的象征
3.象征与神话

四、信仰的类型
1.信仰的要素及其动态关系
2.信仰的本体论类型
3.信仰的道德类型
4.两种信仰类型的统一

五、信仰的真理
1.信仰与理性
2.信仰的真理与科学的真理
3.信仰的真理与历史的真理
4.信仰的真理与哲学的真理
5.信仰的真理及其标准

六、信仰的生活
1.信仰与勇气
2.信仰与人格的整合
3.信仰、爱与行为
4.信仰共同体及其表现
5.信仰与信仰的碰撞
结语:信仰在今天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译后记
展开全部

信仰的动力学 节选

  所有这些都鲜明地体现在信仰与怀疑的关系上。假如信仰被理解为相信某种东西为真,那么,怀疑便不见容于信仰行为。假如信仰被理解为终极关怀的状态,那么,怀疑便是其中的必要因素。它是信仰所冒危险的一个后果。  包含在信仰中的怀疑并不是一种对于事实或结论的怀疑。它与那种作为科学探索之生命的怀疑不是一回事。甚至那些*正统的神学家,也不否认方法论意义上的怀疑在经验性研究或逻辑推导中的正当权利。一个科学家,如果他说科学理论是毫无疑问的,那他在说这话时便不再是一位科学家了。他可以相信这一点,即理论可放心地用于所有的实践目的。没有这种相信,就不可能有对理论的技术运用。人们可以把能满足行为的实践确定性归于这类相信。这种情形中的怀疑所指向的,乃是基础理论的初级性质。  但还有另一类怀疑,我们称之为怀疑论意义上的怀疑(skeptical doubt),以与我们称为方法论意义上的(methodological)科学怀疑相对峙。怀疑论意义上的怀疑乃是一种针对人的所有信念(从感官经验到宗教信条)的态度。它更多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断言(assertion)。因为作为一种断言,这种态度便会与自己相冲突。甚至连人不可能有真理这个断言,也会受到怀疑论原则的审问而无法成为一种断言。真正怀疑论意义上的怀疑是不会使用断言这种形式的。这种怀疑是一种在实际上拒绝任何确定性的态度。因此,它不能从逻辑上去加以驳斥。它并不把自己的态度转化为一种命题。此种态度必然要么导致绝望要么导致玩世不恭,或者交替导致这两者。但经常的情况是,假如这种交替变得无法忍受,它就会导致冷漠并力图产生出一种完全无所关切的态度。但由于人是必得关怀自身存在的存在者,故此种逃避*终会失败。这便是怀疑论意义上的怀疑的动力学。这种怀疑具有唤醒与解放的功能,但也能妨碍某种核心人格的形成。因为没有信仰,便不可能有人格。怀疑论者对于真理的绝望,表明真理仍是他无限激情的对象。玩世不恭之能取得超过每一具体真理的优势,表明真理仍然受到了严肃对待,也表明终极关怀这个问题的影响力被他强烈地感受到了。只要怀疑论者是严肃的,就并非没有信仰,虽说这信仰尚无具体的内容。  包含在每一信仰行为中的那种怀疑,既不是方法论意义上的,也不是怀疑论意义上的。它是伴随着每一冒险的怀疑。它不是科学家的永久怀疑,也不是怀疑论者的暂时怀疑,而是对终极关怀之具体内容的怀疑。人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生存论意义上的怀疑(existential doubt),以与方法论意义上的怀疑和怀疑论意义上的怀疑相区别。这种怀疑并不追问一个特殊命题的真与假。它也不拒斥每一具体的真理,但却能意识到每一生存性真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此同时,包含在信仰中的这种怀疑却能接受这种不安全性并勇敢地将之纳入自身之中。信仰包含着勇气。因此,它也能包含对于自己的怀疑。诚然,信仰与勇气不是一回事。信仰除勇气外还包含其他因素,而勇气除了肯定信仰外也还有其他功能。然而,一种行为若能勇敢地接受危险,便属于信仰的动力学。  这个动力学的信仰概念似乎并未为那种冷静的、肯定性的自信留出地盘,这种自信在包括基督教在内的一切伟大宗教的文献中都可找到。但情况并不是这样。动力学的信仰概念乃是概念分析的结果,即同时分析信仰之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结果。这种分析绝非是对实际心灵状态的描述。对结构的分析并不等于对事物状态的描述。对这两者的混淆乃是在生活所有领域中产生误解和错误的根源。目前关于焦虑(anxiety)的讨论就是此种混淆的一个典型例子。把焦虑描述为对人之有限性的意识,这经常被人们从日常心灵状态的观点批评为不真实。人们指出,焦虑会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出现,但不会永远出现在人的有限性之中。的确,焦虑作为一种尖锐的体验,会在某些确定的情形下出现。但有限生命的根本构造,却是使焦虑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出现的普遍前提。同样,怀疑在信仰行为中也不是一种持久的体验。但它却总是作为一个因素而存在于信仰的结构中。这就是信仰不同于感觉上和逻辑上之直接证明的地方。凡是信仰,都具有一种内在的“不顾”(in spite of)性质,都在终极关怀的状态中勇敢地肯定着自己。这种内在的怀疑因素会在某些个人的或社会的情形下突然出现。如果出现了怀疑,那就不应将之视为对信仰的否定,而应视为一个一向出现在并将永远出现在信仰行为中的因素。生存论意义上的怀疑与信仰乃是同一现实即终极关怀状态的两极。  ……

信仰的动力学 作者简介

  [美]保罗·蒂利希(1886-1965),美国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存在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存《当代的宗教处境》(1932)、《根基的动摇》(1948)、《系统神学》(1951-1963)、《存在的勇气》(1952)、《爱、权力和正义》(1954)、《新存在》(1955)、《信仰的动力学》(1957)、《文化神学》(1959)、《政治期望》(1971)等。    成穷,本名成先聪,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美学、宗教学、伦理学及存在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意义寻求与宗教信仰》等。译著有《人:游戏者》《存在主义神学》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