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危机中的重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第3版)

危机中的重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第3版)

作者:杨耕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9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0.7(6.5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危机中的重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第3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4266187
  • 条形码:9787214266187 ; 978-7-214-26618-7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危机中的重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第3版)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精神生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本书. 《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是中国学者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代表作。作者杨耕教授立足现代实践、科学和哲学,在“重读马克思”中,打开理论空间、雕塑思维个性,形成了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造性探索和独特性观点。这部著作重新阐释了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社会有机体、自然历史过程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率先探讨了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这一历史方法论,首次提出历史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当代的理论生长点,并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高度统一的现代历史哲学,这些新的阐释无疑极富启发意义。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仰海峰 《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是我们这一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精神生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本书:它的**版引导我们走出20世纪、21世纪之交的理论危机,重新瞻望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未来;它的第二版让我们领悟了科学的重建之道,启程探索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未来;它的第三版则向我们证明,克服了危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在今日之中国重建了自己的未来。在危机中重建、在重建中发展,这就是《危机中的重建》为我们揭示的理论运行的一般规律。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 亮 该书是中国学者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代表作。作者杨耕教授立足现代实践、科学和哲学,在“重读马克思”中,打开理论空间、雕塑思维个性,形成了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造性探索和独特性观点。该书首次提出历史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当代的理论生长点,并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高度统一的现代历史哲学,这些新的阐释无疑极富启发意义。

危机中的重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第3版) 内容简介

本书把唯物主义历史观置放到西方近代历史哲学、现代历史哲学与后现代历史哲学这样一个广阔的理论背景中,重新审视、重新阐释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性质、内容和功能,明确提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是说明人类历史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之初,重在探讨历史本身的运动规律这一历史本体论的问题,而对如何认识历史运动这一历史认识论的问题只是有所论述,但未充分展开、详尽论述,因此,唯物主义历史观具有凝重的历史本体论色彩,历史认识论只是以胚胎、萌芽的形式存在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经典”形态中;现代实践、科学以及历史学、哲学本身的发展日益突出历史认识论问题,同时又为解答历史认识论问题提供了普遍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历史认识论因此构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点,唯物主义历史观应深入探讨、全面论述历史认识论,并使之与历史本体论有机结合,从而成为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高度统一的现代历史哲学。

危机中的重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第3版) 目录

目录



导言

**章历史哲学:从缘起到后现代


一、 历史哲学的形成及其合法化


二、 现代历史哲学的三大流派及其异同


三、 后现代历史哲学的兴起及其特征

第二章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概念的由来及其实质


二、 唯物主义历史观属于历史哲学范畴


三、 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范畴


四、 历史认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点


五、 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双重职能

第三章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理论基础的演变


一、 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历史进程


二、 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思维逻辑


三、 《哲学的贫困》: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四、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及其演变

第四章社会与自然


一、 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与现实基础


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 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


四、 实践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五、 人对自然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六、 实践:人类社会和人类世界的本体

第五章个人与社会


一、 “有生命的个人”和“社会的个人”


二、 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三、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四、 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及其关系


五、 “社会生产人”与“人生产社会”

第六章社会的本质与社会有机体的特征


一、 实践:社会生活的本质


二、 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社会有机体


三、 考察社会有机体的四种角度


四、 社会有机体的运行规律

第七章社会结构与实践活动


一、 社会结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和交往活动的制度化


二、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三、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四、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八章社会历史过程与“自然历史过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何谓“自然历史过程”


三、 经济规律在何种意义上是自然规律


四、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在何种意义上与自然历史过程“相似”


五、 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形态与派生形态


六、 人类总体历史的发展进程与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


七、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九章历史规律的形成与特征


一、 客观过程的两种形式及其区别


二、 历史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三、 历史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活动的选择性


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五、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对历史规律的否定及其失误

第十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取向


一、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 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


三、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方法论意义


四、 价值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


五、 社会主义在东方国家首先实现的历史性必然性


六、 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七、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第十一章历史科学方法范式的根本转换


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历史科学方法的独立化


二、 实践反思法和历史科学方法范式的根本转换


三、 社会有机体方法和辩证方法

第十二章历史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一、 历史科学研究中的课题设计


二、 历史科学研究中的资料分析


三、 历史科学研究中的模型解释

第十三章科学抽象:历史认识中唯一的分析工具


一、 科学抽象法的内涵


二、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基本环节


三、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根本原则

第十四章“从后思索”:历史认识的根本途径


一、 “从后思索”法的提出


二、 “从后思索”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三、 “从后思索”法的基本内容


四、 “从后思索”法的现代意义

附录一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

附录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形态的建构原则

附录三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


——访杨耕博士

附录四历史哲学:在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点上


——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形式

附录五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


——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展开全部

危机中的重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第3版) 节选

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不是像以往的意识形态“变形”那样,以改变自己的基本原则为代价去适应新的政治需要,也不是用其他理论体系来改造、“补充”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当然要注意和批判继承现代历史理论的优秀成果,如果忽视对现代历史理论的批判考察,把自己同现代历史理论隔离开来,唯物史观就会由孤立走向枯萎。 但是,我们不能搞无原则的兼收并蓄,把不同的理论体系捏合在一起。弗洛伊德主义就是弗洛伊德主义,结构主义就是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就是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儒学马克思主义”,等等,就像圆的方、铁的木一样难以相融。 我所说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相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教科书形态而言的。唯物史观的教科书形态是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演化而来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无疑,《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简要而通俗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若干原理,但它也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从根本上说,这种局限性就在于,不理解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被看作是作为自然观的“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这样一来,马克思划时代的贡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抛弃了。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首先就意味着回到马克思。 回到马克思,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不是简单地重复人们熟知的观点,而是立足现代实践以及科学和哲学本身的发展,重新审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我们不能把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局限在人们已经熟知的范围内。“熟知并非真知”。我们应该看到,有些观点本来就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没有涉及或重视这些观点,因而它们被排斥在唯物史观的教科书之外。历史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某些观点往往在其身后,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运动之后,才真正显示出它的内在价值,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也是如此。 回到马克思,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也不是奉行“原教旨主义”,而是在现代实践以及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基础上探寻唯物史观在现代的理论生长点。在我看来,唯物史观的理论生长点有三层含义:一是唯物史观创始人有所论述,但又未具体展开、详加探讨的问题,或者说,是以胚胎、萌芽形式包含在唯物史观中的问题;二是这一问题又是现代实践以及科学和哲学所突出的问题,即“热点”问题;三是现代实践以及科学和哲学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重建唯物史观就是适应现时代的要求,使这些原先以胚胎、萌芽形式包含在唯物史观中的问题凸现出来,予以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使之上升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并同唯物史观原有的基本观点有机结合起来。 所以,这部著作的副书名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

危机中的重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第3版) 作者简介

杨耕: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与研究》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哲学)组长。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代表作为《关于马克思哲学理论主题和体系特征的再思考》《重新理解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及其革命性变革》《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构的再思考》《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先后出版学术著作20部,代表作为《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等7项;先后获国*级教学成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奖项8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