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

作者:汪信砚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6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1.9(5.9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 版权信息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在梳理认识论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认识的本质、特点与功能,认识的系统结构,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与真理的关系,社会认识活动的基本向度,科学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本书对于探讨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之谜、认识论的发展及其革命变革,特别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认识论的本质及其当代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把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统一起来,既科学地说明了认识的本质,又正确地解决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研究、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对于 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在梳理认识论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认识的本质、特点与功能,认识的系统结构,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与真理的关系,社会认识活动的基本向度,科学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 目录


导论范式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1

一、视角的转换1

二、思维模式的转换8

三、研究层次的转换11

**章认识、反映和知识 15

一、认识是人脑对世界的能动反映 15

二、反映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20

三、反映概念的历史发展 25

四、认识的本质与知识的本质 29

第二章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 38

一、认识的主体性的根据、内容和实质 38

二、认识主体性意识的历史进程 45

三、认识论中客观性理想的辩证重建 62

第三章认识活动的思维机制 73



一、认知结构与思维的操作机制二、意志结构与思维的调节机制三、情感结构与思维的控制机制 81

第四章认识过程和创造性思维 97

一、作为能动反映过程的认识过程 97

二、感性认识的作用 104

三、知性与辩证理性 108

四、实践理念及其形成和现实化过程12

五、非理性因素与创造性思维 121

第五章思维定势 13

一、思维定势的本质、特点和研究思维定势的意义 113

二、思维定势的形成机理 145

三、思维定势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影响 157

四、思维定势的调节 164

第六章认识的发生和演化 172

一、认识的系统发生 172

二、认识的社会演化 182

三、现代认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90

第七章认识的传播 195

一、认识传播的实质、基础、类型和特点 195

二、认识传播的系统结构和过程 205

三、认识传播的作用和意义 218

第八章认识传统25

一、认识传统研究的理论源流26

二、认识传统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230

三、认识传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 236

四、认识传统的作用及其优化 251

第九章自我意识 258

一、西方自我意识理论的历史演变 258

二、自我意识的本质和特性 264

三、自我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267

四、自我意识的建构 275



第十章超前认识 282

一、超前认识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 283

二、超前认识形成的内在机理 297

三、超前认识的科学化及其实现途径 331

第十一章社会舆论 323

一、社会舆论的本质、特点和基本类型 323

二、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38

三、社会舆论的基本功能及调控 350

后记 359
展开全部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 节选

认识论的研究范式,是考察认识现象的思维框架和思想原则,包括研究视角、思维模式、思维聚焦点或中心问题等等,它规定着认识论研究的理论视域,决定着认识论发展的方向。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在科学发展中,新范式取代旧范式,是科学革命的标志。同样,认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也首先取决于研究范式的根本转换。当前,要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就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实现认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 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 从客体方面看认识,就是一切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视角;作为一种方法论前提,它规范着整个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史。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早形式,当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 “影像说”。德谟克利特认为, “一切物体上都经常发射出一种波流”,波流作用于物体与人之间的空气,便在空气中留下了 “坚固的形状”“不同的颜色”等物体的属性,然后带有物体属性的空气作用于人,人便产生了关于物体的 “影像”即认识。按照 “影像说”,认识是对象在人的感官上留下的“印子”,而认识过程也就是物体不断向主体发射 “影像”的过程。因此,德谟克利特的 “影像说”,以思辨的形式*早地提供了一个考察认识活动的视角,即从客体方面看认识。
近代唯物主义认识论直接接续了这一视角。培根是近代**个从客体 方面看认识的哲学家。虽然在培根那里 “物质带有一种令人愉悦的、诗意的诱惑力,以迷人的笑靥引人注目”②,但根据培根的认识论学说,我们很难设想认识主体面对物质世界也会报之以自豪的微笑。因为在培根看来, 虽然主体能够通过实验而有意寻求自然的奥秘,但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求之于感官;尽管应该运用理性来改变和消化感性材料,但毕竟感觉是完全 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终其然,认识局限于经验,知识就是存在的影像。培根之后,唯物主义认识论变得更加片面了,从而将从客体方面看 认识这一视角或方法发展到极端,其突出表现就是洛克的 “白板说”。根据 “白板说”,人的观念、认识不过是对象在心灵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印记,而这一印记的过程是通过经验来完成的。可见,洛克在从客体出发对经验论进行系统论证的过程中所提出的 “白板说”,不仅没有超越培根的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 作者简介

汪信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台湾淑馨出版社等海内外出版社出版10多部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外文论文200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