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肥料养分推荐原理及应用

肥料养分推荐原理及应用

作者:何萍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12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257.6(7.0折) 定价  ¥3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肥料养分推荐原理及应用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79833
  • 条形码:9787030679833 ; 978-7-03-06798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肥料养分推荐原理及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肥料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2016YFD0200100)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有机肥料替代化学养分机理,秸秆还田养分高效利用机理,养分互作提高氮磷利用率机制,化学肥料减施增效调控途径等方面。

肥料养分推荐原理及应用 目录

目录第1章总论 1 1.1 基于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养分推荐方法 1 1.2 区域尺度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研究 6 1.3 有机肥料替代化学养分机制 9 1.4 秸秆还田养分高效利用机制 10 1.5 养分互作促进氮磷利用的机制 11 1.6 主要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及模式 12 1.7 肥料养分限量标准草案 12第2章基于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养分推荐方法 14 2.1 基于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养分推荐原理 14 2.1.1 作物养分吸收特征 14 2.1.2 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15 2.1.3 养分推荐模型构建 15 2.1.4 养分专家系统研发 17 2.2 粮食作物养分推荐方法研究与应用 19 2.2.1 水稻 19 2.2.2 小麦 34 2.2.3 玉米 42 2.2.4 马铃薯 55 2.3 经济作物养分推荐方法研究与应用 65 2.3.1 茶叶 65 2.3.2 油菜 72 2.3.3 棉花 80 2.3.4 大豆 95 2.3.5 花生 103 2.3.6 甘蔗 111 2.4 蔬菜养分推荐方法研究与应用 119 2.4.1 果菜类 119 2.4.2 叶菜类 130 2.4.3 根茎类 138 2.4.4 葱蒜类 1482.5 果树养分推荐方法研究与应用 156 2.5.1 苹果 156 2.5.2 柑橘 165 2.5.3 梨 174 2.5.4 桃 182 2.5.5 葡萄 191 2.5.6 香蕉 199 2.5.7 荔枝 207 2.5.8 西瓜 215 2.5.9 甜瓜 224第3章区域尺度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研究 233 3.1 “自下而上”基于农学效应的县域养分限量研究 233 3.1.1 区域尺度养分推荐方法的建立 233 3.1.2 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尺度氮肥优化推荐 237 3.2 “自上而下”基于环境安全的县域氮肥限量标准 244 3.2.1 基于机器学习多因子模型的县域硝态氮淋洗及氨挥发预测 244 3.2.2 基于粮食安全及环境阈值定量氮肥投入 248第4章有机肥料替代化学养分机制 252 4.1 我国有机肥资源状况和利用潜力 252 4.1.1 我国有机肥资源状况 252 4.1.2 有机肥资源利用潜力 255 4.2 有机肥替代化肥养分的生物学机制及替代率 255 4.2.1 有机肥降解的微生物作用机制 255 4.2.2 有机肥替代化肥养分的微生物学作用 266 4.2.3 有机肥对化肥养分的替代效应及替代率 274 4.3 有机肥安全施用的环境容量 278 4.3.1 有机肥中重金属及抗生素的含量特征 278 4.3.2 有机肥施用的重金属环境容量及阈值 280 4.3.3 土壤重金属阈值及有机肥安全施用的环境容量 285第5章秸秆还田养分高效利用机制 288 5.1 我国秸秆资源状况和利用潜力 288 5.1.1 我国秸秆资源状况 288 5.1.2 不同种植制度下秸秆养分资源量及利用潜力 290 5.2 秸秆还田养分循环特征和机制 291 5.2.1 旱地秸秆还田养分循环特征与机制 2915.2.2 水田秸秆还田养分循环特征与机制 297 5.3 秸秆激发分解效应和机制 308 5.3.1 促腐菌剂作用 308 5.3.2 硅藻土作用 313 5.3.3 Mn2 +作用 313 5.4 秸秆还田养分高效利用技术 315第6章养分互作促进氮磷利用的机制 318 6.1 钾氮互作 318 6.1.1 钾氮互作效应 318 6.1.2 钾氮互作机制 325 6.2 硼氮互作 339 6.2.1 硼氮互作效应 339 6.2.2 硼氮互作机制 344 6.3 硼磷互作 347 6.3.1 硼磷互作效应 347 6.3.2 硼磷互作机制 349 6.4 钼氮互作 355 6.4.1 钼氮互作效应 355 6.4.2 钼氮互作机制 358 6.5 钼磷互作 360 6.5.1 钼磷互作效应 360 6.5.2 钼磷互作机制 362 6.6 锌氮互作 364 6.6.1 锌氮互作效应 364 6.6.2 锌氮互作机制 370 6.7 锌磷互作 375 6.7.1 锌磷互作效应 375 6.7.2 锌磷互作机制 380第7章主要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及模式 385 7.1 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以水稻为例 385 7.1.1 农学效应 385 7.1.2 环境效应 389 7.1.3 减施潜力 390 7.2 粮食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模式 391 7.2.1 基于 NE +的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3917.2.2 基于 NE +的小麦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395 7.2.3 基于 NE +的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396 7.2.4 基于 NE +的马铃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398 7.3 经济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模式 402 7.3.1 基于 NE +的茶叶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027.3.2 基于 NE +的油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037.3.3 基于 NE +的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057.3.4 基于 NE +的大豆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087.3.5 基于 NE +的花生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107.3.6 基于 NE +的甘蔗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12 7.4 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模式 413 7.4.1 基于 NE +的设施番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13 7.4.2 基于 NE +的露地白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15 7.4.3 基于 NE +的露地萝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17 7.4.4 基于 NE +的大葱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18 7.5 果树化肥减施增效模式 420 7.5.1 基于 NE +的苹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20 7.5.2 基于 NE +的柑橘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22 7.5.3 基于 NE +的梨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24 7.5.4 基于 NE +的桃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25 7.5.5 基于 NE +的葡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27 7.5.6 基于 NE +的香蕉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29 7.5.7 基于 NE +的荔枝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30 7.5.8 基于 NE +的露地西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32 7.5.9 基于 NE +的露地甜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434 7.6 主要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效果 436第8章肥料养分限量标准草案 437 8.1 粮食作物养分限量标准草案 437 8.1.1 水稻 437 8.1.2 小麦 439 8.1.3 玉米 440 8.1.4 马铃薯 441 8.2 经济作物养分限量标准草案 443 8.2.1 茶叶 443 8.2.2 油菜 4448.2.3 棉花 445 8.2.4 大豆 447 8.2.5 花生 448 8.2.6 甘蔗 449 8.3 蔬菜养分限量标准草案 449 8.3.1 果菜类 449 8.3.2 叶菜类 450 8.3.3 根茎类 451 8.3.4 葱蒜类 451 8.4 果树养分限量标准草案 452 8.4.1 苹果 452 8.4.2 柑橘 453 8.4.3 梨 453 8.4.4 桃 454 8.4.5 葡萄 455 8.4.6 香蕉 455 8.4.7 荔枝 456 8.4.8 西瓜 457 8.4.9 甜瓜 457 8.5 区域尺度养分限量标准草案 458 8.5.1 水稻 458 8.5.2 小麦 459 8.5.3 玉米 460 8.5.4 大豆 461 8.5.5 棉花 462 8.5.6 白菜 462 8.5.7 萝卜 463 8.5.8 柑橘 464 8.5.9 苹果 464 8.6 钾、锌、硼及钼肥高效施用标准草案 465 8.6.1 钾 465 8.6.2 锌 467 8.6.3 硼 468 8.6.4 钼 469 8.7 钾、锌、硼及钼肥与氮磷协同增效技术标准草案 470 8.7.1 钾 470 8.7.2 锌 470 8.7.3 硼 474 8.7.4 钼 475 8.8 有机肥施用标准草案 475 8.8.1 粮食作物 475 8.8.2 经济作物 476 8.8.3 蔬菜 477 8.8.4 果树 478 8.9 秸秆还田标准草案 478 8.9.1 东北玉米单作体系 478 8.9.2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体系 479 8.9.3 长江中下游小麦–水稻轮作体系 481 8.9.4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连作体系 481参考文献 483附录 A 土壤肥力水平确定原则 492附录 B 有机肥质量与安全性的共性要求 496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