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代性及其不满(精装)

现代性及其不满(精装)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所属丛书: 智慧宫
开本: 32开 页数: 52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8.4(5.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代性及其不满(精装) 版权信息

现代性及其不满(精装) 本书特色

作者史密斯为耶鲁大学政治哲学名家,极受国内外读者欢迎;
社科畅销书《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姊妹篇;施特劳斯派政治哲学经典之作;
荣获包括爱默生奖在内的多项学术奖项,2009年荣获莱克斯 希克森社会科学领域杰出教师奖;
讨论备受关注的古今之争和现代性危机,思想文化领域的热门话题;

现代性及其不满(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何为现代性”和“我们的不满”两个主题展开论述。在前一部分中,作者追溯了“现代性”概念在哲学中的历史,从“**个现代政治科学家”马基雅维利,到将人类认知的核心定位到自己主观意识的笛卡尔,再到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颂扬者黑格尔;而在后一部分中,作者则梳理了从卢梭到施特劳斯,再到索尔·贝娄等一系列“反启蒙”思想家或曰现代性批判者的理路。在全书的*后,他把选择建立或赞同何种意义上的现代性这个问题留给“现代人”自己去回答——我们无法避免成为现代人,但并不需要全盘接受现代性所包含的一切,也并不需要全盘否定之。

现代性及其不满(精装) 目录

前 言 / i 导 论 第 1 章 现代性问题 003 作为永久革命的现代性 / 007 启蒙辩证法 / 014 资产阶级问题 / 019 现代性及其二重身 / 027 现代性 第 2 章 马基雅维利的《曼陀罗》与易变的自我 035 历史学家、喜剧作家以及悲剧作家 / 039 卢克莱提娅和卢克莱齐娅 / 043 阴谋 / 049 马基雅维利,女权主义者? 结论 / 062 / 057 第 3 章 勒内·笛卡尔的典范人生 064 为何写作《谈谈方法》? / 069 哲学家的教育 / 072 对认识的变革 / 074 临时的道德准则 / 076 “真正的人” / 082 “主宰和拥有者” / 085 笛卡尔式的宽宏 / 087 结论 / 091 第 4 章 霍布斯是基督徒吗? 095 宗教的自然种子 / 103 自然法 / 108 先知宗教 / 111 黑暗王国 / 117 一位身不由己的基督徒 / 119 第 5 章 斯宾诺莎是什么类型的犹太人? 127 宗教信仰的心理学来源 / 131 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 / 136 斯宾诺莎的双重标准 / 140 希伯来神权政治 / 144 新耶路撒冷 / 148 斯宾诺莎的交易 / 151 第 6 章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美国启蒙 156 教育与启蒙 / 162 宗教改革 / 166 道德改革 / 171 改革的局限 / 175 政治改革 / 177 我们的“快乐平庸” / 184 第 7 章 康德的自由国际主义 187 人权革命 / 190 康德的共和国 / 195 理性的观念 / 201 理性与历史 / 205 康德计划的局限 / 212 第 8 章 黑格尔和“资产阶级— 基督教世界” 219 从政治社会到市民社会 / 221 “资产阶级意义上的市民” / 224 “资产阶级— 基督教世界” / 229 劳动、道德的自我发展、教育 / 233 市民社会的未来 / 240 结论 / 243 我们的不满 第 9 章 卢梭的反启蒙:《致达朗贝尔的信》 247 文人共和国 / 250 意见帝国 / 258 道德和艺术 / 262 作为立法者的卢梭 / 268 古或今? / 273 第 10 章 托克维尔的美国 279 托克维尔的母题 / 281 多数人的暴政 / 285 集权化的危险 / 291 民主专制主义 / 296 个人主义和温和专制主义 / 303 托克维尔的子嗣 / 308 结论 / 314 第 11 章 福楼拜和反资产阶级美学 316 浪漫主义的幻觉 / 322 启蒙的幻觉 / 326 通奸 / 329 超越善恶 / 335 结论 / 339 第 12 章 末世的想象:尼采、索雷尔、施米特 344 尼采的挑战 / 348 革命的虚无主义 / 354 悲观主义的哲学 / 363 神话与暴力 / 366 新道德 / 370 索雷尔的遗产 / 374 第 13 章 以赛亚·伯林:悲剧性的自由主义 381 自由 / 386 一元论与多元论 / 393 反启蒙及其问题 / 401 伯林的自由主义遗产 / 409 第 14 章 列奥·施特劳斯:论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417 “原初意义上的怀疑” / 419 作为探求的哲学 / 424 古典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 / 429 洞穴以及洞穴之下的洞穴 / 434 哲人与城邦 / 439 神学— 政治困境 / 445 结论 / 451 第 15 章 兰佩杜萨所著《豹》的政治教诲 453 “我的主角究其根本,就是我” / 455 “内在的生命之形状” / 458 “他迎合潮流,仅此而已” / 463 “新人” / 467 “我们认为我们是神” / 470 “木乃伊般的记忆” / 474 第 16 章 赛姆勒先生的救赎 477 “窝囊废” / 480 “时代” / 484 “分辨,分辨又分辨” / 488 四季之人 / 493 结 论 第 17 章 现代性及其二重身 501
展开全部

现代性及其不满(精装) 节选

第11章
福楼拜和反资产阶级美学 法国的心理学家——此外今天哪里还有心理学家哟?——在对那些资产阶级愚蠢的辛辣而花样百出的戏弄上,总是不曾尽兴……比如福楼拜,这位纯粹的鲁昂市民,*终再也不会看到、听到和嗅到任何别的东西。
——弗里德里希??尼采 不论就“政治小说”这个表述的何种明显的意义而言,《包法利夫人》都不是一部政治小说。不同于以1848—1851年剧烈的革命动荡时期为背景的《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甚至从未间接提及当时的任何政治事件。这是一部关于通奸的小说,时间地点为19世纪中叶的法国小镇。
故事的情节再简单不过。爱玛??卢欧(Emma Rouault )是一位来自法国北部诺曼底的富农的女儿。小说开始后不久,她同查理??包法利(Charles Bovary )医生结婚了,查理之所以前来是为了治疗她父亲摔断的腿。与一位外省医生的婚姻被证明不合爱玛的口味,而她很快便对查理感到厌烦,并对他们所共有的孩子感到不满。爱玛开始了两起通奸,其中的一起是与 罗道耳弗??布朗热(Rodolphe Boulanger ),而另一起则是与赖昂??迪皮伊。她有着奢侈的品味,并且很快就发现自己深陷债务,而这远非她丈夫的绵薄之力所能偿还。绝望之中,她服下砒霜自杀身亡。故事就此结束了。 尽管情节十分平庸——这种平庸很大程度上是有意为之——但《包法利夫人》却是一部对特定时代做出了深度描绘的著作,这一时代曾被卢梭预见,并被托克维尔加以分析,在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到来。《包法利夫人》是一部专注于启蒙及法国大革命两者的种种后果的小说,法国大革命许诺终结建立在王权与圣坛上的旧制度,并建立起以进步、科学和人的权利等观念为核心的新社会。福楼拜认为,这么做的结果便是一个丑陋、浅薄和愚蠢的时代。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福楼拜对启蒙的回应与其说是政治上的,不如说更多是美学上的。这部小说是福楼拜针对资产阶级新时代的平庸而发出的衷心呼吁(cri de coeur)。 同托克维尔一样,福楼拜也是诺曼人,于1821年出生在鲁昂。但是,托克维尔来自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在一封信中他称自己可追溯自己的祖辈一直到诺曼征服——而福楼拜则是一位医生的儿子,他的父亲阿希尔-克莱奥法斯??福楼拜(Achille-Cleophas Flaubert)是鲁昂一家医院的院长,而他的父亲可能是拉里维耶尔博士(Dr. Lariviere )的原型,这位医生在爱玛生命垂危时曾照料过她。在转向文学之前,福楼拜是一名平平无奇的学生,在巴黎短暂地学习过法律。在1851年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开始创作《包法利夫人》,这部著作于1856年出版。这部小说的核心是关于通奸的故事,而这立即使得福楼拜卷入了全国性的丑闻之中。公众对这一作品的反应在福楼拜的预料之中,这证实了他关于同时代人狭隘和庸俗的信念。 福楼拜自己的人生既不浪漫,又不跌宕起伏。他与诗人路易丝??科莱(Louise Colet)发展了一段长期的男女关系,他称她是自己的缪斯女神。他们常年在鲁昂的一家旅馆定期幽会, 而这也许是他描写爱玛与赖昂会面的灵感来源。福楼拜在埃及和北非度过了18个月,在那儿他频繁光顾妓院,之后因梅毒毁容后回到了法国。他从未结过婚,他的艺术是他唯一的伴侣。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伟大的成就,它的特点是对福楼拜本人所成长于其中的那个时代的深刻的厌恶感。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时代,他不仅用资产阶级这一术语来形容沾沾自喜和欣欣向荣的中间阶层们——在书中的典型代表是药剂师郝麦(Homais)——还用它来形容让他感到狭隘和粗俗的一切事物。当他的朋友,艺术评论家泰奥菲尔??戈蒂耶(Theophile Gautier )于六十一岁去世时,他评论称他死于对近代愚蠢的摄入过量。论起鄙视资产阶级的猛烈程度,只有马克思和之后的尼采才能够与福楼拜相匹敌。但是,他对资产阶级的攻击更多是美学上的而非社会或政治上的。*令福楼拜感到震惊的是这一时代彻头彻尾的平庸。“我对自己这一时代的愚蠢感到一阵阵的仇恨,”他在一封信中写道,“他们令我窒息。粪便不断地涌到我嘴里,就仿佛得了绞窄性小肠疝气一样。我要将它调成糊状并且糊在19世纪这堵墙上,就像他们在印度佛塔外涂上牛粪一样。” 福楼拜唯一的逃脱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艺术。《包法利夫人》既是对他所处时代的表达,也是福楼拜试图逃离这一时代的尝试。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试图表达这个资产阶级时代的尝试,他认为资产阶级正在成为——或者说已经成为——他所处时代的支配性角色。他是个出了名的完美主义者,会耗上几天, 甚至有时是几个月来处理*小的场景,以捕捉资产阶级生活和语言所具有的节奏。他在写给路易丝??科莱的一封信里,提到了这本书的写作是多么困难: 我的《包法利夫人》给我带来多少麻烦啊!不过,我开始看到一点自己的道路了。我的人生中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我现在在做的事更困难了——琐碎的对话……有时候我都想哭;我感到太无力了。但我宁死也不愿把这本书写砸。我必须同时在同一段对话中描绘五六个角色(对话者),同时还要描述其他几个人(对话所讨论的对象),描绘对话所处的场景,描绘整个城镇,对各地居民和各个物件进行物理性的描述,而在所有这些中间,我还必须展示一位男人和一位女人[因品位上的相似而]开始有点相互了解。只要我有空间……我将会通过对整个场景的一系列素描,来快速地描绘所有事物。通过不断的调整,或许我能将所有一切都融合到一起。语言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我的角色们完全都是普通而常见的,但他们却必须以一种文学的风格说话,而语言上的文雅让他们表达自身的方式失去了多少画面感啊! 福楼拜和他笔下*著名的主角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常见的做法是将爱玛的故事解读为一个易受欺骗的受害者的故事。在揭露爱玛的浪漫幻想以及她在一个无爱的世界寻找浪漫的失败尝试时,福楼拜是无情的。她是自欺的典型受害者。然而同时,在作者和他的作品之间同样有着一种很强的个人认同:这是一种几乎是皮格马利翁式的转变。或许福楼拜在他的作品中*令人难忘的宣言便是“包法利夫人,她就是我”(Madame Bovary, c'est moi) ( 302 )。爱玛所犯的错误便是福楼拜在尝试寻找某个脱身方式,寻找某个抗议的细微声音时所犯的那些错误,而这一细微声音对抗的则是他所认为的这个时代令人窒息的一致性。 爱玛不是一位受害者而是一位英雄,甚至是一种原初女权主义的英雄,这一观点在汤姆??佩罗塔(Tom Perrotta )的小说 《小孩子》中便有所暗示。这一著作复述了爱玛??包法利的故事,并将故事置于波士顿的一个中产阶级郊区。故事的女主人公莎拉??皮尔斯(Sarah Pierce )——在改编电影中由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出演——被困在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之中,并且有一个她不能理解的孩子。她的丈夫并不是医生而是个计算机分析师,沉溺于一个名为“放荡的凯”(Slutty Kay )的互联网成人网站。莎拉正在与一个在社区游泳池相遇的壮汉邻居偷情。她害怕一位名叫玛丽??安(Mary Ann)的女邻居,这位女邻居正是资产阶级可敬之处的化身——踌躇满志,充满自信,确信自己的观点,而她的所有观点都是从拉什??林博(Rush Limbaugh )的电台节目那里获得的。在一个自我指涉性质的奇妙时刻,莎拉和玛丽??安都受邀参加一个邻里读书小组,在小组中几个年长女性正在阅读《包法利夫 人》。拥有英语文学硕士学位的莎拉对聚会感到不安,尤其是当她发现她的克星玛丽??安也会参加的时候。玛丽??安立刻对爱玛的不忠表示愤怒,而只有在此刻,莎拉突然找到了开口说话的勇气: “我想我能理解你对这本书的感受。我自己过去也与你想的一样。”她环顾在座各位,注视每一位更年长的女性的眼睛。成为关注中心的感觉不错;甚至还有点有趣。“大学读这本书时,包法利夫人简直像是个傻瓜。她嫁错了郎,犯下一个又一个愚蠢的错误,活该落得那种下场。但是当我这次重读时,我简直爱上了她。”
玛丽??安嗤之以鼻,不过女士们看起来兴致勃勃。琼自豪地微笑,像是在提醒大家莎拉出现在这次讨论会上是谁的功劳。
“我的教授一定会杀了我,”她接着说道,“但是我忍不住还想走得更远,就她那种奇特的道路而言,爱玛??包法利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真的吗?”布蕾吉听起来将信将疑。
“她被困住了。她要么接受悲惨的命运,要么奋起反抗。她选择反抗。”
“真是不错的反抗,”玛丽??安说道,“与每个萍水相逢的男人跳上床。
“*终她失败了,”莎拉承认,“但是在她的反叛中存在着一些美好和英雄的事物。”
“多么方便啊,”玛丽??安注意到,“所以欺骗丈夫就可以让你成为一位女权主义者。”
“这不是欺骗。这是对另一种人生的渴求。这是拒绝接受不幸。”
“我想我没有读懂这本书。”玛丽??安用一种貌似谦卑的口吻说道。 现在让我们转向小说吧。

现代性及其不满(精装) 作者简介

史蒂文·史密斯(Steven B. Smith),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科学阿尔弗雷德·科尔斯教授及布兰福特学院前院长。1981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耶鲁大学政治科学研究所主任、人文课程大学部主任及犹太研究代理主席。研究重点是古今之争、宗教与政治、代议制政府理论等政治哲学史专题。曾出版《斯宾诺莎、自由主义及犹太人身份问题》《斯宾诺莎的生命之书》 《阅读施特劳斯》等专著,编纂有《剑桥列奥·施特劳斯指南》《剑桥以赛亚·伯林指南》。其于耶鲁大学公开课上的讲稿《政治哲学》 曾集结成书,于2015年推出中文版。曾获包括爱默生奖在内的多项学术奖项,2009年荣获莱克斯·希克森社会科学领域杰出教师奖。 朱陈拓,浙江温州人,就职于金融机构,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后求学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获政治学硕士学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