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

作者:王文光等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38.0(7.3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236221
  • 条形码:9787548236221 ; 978-7-5482-3622-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 本书特色

  该书是目前系统研究南诏国、大理国历史的专著,是云南省“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的成果。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南诏国大理国研究丛书》内容包括前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云南的政治与政治制度概说、南诏崛起与南诏政权的建立、南诏的政治与政治制度、大理国的建立等方面。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 内容简介

丛书是目前部系统研究南诏国、大理国历史的专著,是云南省“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的成果,本书讲述南诏和大理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 目录

绪论
一、政治与政治制度史
二、南诏国大理国的政治与政治制度史研究述评

**章 前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云南的政治与政治制度概说
**节 先秦时期
第二节 秦汉时期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群体
二、秦汉对“西南夷”地区的经略
三、秦汉对“西南夷”地区的治策
四、秦汉政治体制对“西南夷”的影响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部曲”由来
二、南中大姓
三、爨氏源流
四、蜀汉对南中的治理
五、魏晋南北朝对南宁州的统治
六、隋对南宁州的经略

第二章 南诏国崛起与南诏国政权的建立
**节 南诏国建立前的白蛮与乌蛮
一、白蛮
二、乌蛮
第二节 洱海六诏
第三节 唐朝对洱海地区的经营
一、唐的行政区域设置
二、初唐对西南疆域的经略
三、姚州都督府的兴衰
第四节 唐与吐蕃在洱海区域的争夺
第五节 南诏国的崛起
一、南诏国与“白子国”
二、南诏国统一
三、南诏国政权的建立
四、南诏国政权的族属
五、南诏国疆界的变化

第三章 南诏国的政治与政治制度
**节 南诏、吐蕃、唐间的政治情势
一、南诏与吐蕃的联合及决裂
二、南诏与唐的结盟及斗争
第二节 南诏王权
一、国号
二、王号
三、南诏年号、谥号及庙号
第三节 南诏中央官制
一、清平官
二、六曹九爽执事机构
三、中央军事官制
第四节 南诏勋章制度
一、礼服
二、金带
三、虎皮
四、头囊
第五节 南诏的告身
一、唐与吐蕃的告身制度
二、南诏告身与唐、吐蕃告身的关系
第六节 南诏的地方设置及区划
一、十赕
二、七节度
三、二都督
第七节 南诏国的军事制度
一、南诏国的军备
二、南诏国的军事组织与训练
第八节 南诏国与周边域外的关系
第九节 南诏国的衰落

第四章 大理国的建立
**节 “长和国”“天兴国”“义宁国”
第二节 大理国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高氏与大理国政权
一、高氏崛起
二、高氏的“大中”国
第四节 大理国后期的政治状况
一、高氏把持朝权
二、高氏彼此内斗

第五章 大理国的政治与政治制度
**节 大理国王权
一、大理国主帝王称号
二、历代大理国主谥号与庙号
第二节 大理国中央官制
一、清平官与宰辅
二、九爽
第三节 大理国地方官制
第四节 与宗教相关的官职、封赏制度
第五节 大理国的军事制度
第六节 政区的沿袭与变化
第七节 大理国的疆域
第八节 大理国的民族关系
第九节 大理国与宋的关系
第十节 大理国与周边地域的关系
一、腾冲府外域
二、永昌府外域
三、景咙边境
四、秀山郡
第十一节 大理国的灭亡

第六章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 节选

《南诏国大理国政治制度史/南诏国大理国研究丛书》: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个大一统王朝。秦制定了一系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秦王赢政采用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皇帝,自称始皇,后世子孙代代相承,可至万世皇帝;规定皇帝自称日“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政府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管具体政务的各卿,包括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是三公九卿制。同时,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设有郡守、郡尉、郡监。郡守,是一郡*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郡监,掌监察工作。郡以下设县或道,内地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县令下设尉、丞。尉,掌全县军事和治安;丞,为县令或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县以下设乡、里和亭。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乡以下为里,是秦国*基层的行政单位。里设里正或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其职能除与乡政权职能大体相同外,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作亭,亭有长。秦规定,两亭之间相隔十里,设亭长。亭遍布城乡各要地。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治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制度从此确立。秦朝创建的这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体制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基本框架都没有变,只是少量的增减调整。皇帝制、三公九卿官制、郡县制,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不仅可以合法占有土地,而且可以用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到秦王政统治时期,户籍制度趋于完备,土地载于户籍,使国家征发租税有了主要依据。户籍制度也成为国家统治人民的一项根本制度。另外,秦朝还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加强了大一统的凝聚力,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史称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汉朝建立之初,在政治上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首创年号,中央仍设三公和九卿。汉武帝始,积极应对匈奴,并不断向周边开拓疆域,先后吞并南越、闽越、夜郎、卫满朝鲜等国,远征大宛,降服西域诸国,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降服西南区域的滇国设益州郡,将西南边境推至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东汉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内附,又以其地置永昌郡,西南疆域得以扩充至缅甸北部。在地方行政区域设置上,开初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度,到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开始在郡之上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只是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到了东汉末年,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州就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至此,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十三个州为司隶(治雒阳)、徐州(治剡州)、青州(治临淄)、豫州(治谯县)、冀州(治高邑)、并州(治晋阳)、幽州(治蓟县)、兖州(治昌邑)、凉州(治陇县)、益州(治雒县)、荆州(治汉寿)、扬州(治历阳)和交州(治龙编)。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又分雍州,到汉亡时,全国有十四州。在经济上,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交耕地税。到后期,地主庄园势力不断膨胀,豪强庄园势力日益强大。在文化上,汉朝推崇儒家,使儒家思想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两千多年的主流思想。武帝时期设置太学,是中国古代**所公办学校,专门培养才学之士,东汉光武帝时期太学生一度多达三万。汉明帝时期,佛教东渡首次来到中国,在洛阳营建了**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中国的**部汉译佛教经典,就是在白马寺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汉朝人才的选拔,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到东汉时,开始注重考试,考试成分日益增加,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士制度。汉朝和大约同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