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

作者:张一兵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43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96.6(7.0折) 定价  ¥1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 版权信息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 内容简介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是关于日本新马克思主义著名思想家广松涉哲学研究的专著。作者从广松涉哲学思想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思考层面入手,深入探寻了马克思的物象化批判理论,以及交互主体的四肢结构论的生成背景和思想构境的具体机制。作者采用构境论的文本研读法,拟建了广松涉哲学中巨大的原创性思想空间。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逻辑线索清晰,资料丰厚,理论复建构境的拟真度较高。  理解广松涉,《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是一条重要的学术认知通道。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 目录

导论
一、广松涉的一生拟像
二、康德:自然物液态为一个主体建构事件
三、马赫:关系主义图像化的感性世界
四、Furuns: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
五、现代自然科学图景中的关系本体论
六、广松涉的问题式:马克思关系存在物象化后的事情
七、广松涉哲学:四肢交互构式的存在论

上编 马克思与物象化
**章 文献学语境中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原初理论平台——《文献学语境中的》解读
一、广松涉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语境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章手稿的历史版本
三、广松涉版的编辑原则
四、对广松涉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评论
第二章 广松涉:物象化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像》解读
一、马克思:从“人”到“社会”的转变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构境背景
三、异化、物化与物象化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三章 广松涉的物象化范式——《物象化论的构图》解读
一、关系本体论:对实体主义的超越
二、从异化论向物象化论的转换
三、何为广松涉所指认的马克思的物象化概念
附文:事物化与物化:从韦伯到青年卢卡奇

中编 交互主体建构的世界——《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
第四章 交互主体性:从关系本体论到关系认识论
一、主体一客体分立: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二、主体一客体图式的臆想及其危机
三、从社会历史性的交互主体关系本体论到关系认识论
第五章 认识活动的四肢显象结构
一、童心中的现象界:前反思意识构境的真伪
二、“认知对象”显现中的二肢性
三、面对现象的主体二肢
第六章 社会历史存在显相中的双重交互结构
一、什么是历史世界的本质
二、事物存在中的工具性用在一物在二肢性及其物化的世界
三、交互主体存在中的非工具性用在一物在二肢性及物象化
第七章 历史世界的主体间性与四肢结构
一、人的协同存在:交互主体性的本质
二、他我:角色与表演中的交互主体二肢性
三、社会历史存在的四肢结构及其物象化隐遁

下编 广松涉哲学的四肢结构论——《存在与意义》解读
第八章 所与和所识:事的认识论
一、从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
二、不是外部现象的显相共在统觉结构
三、显相的所与和意义的所识之二肢
第九章 显相世界的分节觉识
一、觉识:显相世界为什么能够被看到
二、显相的所与一所识二重态的否定性边界
三、显相的所与一所识二重态的格式塔突现
第十章 能知:作为自我和客我的身体相
一、身体的主体显现相
二、身体感知的二义性与客我性
三、身体与声响所与一意义所识的语言统一体认
第十一章 认识论中的四肢交互结构
一、先天理性构架赋形说的非法性
二、认知关系存在中的四肢交互结构
三、四肢交互结构的真理观
第十二章 上手存在的实践世界
一、从事物到用在的有用物世界
二、什么是实在的所与和意义的价值
三、实践世界中能为的内在个体(谁)与角色的主体(某人)

附录
一、关于广松涉哲学研究的访谈提纲
二、广松涉著述细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 节选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  众所周知,撰写于1845-1846年的这部名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此书的全名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的重要哲学论著,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并没能公开发表,其中*重要的**卷**章手稿甚至尚未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全书分为两卷八篇,约五十个印张。**卷由一篇序言和三章构成,主要内容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等人哲学观点的全面批判,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新世界观——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正面说明。第二卷由五章构成,主要批判了所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现在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三卷中,只留存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可能没有包括赫斯等人撰写的手稿。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本打算全面批判当时德国的哲学和社会思潮。**卷主要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但重点指向费尔巴哈,因为根据马克思已经拟定的新世界观提纲,新的思想革命正是产生于对费尔巴哈哲学思想逻辑的直接否定之上。但是在撰写**卷的初始,马克思恩格斯其实并不打算以单独一篇的篇幅来正面阐述自己的新世界观,后来那个**卷的结构是在写作过程中,随理论逻辑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必须看到,在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哲学新视界的过程中(《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撰写本身也是这一思想革命的一部分),目前被马克思恩格斯设定为**卷**章的内容相当重要,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费尔巴哈才值得被“认真对待”,并且哲学新视界的确立主要也是针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界定,或者说,是在“超越费尔巴哈”(列宁语)中创立的。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写作,大约是从1845年11月(《维干德季刊》第3卷发表后)开始,其主体部分于1846年4月基本结束。1847年1至4月,恩格斯又补充了第二卷的*后一章《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从文本和*新的研究资料看,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写一本大部头的论著,而只是试图针对《维干德季刊》的德国哲学界的混战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主要目的是想界划他们已经获得的新世界观与被超越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根本异质性。所以**部分手稿*初并没有分章节,而是一起作为批判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内容而存在。不过随着写作的进展,马克思恩格斯决定另辟专章批判费尔巴哈,于是他们从原来的手稿中抽出了有关费尔巴哈和历史的部分,从批判施蒂纳的一章中抽出他们自己关于新世界观的正面表述的内容,重新组成了新的一章“I.费尔巴哈”。在这之后,马克思为全书起草了序言,也是在这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又两次重写了**卷**章的开始部分,这构成了后来**章手稿中的第四、第五部分。*后,是第二卷。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并没有公开问世,直到恩格斯去世(1895年)三十七年之后,该书才于1932年在苏联首次完整出版。1899-1921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部分章节曾得以发表。1924年,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稿》(Marx-EngelsArchiv)**卷,首次用俄文出版该书的**卷**章,即梁赞诺夫版,梁版根据的是梁赞诺夫的编纂方针,由乔贝尔(ErnstCz6bel)加以复原。1926年,《马克思恩格斯文稿》又出版该书的德文版。1932年,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所在MEGAl**部分第五卷中首次用德文发表《德意志意识形态》全部书稿,即阿多拉茨基版,此版根据阿多拉茨基修改过的编辑方针,由威尔勒(P.Weller)具体编辑。次年,阿版又出版了俄文版。梁赞诺夫版和MEGA1版都是按照卷(Band)、篇(Abschnitt)、章(Kapitel)的结构来整理手稿的。  该书**卷**章,集中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的正面观点,也就是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卷**章是马克思主义创立后,他们对自己哲学新视界的**次也是唯一一次正面的系统表述。所以这也是我们所真实认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经典文本之一。可是,这部分手稿又恰恰是未完成的手稿,而且手稿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受到损坏,其中有几张严重破损,**章遗失十二页(第二章还缺二十页)。在1932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全书的初版中,为了使这部分未完成的手稿变成一部完整的论著,苏联学者阿多拉茨基对这一章手稿进行了理论上的重新编排。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三卷中**章的文本样式。  ……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 作者简介

  张一兵,本名张异宾。男,1956年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代表性论著有:《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悬临》、《技术义肢与数字延异——斯蒂格勒的构境论解读》、《发现索恩-雷特尔——先天观念综合发生的隐秘社会历史机制》、《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回到福柯——暴力性构序与生命治安的话语构境》、《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首卷)、《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文本的深度耕犁》(首卷至第三卷)、《问题式、症候阅读和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