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十九世纪以来广东基督教的文化扩散与整合

十九世纪以来广东基督教的文化扩散与整合

作者:薛熙明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2.0(7.0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十九世纪以来广东基督教的文化扩散与整合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5143276
  • 条形码:9787105143276 ; 978-7-105-1432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十九世纪以来广东基督教的文化扩散与整合 内容简介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基督教文化在广东的扩散与整合也是极具代表性的。  近年来,西方宗教文化地理研究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在西方宗教来华主要口岸的广东也不例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例如基督教在广东发展历史、教案、教堂建筑、慈善事业、教育、教友群体和地区分布等的研究得到加强,从中总结了中西宗教文化交流的某些历史规律、教训和启示,都是可喜的。但如何将历史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在当前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特别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服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薛熙明博士的《十九世纪以来广东基督教的文化扩散与整合》一书付梓,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非常值得重视。  首先,选题得当,深得要领。基于广东特殊区位和历史特点,梁启超曾言:“广东言西学早,其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亦不畏之。”西方宗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传人广东历史悠久,期间虽也有过对立和斗争,但岭南文化强大的包容性,或使这些文化本土化,或相互融合、共存共生、和而不同、平行不悖地发展起来,形成多元一体、多源同归的文化格局。基督教是一个典型,它传人广东历史很早,信众很多,至今仍呈上升之势,且广泛分布在广东各个族群、各个地区,已成为岭南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等闲视之。故研究基督教在广东形成发展历史、时空扩散、与当地文化冲融、文化空间和群体分布、区域分异等特点和规律,不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十九世纪以来广东基督教的文化扩散与整合 目录

导论

**章 宗教地理研究回顾与进展
**节 以基督教为主体的西方宗教地理研究
第二节 中国基督教文化地理研究

第二章 基督教在广东扩散的基础条件
**节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二节 社会人文条件
小结

第三章 基督教在广东的时空扩散
**节 西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基督教在广东的历史演变和空间扩散
第三节 基督教在广东的空间扩散模式
第四节 基督教在广东扩散的影响因子
小结

第四章 基督教与广东本土文化的整合
**节 基督教与广东本土文化之冲突
第二节 基督教与广东本土文化之融合
第三节 广东基督教文化的时空运动
小结

第五章 广东基督教神圣空间的构建与变迁
**节 广东基督教教堂神圣空间的构建与变迁
第二节 广东基督教神学景观的分布及演变
小结

第六章 广东基督教群体的特质与分布
**节 广东基督教信徒的地域分异
第二节 广东基督教人才的特质及分布
小结

第七章 广东基督教文化区的演化
**节 广东基督教文化核心区与外缘区
第二节 广东基督教文化区的演化
小结

结语:全球化视阈下的广东基督教文化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十九世纪以来广东基督教的文化扩散与整合 节选

  《十九世纪以来广东基督教的文化扩散与整合》:  经济繁荣的广东也为国外殖民势力垂涎已久。通过鸦片战争以后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包括关税、航运、经商、传教在内的诸多特权。不平等条约的签立使广东民众陷身苦海:广州、汕头、北海、江门、三水、海口等多个口岸相继开放,大量关税被英美等国获取;外国商船被允许进入内河,中国内河的木轮航运业极度萎缩;外国商品大量倾销中国市场,本土商品滞销,进而造成手工业工人大批失业;经常性的战争赔款使本就生活艰难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无力负担,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盗匪横行、社会混乱。  殖民者的入侵,对于广东民众来讲是愁苦,对于传教士而言却是幸事。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传教士先后获得了在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和内地传教的特权。晚清来华传教士,但凡与民众或官府发生争端,都会诉诸本国领事,通过外交渠道与清廷交涉,甚至动用殖民武装,以武力相威胁。正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极力庇护下,基督教各差会才能不断扩大在广东的传教范围。  而另一方面,一些不法传教士本身就是殖民者。有的作为间谍潜入我国广东各地搜集战略情报,如德国传教士郭士立(K.F.A.Gutzlaff)在鸦片战争爆发前的1831年至1838年间,多次到中国东部沿海侦查商情和军情;①不少传教士还同时兼任本国殖民政府的高级雇员,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的殖民统治,如美国传教士伯驾和裨治文(E.C.Bridgman)都参与了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尽管并非所有传教士都是殖民势力的跟从者,但是在华殖民者的统治毕竟为传教士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八、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  澳门与香港位于珠江口外侧,历史上都属于广东,近代以来则成为西方文化圈的外缘地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央政府将市舶司移至澳门,使得这里成为明朝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了在澳门的赁居权。自此以后,葡萄牙人和珠三角的许多居民陆续进入澳门定居。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澳门人口已达10万之众。①澳门不但是广东商品运销出境的重要口岸,还成为外来宗教向广东传播的坚实基地。鸦片战争之前的教禁时期,清朝廷仅允许在澳门的外国人可以信仰天主教,从而使这里成为香山、顺德、番禺等毗邻澳门地区天主教徒的乐土。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基本也都是先以澳门为跳板,再至广州传教;在非常时期,澳门更是新教传教士和信徒们的避难地。尽管澳门以天主教占优,罗马教廷对澳门新教的发展也颇有限制,但是在基督教人粤的早期阶段,澳门仍然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

十九世纪以来广东基督教的文化扩散与整合 作者简介

  薛熙明,男,1972年11月生,湖北十堰人。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文化地理学与旅游社会学。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民族文化地理、宗教文化地理、灾害社会地理、旅游社会学等方面。已出版论著2部,在国内外期刊及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