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古代士绅之养成.出处.职责 -以清代甘肃地域为例

中国古代士绅之养成.出处.职责 -以清代甘肃地域为例

作者:杨银权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330页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62.3(7.0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古代士绅之养成.出处.职责 -以清代甘肃地域为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12592
  • 条形码:9787520312592 ; 978-7-5203-1259-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古代士绅之养成.出处.职责 -以清代甘肃地域为例 本书特色

作为士绅阶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甘肃士绅既具有作为这一阶层的共性,也有地处西北社会的特性。首先,甘肃落后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导致士绅阶层的数量与同时期江浙等富庶地区相比相对较少,但是甘肃民族成分的多样性也使得士绅群体的民族成分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此外,在士绅身份的获得途径上,科举考试依然是甘肃读书人获取士绅身份的主要途径,但通过军功奖叙而取得士绅身份,以及做官资格既是甘肃士绅获取士绅身份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地处西北边疆、社会动荡不断的客观情况影响下,士绅阶层向上流动的一个捷径。从社会职责来看,士绅忧国忧民的传统使得他们不但关注社会事务,而且在许多地方事务中发挥着实际的领导者作用。对于甘肃士绅来说,他们在诸如地方公共事务,例如地方教育、道路桥梁等公共工程、地方社会的教化、地方社会治安,等事务中扮演着倡办者和实际经理者的角色,为清代甘肃社会的发展及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清代甘肃丰富的文化之保存、创作、传承也离不开士绅群体的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士绅之养成.出处.职责 -以清代甘肃地域为例 内容简介

作为士绅阶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甘肃士绅既具有作为这一阶层的共性,也有地处西北社会的特性。首先,甘肃落后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导致士绅阶层的数量与同时期江浙等富庶地区相比相对较少,但是甘肃民族成分的多样性也使得士绅群体的民族成分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此外,在士绅身份的获得途径上,科举考试依然是甘肃读书人获取士绅身份的主要途径,但通过军功奖叙而取得士绅身份,以及做官资格既是甘肃士绅获取士绅身份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地处西北边疆、社会动荡不断的客观情况影响下,士绅阶层向上流动的一个捷径。从社会职责来看,士绅忧国忧民的传统使得他们不但关注社会事务,而且在许多地方事务中发挥着实际的领导者作用。对于甘肃士绅来说,他们在诸如地方公共事务,例如地方教育、道路桥梁等公共工程、地方社会的教化、地方社会治安,等事务中扮演着倡办者和实际经理者的角色,为清代甘肃社会的发展及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清代甘肃丰富的文化之保存、创作、传承也离不开士绅群体的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士绅之养成.出处.职责 -以清代甘肃地域为例 目录

导论 **章 清代甘肃士绅的构成和分布 **节 甘肃士绅的构成 一 士绅的基本含义 二 甘肃士绅的构成 第二节 甘肃士绅的分布 一 清代甘肃士绅的时间分布——以进士群体为例 二 清代甘肃士绅的空间分布——以进士群体为例 第二章 甘肃士绅身份的获得与出路 **节 士绅的读书求学 一 士绅读书求学的动力 二 士人之苦读 第二节 士绅与科举入仕 一 科举正途 二 中举的荣耀与下第的凄凉 三 科举——驭人之策 四 科举入仕是士人的主业和首选 五 热衷科举的士绅 六 科举受挫的士绅 七 弃儒业的士绅 八 士绅弃举业的原因 九 出仕而弃的士绅 十 士绅的官宦生涯 第三节 科举出仕之外 一 科举之外的身份获得途径 二 出仕之外的职业选择 第三章 清代甘肃士绅的社会职责与成就 **节 地方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 一 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创建 二 地方志等的修撰 三 士绅与地方风俗 第二节 地方公共事务的实际经理者 一 士绅与地方公共工程 二 士绅与灾荒救济及慈善 三 士绅与地方社会秩序 第三节 士绅的社会属性及文化成就 一 “忧国”的甘肃士绅 二 “忧民”的甘肃士绅 三 士绅之文化成就 结语 附表 清代甘肃进士科名、官职统计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士绅之养成.出处.职责 -以清代甘肃地域为例 作者简介

杨银权,博士,现为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先后在《甘肃社会科学》、《北方论丛》、《山西师大学报》、《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兰州学刊》、《石河子大学学报》等核心和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资料索引、《新华文摘》摘录。先后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主持校级重点项目3项,(其中教改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和西北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