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铸海—中国海洋钻井装备飞跃发展30年

铸海—中国海洋钻井装备飞跃发展30年

作者:朱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2-01
开本: 16 页数: 292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32.7(7.9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铸海—中国海洋钻井装备飞跃发展30年 版权信息

铸海—中国海洋钻井装备飞跃发展30年 本书特色

朱江编著的《铸海(中国海洋钻井装备飞跃发展30年)》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石油钻修井装置的发展历程以及海上钻修井装置对海洋石油工业的贡献。全书先概述了世界海洋钻井装置的起源,然后介绍了我国建国初期艰苦创业时期通过"土法上马"建造简陋海洋钻井装置、我国上世纪自建和进口的移动式钻井装置的过程、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升级改造、我国海洋模块钻机和海洋修井机的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后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打造海上重器"海洋石油941"和"海洋石油981"等钻井平台的过程、我国海洋钻井装置走出国门的情况、我国海洋钻井装备标准规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钻井装备管理体系的形成和逐渐完善过程,并对我国海洋钻井装备相关专业厂家进行了介绍,*后展望了我国海洋钻修井装备发展方向。本书从海洋钻修井大型装备这个角度反映了中国海油发展的一条脉络,对我国未来海洋钻修井装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铸海—中国海洋钻井装备飞跃发展30年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石油钻修井装置的发展历程以及海上钻修井装置对海洋石油工业的贡献。全书先概述了世界海洋钻井装置的起源,然后介绍了我国建国初期艰苦创业时期通过"土法上马"建造简陋海洋钻井装置、我国上世纪自建和进口的移动式钻井装置的过程、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升级改造、我国海洋模块钻机和海洋修井机的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后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打造海上重器"海洋石油941"和"海洋石油981"等钻井平台的过程、我国海洋钻井装置走出国门的情况、我国海洋钻井装备标准规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钻井装备管理体系的形成和逐渐完善过程,并对我国海洋钻井装备相关专业厂家进行了介绍,*后展望了我国海洋钻修井装备发展方向。本书从海洋钻修井大型装备这个角度反映了中国海油发展的一条脉络,对我国未来海洋钻修井装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铸海—中国海洋钻井装备飞跃发展30年 目录

序言感言代序致读者前言**章 由陆及海一海洋钻井装备的起源 1.1 钻井之父——中国古代顿钻钻井技术 1.2 青出于蓝——现代旋转钻机 1.3 走向海洋——初期的海洋钻井装备 1.3.1 方兴未艾的固定式钻井装备 1.3.2 机动灵活的移动式钻井装备第二章 艰难起步——我国初期的海洋钻井装备 2.1 土法上马——木船上的钻机 2.1.1 南海,专家眼中的另一个“油极” 2.1.2 下海前的预演 2.1.3 租木船出海试钻 2.2 因地制宜——海岛上的钻机 2.2.1 海岛就是大平台 2.2.2 曹妃甸遭遇海啸 2.2.3 永兴岛上的探井 2.3 走得更远——浮筒上的钻机 2.3.1 “初生牛犊”搞设计 2.3.2 浮筒就位遇险情 2.3.3 “两个筒筒”创纪元 2.4 立得更稳——固定式钻井平台 2.4.1 启动“823工程 2.4.2 中国首座固定平台 2.4.3 固定式钻井平台迎考验第三章 砥砺前行——海洋移动钻井装备初具规模 3.1 白手起家——自行设计建造钻井平台 3.1.1 冲破封锁建成自升式钻井平台 3.1.2 攻克双体浮式钻井船设计建造难关 3.2 洋为我用——引进国外钻井平台 3.2.1 买船的争论 3.2.2 下定决心进口“洋平台” 3.3 奋力追赶——设计建造水平迈上新台阶 3.3.1 拿下坐底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建造 3.3.2 独创的步行式钻井平台 3.3.3 瞄准国际水平持续改进 3.3.4 比肩国际的“勘探三号”第四章 开拓进取——移动式钻井平台升级与改造 4.1 应势而进——新形势呼唤更强的钻井装备 4.2 升级换代——由槽口到悬臂梁 4.2.1 **次吃螃蟹 4.2.2 再接再厉 4.2.3 更上一层楼——“从45英尺到60英尺” 4.3 修旧立新——钻井平台的改造 4.3.1 增稳性,从钻井平台到钻采两用平台 4.3.2 可移动,实现钻机共享 4.3.3 改设备,拓展作业能力 4.3.4 修船体,保障平台安全 4.3.5 添设备,升级钻机能力 4.4 成效显著——改造与升级的效果第五章 跨越发展——海洋模块钻机大器渐成 5.1 他山之石——洋钻机踏上中国海 5.1.1 懵懂初识组块钻机 5.1.2 参与设计组块钻机 5.1.3 引进现代模块钻机 5.2 摸索前行——国产化技术萌芽的诞生 5.2.1 初步尝试概念设计 5.2.2 精心改造二手钻机 5.2.3 独立拿下概念设计 5.3 背水一战——全力以赴打造开发新利器 5.3.1 大开发呼唤国产利器 5.3.2 倾力推动利器中国造 5.3.3 成功实现“三级跳 5.4 跨越发展——“中国造”实践结硕果 5.4.1 突破关键技术 5.4.2 建立技术管理体系 5.4.3 形成产业链第六章 精进不休——海洋修井机国产化之路 6.1 进退维谷——海上修井需求呼唤国产化 6.1.1 以陆推海“碰壁 6.1.2 高价引进洋修井机 6.2 凝心聚力——实现海洋修井机中国造 6.2.1 明确攻关方向 6.2.2 专业厂家到现场“补习 6.2.3 艰难迈出**步 6.2.4 捷报频传 6.3 孜孜以求——设计建造技术日臻完善 6.3.1 钩载突破180吨,实现大位移修井 6.3.2 创新防腐技术,延长井架寿命 6.3.3 首创拖链技术,现场操作更简便 6.3.4 合理切块,优化修井机重量 6.3.5 轨距可变,适用多个平台 6.3.6 创新设计,降低成本简便操作 6.4 巧思妙想——修井机增加新本领 6.4.1 改造修井机,可钻调整井 6.4.2 巧用支持船,助力修井机第七章 如虎添翼——打造中国海上钻井重器 7.1 赶超国际——自主建造“海上骑士” 7.1.1 审慎决策 7.1.2 Iu2000E船型面世与“中国速度” 7.1.3 连闯难关建造平台 7.1.4 “海上骑士”亮剑 7.2 挺进深水——3000米水深的跨越 7.2.1 深海的期盼 7.2.2 自主创新的设计 7.2 .3 精益求精的建造 7.2.4 领先世界的水平 7.2.5 宝剑出鞘 7.3 多措并举一扩大海洋钻井平台数量规模 7.3.1 打造海上利器的主要方式——自主建造 7.3.2 物尽其用——购置租用改造二手平台 7.3.3 能力的飞跃——海外并购第八章 逐鹿海外——国际钻井市场的“CNOOC” 8.1 试水亚太——进入国际舞台 8.1.1 干租赴马初入国际市场 8.1.2 湿租东洋干中学 8.1.3 主动出击拓印度尼西亚 8.1.4 进入澳大利亚高端市场 8.1.5 海上铁军傲南洋 8.1.6 批售装备到印度尼西亚 8.2 远征拉美——墨西哥湾红旗飘 8.2.1 精心竞标赢对手 8.2.2 兵分三路抢时间 8.2.3 国产设备显身手 8.2.4 通力协作创佳绩 8.2.5 墨西哥湾红旗飘 8.3 “落地生根”——在三大国际运作框架下变身 8.3.1 蓄势待发 8.3.2 “扎根”欧洲 8.3.3 “落地”南洋第九章 技高为范——形成设计建造标准与规范 9.1 摸索前行——不识规范闯海洋 9.2 师夷长技——引进学习国外标准规范 9.2.1 初识规范 9.2.2 践行规范 9.3 操刀立范——形成海洋钻井装备标准体系 9.3.1 模块钻机从企标到国际标准 9.3.2 编制海洋修井机标准 9.3.3 建立移动式钻井平台标准第十章 管理增效——海洋钻井装备管理日趋完善 10.1 投石问路一下海初期在摸索中前行 10.1.1 以陆推海编标准,装备管理迎挑战 10.1.2 应对风险无措施,海上遇险无预案 10.2 借势乘时——在对外合作“挫折”中成长 10.2.1 “反承包”中找差距 10.2.2 在合营公司中当好“学徒” 10.2.3 甩掉“洋拐棍”,再次独立承担钻井作业 10.3 兼容并蓄——在自营实践中提升 10.3.1 构建钻井装备管理及规范体系 10.3.2 编制PMs系统实现装备维保“全生命周期”管理 10.3.3 钻机管理再提升,助力国内“优快”创佳绩 10.4 持续改进——走向海外打造全球竞争力 10.4.1 开发全球钻井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数据库系统 10.4.2 引入AMOS系统降低维保成本 10.4.3 形成主动培训体系,提升装备管理人员素质 10.4.4 打造“标杆”平台,突破重围夺订单第十一章 奋发图强——我国海洋钻井装备制造企业掠影 11.1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11.2 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11.3 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11.4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 11.5 宏华集团有限公司 11.6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建设工程公司 11.7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11.8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11.9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11.10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1.11 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 11.12 艾法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1.13 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第十二章 星耀大海——海洋钻井装备成果巡礼 12.1 海上利器——移动式钻井装备典型成果介绍 12.1.1 渤海一号——海上“东方红一号” 12.1.2 勘探一号——中国“贝克号” 12.1.3 渤海五号/七号——首获国际通行证 12.1.4 胜利一号——突破极浅海禁地 12.1.5 南海二号——海上铁军 12.1.6 胜利二号——滩海“步行者” 12.1.7 海洋石油94l——海上骑士 12.1.8 海洋石油937——首座“x/Y型”悬臂梁平台 12.1.9 海洋石油981——“深水旗舰” 12.2 百花齐放——模块钻机典型成果介绍 12.2.1 平湖DPP平台钻机——海上“常青树” 12.2.2 番禺30—1气田模块钻机——首座套装自举式井架 12.2.3 西江23—1模块钻机——首座“交钥匙”工程 12.2.4 四座PEMEx模块钻机——国产钻机走向海外 12.2.5 蓬莱19—3模块钻机——销式连接组合型橇块钻机 12.2.6 绥中36—1油田K平台模块钻机.——首座轻型可搬迁钻机 12.2.7 渤中28—2南模块钻机——“百分之百”的国产化钻机 12.2.8 陆丰13—2模块钻机——综合性能优异的“精品钻机” 12.3 国货自强——海洋修井机典型成果 12.3.1 歧口18—1平台修井机——**台国产修井机 12.3.2 秦皇岛32—6油田修井机——可伸缩井架 12.3.3 涠洲12—1B平台修井机——首创拖链连接 12.3.4 八角亭油田钻修机——修井机中的“大力神”第十三章 继往开来——中国海洋钻井装备发展成就与展望 13.1 功绩卓著一中国海洋钻井装备的跨越发展 13.1.1 中国海洋钻井装备发展成就 13.1.2 中国海洋钻井装备发展启示 13.2 任重道远——未来中国海洋钻井装备发展趋势 13.2.1 深水钻井装备系列化、国产化 13.2.2 海洋钻井装备自动化、智能化 13.2.3 模块钻机多样化、低成本 13.2.4 安全环保常态化、标准化 13.2.5 海洋移动钻井装备专门化、梯次化结束语后记主要参考文献作者编后感图册
展开全部

铸海—中国海洋钻井装备飞跃发展30年 作者简介

朱江,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2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机专业,。一直从事海上油气田开发研究与设计。先后主持完成了渤海、东海和南海等三大海域2O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开发工程的研究与计计。担任项目经理,成功主持完成了具有世界级海上稠油开发难度的“南堡35-2油田总体开发方案”以及“海洋模块钻机国产化可行性研究”等多项科研攻关项目。研究成果均得到很好转化。实施效果显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专著2O余篇(本)。担任《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调试》副主编和《海洋工程设计手册》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是《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跨越之路——中国海油工程建没》主要作者之一。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10年)、“2011年度中国十大海洋人物”、“2O12年中国优秀经济女性”等荣誉称号。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