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基本理论卷-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基本理论卷-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作者:向世陵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0.4(6.2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基本理论卷-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版权信息

基本理论卷-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作为宋代经学哲学研究的理论结晶,突出的是宋代哲学基本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它既逻辑展开为复性论、本体论、理气论、心性论、性理学等为标志的新哲学体系的创立,又体现出每一理论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蕴涵。宋代理学是宋代哲学的标志性成果,理学家认为他们所创立的以实理、实性、实气、实心等为标识的实学,是克服佛老空虚之学的*有力的武器。新儒学的哲学理论,不论是理性命的沟通,心性情的关联,还是心迹一致与心即理,都既区别于汉唐“旧”儒学的章句训诂,也与西方哲学向“物理学之后”追寻超越本体的路向不同。哲学不仅是学问,更是修身的基础,它需要满足儒者安身立命和精神寄托的需要。

基本理论卷-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经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单纯的学术而存在,它还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与社会中的政治、伦理、宗教、文学、历史、教育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这诸多方面也成为经学发展的注缘,推动着经学的演变。为了完整地展现经学在唐宋之际的转变轨迹以及它对新儒学兴起所产生的影响,本书从不同侧面来分析经学的转向,如葱经学与社会政治、经学与文学、经学的内在演化过程、经学与哲学等及部分来具体阐述经学的综合性发展。

基本理论卷-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目录


引论  经学变革与理学的兴起
  一、文以载道的诉求
  二、经学文本的传承转换
    (一)五经义理的采撷
    (二)子学资源的发掘
  三、道统论的成立及意义
    (一)《论语》和《尚书》的文献根据
    (二)《周易》的文献根据与“时中”
  四、纲常天理与普遍之善的确立
    (一)三纲五常的内在化
    (二)“大本达道”的普遍准则
**章  “本体”与“本体论”
  一、“本体”一词的出现与意义的拓展
    (一)“本体”语词的出现与含义
    (二)“本体”在本土文化中意义的拓展
  二、隋唐佛学的“本体”论
    (一)“实”体向“虚”体的转向
    (二)“本体”说与体用论的整合
  三、宋代儒佛交通的“本体”论 
    (一)佛教“本体论”的自觉
    (二)儒家本体概念的明晰与本体论的成形
第二章  “反本”“复性”论
  一、反本复性道路的奠定
    (一)道家的开端
    (二)儒家的承接
  二、玄佛交融的反本复性诉求
    (一)玄学的反本归静
    (二)佛学的反本达源
  三、唐及宋初的复性、原性论说
    (一)李翱的复性论
    (二)韩愈、欧阳修的原性与修本
    (三)王安石“性情一”的得失
  四、张载“善反”天地之性的变化气质说
    (一)气质之性不为性
    (二)德与气不并立
    (三)一于气与一于性
  五、从程学到湖湘学和闽学的反本复性
    (一)二程与湖湘学的多样选择
    (二)朱熹对北宋复性论的系统总结
  六、明清之际学者对张载变化气质说的推进
第三章  理气虚实论上(北宋)
  一、“气一有无”的形而上下说
    (一)太虚至实与气贯有无
    (二)“太和中容万物”
  二、无形有象互藏其宅
    (一)感聚仇和循环不已
    (二)反仇和解与生生相继
  三、“天理”在二程的体贴
    (一)因象以明理
    (二)理便是天道
    (三)天下无实于理者
第四章  理气虚实论下(南宋)
  一、湖湘学的性气与道器论
    (一)性气、道物一体
    (二)道与器非异体
  二、朱熹论理气“一物”与“二物”
    (一)形而上下与理气先后
    (二)理气不离又决是二物
    (三)理动不动与道体流行
    (四)理在气中与生气流行
  三、叶适对理学虚实论的批评
    (一)二程的“实”学
    (二)理学文本的虚妄
    (三)理学解《易》的不实
    (四)理学“专以心性为宗主”
第五章  性理学
  一、湖湘学的理具于性说
    (一)天命全体和为学大体
    (二)性物一体与“叹美之辞”
    (三)性体心用与性心之间
    (四)心以成性与识而后行
  二、朱熹的性理学体系
    (一)性即理
    (二)“二性”与“二善” 
    (三)性之本体是理是善
第六章  心迹论
  一、隋唐儒者的先声
    (一)王通的心迹不殊
    (二)中唐儒者的心迹论说
  二、“以心通”与“悟心”为本
    (一)“以心通”的前后承接
    (二)“原道”与守礼
  三、心一迹异与权实相顾
    (一)迹异而心一
    (二)心之同然与“一心”
    (三)空与实互发
  四、心迹为一
    (一)迹非不可能心是
    (二)心与迹本一
第七章  心性情一致
  一、大心尽物以尽性
    (一)性物一体而大心
    (二)“尽物”在“尽心” 
  二、程朱的心性天一致
    (一)程颐对张载的批评
    (二)朱熹对张、程等说的总结
  三、知觉之心与体用合
    (一)知觉之心与虚灵明觉
    (二)心性的相对与互动
    (三)心统性情跨“两头”
  四、心体自明与发而中节
    (一)穷理而“主”良心
    (二)心定则理现
  五、心体为仁与心该动静
    (一)心、善、仁之一与不
    (二)诚意以安心
第八章  “本心”与“心即理” 
  一、理学传承与心学的概念
  二、“本心”论
    (一)从张、程到朱熹的“不失本心”
    (二)张九成的本心说
    (三)陆九渊的本心说
  三、“心即理”说
    (一)陆九渊的“心即理”
    (二)宋代诸家的“心即理”
第九章  “安身立命”说
  一、传统儒学论“安身立命” 
    (一)《周易》的安身以崇德
    (二)孟子的修身以立命
  二、宋代理学论“安身立命” 
    (一)利用安身以立命
    (二)俟天以修身
  三、道统传承与安身立命
    (一)传心而立心
    (二)无欲而去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展开全部

基本理论卷-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相关资料

通过对唐宋文化转型期的经学变化及哲学发展的细心梳理,我们可以感受到经学与儒学之间那种不可分割的联系。简单来说,经学是厚重的,厚重如土壤,可以滋生万物。经学是生生不息的,儒家文化因此二得以传承,并不断成长。

基本理论卷-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

向世陵,四川仁寿人,1955年生,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教学培训部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执行编委。主要从事中国儒家哲学和儒释道关系研究。主要专著有《儒家的天论》、《中华哲学精蕴》、《〈訄书〉选注》、《善恶之上--胡宏·性学·理学》、《中国哲学范畴丛书·变》、《理气性心之间——宋明理学的分系与四系》、《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写给大众的中国哲学》(主编)等,另有合撰著作多部。主编《中国哲学智慧》、《智慧的故事》等系列教材,承担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