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作者:许建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544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3.1(4.9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版权信息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本书特色

在中国,德治的深厚传统是为众人所认同的,法治的缺失也是为人铭心的事实。不过,无法否认的客观实在是,在先秦百家齐鸣的合唱中,有一个与众不同却又是不可或缺的音符,就是法家,“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日'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艺文志》)。显然,法家是与儒家式仁爱相悖的一种治理社会的思想追求,其主要的根于是“务法”而“不务德”;“不务德”当然不是否定道德,而是在法度与道德关系坐标里的主次上,主张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个由表及里的向度对法家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和辨析,指出“理”是法家道德哲学的*高范畴,并重点通过对法家的代表人物——管子、商鞅和韩非的思想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读,对法家道德坐标的原点、道德的目标设计、道德的动力机制、道德实践的轨道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揭示了法家道德世界的内在精神实质。本书将先秦法家道德置于多层次、多元的坐标系中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量度和探讨,是一部有分量、富有启发性的伦理学论著。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目录

绪论 一、刑德的历史审视和辨析 1.历史的记载 2.“德”的辨解 3.西周替代殷商在武功 二、时代的课题 1.“祀与戎”是国家的大事 2.国家富强是中心 3.法家的应运而生 三、“法”的含义 1.“法”的词义解释 2.“刑”就是法 四、道法、礼法的合奏 1.“礼法”的样态 2.“道法”的底蕴 五、“理”——法家的标志性概念 1.“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法与理的辩证 2.“别交正分之谓理”——何谓理的追寻 3.“理生于智”——理始源的探析 4.“必然之理”——理的种类检点 5.“天地之与同理”——理特性的问津 6.“通理以为天下”——理功效的发现 7.“行邪僻而动弃理”——理涵修的诉诸 8.“缘理而动”——理因循的推扬 **章 《管子》“德者道之舍”的道德思想 一、“德者道之舍”的道德依据论 1.“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的天人论 2.“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的道论 3.“虚其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的道德论 二、“见利莫能勿就”的道德范畴论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经济道德论 2.“见利莫能勿就”的人性论 3.“刑德离乡,时乃逆行”的刑德论 4.“诚信者,天下之结”的诚信论 5.“礼义者,尊卑之仪表”的礼义论 6.“知权然后举错得”的经权论 三、“教训成俗”的道德教化论 1.“士无邪行,教也”的教化界定论 2.“万物待治礼而后定”的教化必要性 3.“期而致,使而往”的教化目标论 4.“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的教化对象论 5.“九惠之教”的教化内容论 6.“因其能者”的教化调控系统论 四、“德以养之”的道德修养论 1.“正形摄德”的修养界定论 2.“内行不修,则不能朝远方之君”的修养必要性 3.“有身不治,奚待于人”的修养价值论 4.“道在身 5.“养有节”的修养方法论 五、“不为物使”的理想人格论 1.“恬愉无为”的君子论 2.“道德当身”的圣人论 第二章 商鞅“德生于刑”的道德思想 一、“德生于刑”的道德依据论 1.“仁义”是“六虱”论 2.“以刑去刑”的国家治理方法的抉择论 3.“德生于刑”的道德产生论 二、“开公利而塞私门”的道德范畴论 1.“权而索利”的人性论 2.“事地利”的经济道德论 3.“开公利而塞私门”的公私论 三、“德明教行”的道德实践论 1.“壹教”的教化原则论 2.“实用”的教化价值取向论 3.“立法化俗”的调控系统论 4.“民弱国强”的价值定位论 5.“因世而为之治”的实践操作论 四、“不循其礼”的圣人人格论 1.“知必然之理”的认知能力 2.“别贵贱”的等级图式 3.“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民本追求 4.“审壹而已”的公平品性 第三章 韩非“顺于道德”的道德思想 一、“道者,万物之所然”的道德依据论 1.“道者,万物之始”的本根论 2.“道者,万物之所然”的要因论 3.“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的道论 4.“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鬏理而普至”的道德论 二、“不伤情性”的道德范畴论 1.“自用其刑德”的刑德论 2.“古之易财 3.“安利者就之”的性情论 4.“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的公私论 5.“诚信”论 三、“以法为教”的道德教化论 1.“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的教化必要性 2.“以法为教”的德化目标论 3.“反清徵者乃教之”的德化对象论 4.“因随物之容”的德化原则论 5.“因能而使之”的德化调控系统论 四、“身以积精为德”的道德修养论 1.“以镜观面”的修养界定论 2.“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的修养价值取向论 3.“和气日入”的修养目标论 4.“全寿富贵之谓福”的修养内容论 5.“敬细以远大”的修养方法论 五、“随于万物之规矩”的理想人格论 1.“取情而去貌”的君子论 2.“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的大人论 3.“尽随于万物之规矩”的圣人论 综论 一、道德坐标的原点——万物 1.“人不一事”的人道精神 2.“万物交通”的非人中心的普世论 3.“道者,万物之所然”的要因论 4.“因自然”的自然本性论 二、道德的内外基础——趋利和为非 1.“莫先于父母”的先天本性编码 2.“权而索利”的现实人性图画 3.“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的理性价值考量 4.“法以遏之”的道德外在机制保证 三、道德的目标设计——实用 1.实用的进军号——无用之辩 2.实用的基本点——守在仓廪 3.实用的动力源——公私之分 4.实用的实践法——形名参同 四、道德的动力机制——智力 1.从“反智论”说起 2.何谓“智” 3.“德才兼备”与“才德兼备”的悖论 4.“体道则其智深”——智力论 5.从“慧智”到“智慧” 五、道德实践的轨道——因循 1.“用人之自为”——因循的何谓 2.“物者有所宜”——因循的起始点 3.“自生自成”——因循的内在理由 4.“其事若自然”——因循的外在依据 5.“无事而天下自极”——因循的功效期望 6.“因人之情”——因循的对象界定 7.“因物以治物”——因循的实际操作 8.“因责其能以随之”——因循的动态活性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作者简介

许建良,男,现为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伦理研究所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2年日本国立大阪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访问学者。1993—2001年在日本国立东北大学进修、留学,师从日本中国学会评议员、著名汉学研究家中岛隆藏博士,先后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6月到东南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哲学、道家哲学、中国道德哲学思想史、中外伦理文化比较、企业文化研究、应用伦理等,已出版专著《魏晋玄学伦理思想研究》《先秦道家的道德世界》《先秦儒家的道德世界》《现代化视野里的经营伦理——日本文化的背景》等7部,主编《中国历代家训大全》等5部,并在《哲学研究》《集刊东洋学》(日本)等海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20篇。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