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7-01
开本: 16 页数: 224页
读者评分:5分5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5.4(5.5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 版权信息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 本书特色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编辑推荐:一本令人彻悟的圣书 印度灵性大师拉玛那?马哈希尊者,国内读者的了解尚少,但在印度和欧美地区,拉玛那的影响力非常深远,他的悟境被誉为达到了与佛陀、老子、耶稣基督共通的高度。他的教诲高妙玄远、简单有力,胡因梦、肯·威尔伯、杰克·康菲尔德等众多灵性导师都深受其影响,对他的开示倍加推崇。国内拉玛那著作的引进出版刚刚揭开序幕,《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是国内有关其人其教的**本书,也是他*为重要的作品。想要亲近拉玛那?马哈希尊者,《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是有力的阶梯。作为备受尊敬的圣哲,拉玛那?马哈希的思想是全然向内、直指内心的,把人的整个注意力都牵引到了内心中,在那里,人们向自己追问“我是谁?”,而*终的结果是,人既不是感于声色的肉身,也不是流连物外的心智,而是那除了这一切空空如也的东西,这就是自性。他的见解是如此超脱,以至于人们要花很久的时间才能从他的话语中回味出无穷的禅机,此处列举一二:【沉默】超越语言与思想的状态就是沉默,它是无有心智活动的禅定。平息心智,即名禅定,甚深禅定便是无穷的宣说。【心智】如果心智转向内在,朝向这照明的本源,客观的知识便会终止,而自性作为心独自照耀。月亮借着反映日光来照耀:日落之后,月轮普现万物;日升之时,虽然月轮仍见于空中,人们已不需要它了。【智慧】居于自性的恒久不坏的自然境界,就是智慧,想要居于自性,你必得爱自性。既然神即自性,自性之爱就是神之爱,而那就是虔敬。智慧与虔敬因此无二无别。【自我】在觉悟者身上,自我的生起很明显,但是他只把专注力定于起源之上,并享有不散乱的、超越的体验。这种自我是无害的,它只像焚烧后的草绳残骸,虚有其表,束缚不了人。【和平】和平是你的自然状态,是心智阻碍了你的自然状态。当你深入探测,便会发现实无心智这样东西。当心智因此而消亡,你便会了悟永恒的和平。【心】心、自性、意识不能被指定于肉身的任一处,何以故?肉身只是心智的投射,而心智只是发光的心的一个微弱的反映。这涵容一切的心,如何能局限于肉身这实相极其微小的彰显?【世界】他的境界是永远做梦的境界,因为他观世界如一场反复的梦境,他的境界是永远睡眠的境界,因为他无有一时带有“肉身乃我”的意识。“与其沉迷于猜测,不如当下寻找永远在你之内的真理!”“和平是你的自然状态,是心智阻碍了你的自然状态。当心智消亡,你便会了悟永恒的和平。”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 目录

读者好评拉玛那的启示译者序我是谁/1我是谁/3灵性指导/17指导/19修行/25体验/41成就/45马哈希福音/53工作与弃世/55沉默与独处/67收摄心智/70奉献与智慧/78自性与个人性/82了悟自性/87上师及其恩宠/93和平与喜乐/102自我参问/104修行与恩宠/114觉悟者与世界/121心即自性/132“我”与“我”的念头/145注解/155词汇/158马哈希小传/167
展开全部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 节选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作者拉玛那·马哈希尊者是印度上世纪彻悟本心的究竟觉者,被誉为印度数百年来悟境*高、影响*深远的至善上师之一。马哈希尊者的成道和说法,是当代灵性意识领域极为重要的成果和依据。本书特点如下:一、胡因梦、肯·威尔伯、奥修、荣格、拉达克里希那等,一致虔心礼赞——拉玛那·马哈希尊者。二、中国大陆**本拉玛那·马哈希尊者的经典作品,确为灵性成长必读之书。三、一部超凡入圣、令人彻悟的圣书:马哈希尊者以其犹如佛陀、老子、耶稣基督一般的高妙悟境,开示灵性自觉的精深奥义!拉玛那·马哈希尊者平生少有亲笔著述,他的传世作品都是别人根据他的谈话录整理而成的,《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也是如此。他的话语简洁有力,即使被整理成文字,也总保留着令人着迷的智慧和强辩的说服力。在这本对话体例的记言书中,拉玛那谈论到了他对于内在、体验、沉默、心智、智慧、自性和宁静的看法,他所采取的是一种向内参问的形式,在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不断深入探察的过程中,渐渐地拔除了让心灵感觉到痛楚的尖刺,引导人们重新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友爱。如果说有一些读物能够对现代人重拾安宁、灵性自觉有所帮助的话,那么,《回到你心中》的确是一本这样的书,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灵圣书。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 相关资料

“与其沉迷于猜测,不如当下寻找永远在你之内的真理!”“和平是你的自然状态,是心智阻碍了你的自然状态。当心智消亡,你便会了悟永恒的和平。”收摄心智问:如何收摄心智?答:如果了悟自性,那就无心可收了。当心智寂灭,自性自然辉耀。悟道者的心智可能是活跃或者不活跃;自性独自存在。因为心、身、世界皆不离自性,不能独立于自性之外。它们能相异于自性吗?只要觉知到了自性,一个人何必担忧这些幻影?它们如何能染着自性?问:如果心智只是幻影,那么一个人要如何去知道自性?答:自性就是心,自照自明。此种照明自心中升起而达到头脑,亦即是心智的座位。世界是借由心智来看见;所以你借由自性反映的光来看见世界。世界是借由心智的活动来感知;当心智未被如此照明,便觉知不到世界。如果心智转向内在,朝向这照明的本源,客观的知识便会终止,而自性作为心独自照耀。月亮借着反映日光来照耀。日落之后,月轮普现万物。日升之时,虽然月轮仍见于空中,人们已不需要它了。心智与心的关系,亦复如是。心智因借着反映的光才成为有用。它被用来看见万物。当心智转向内,它沉入照明的本源,一如白天里的月亮。 黑暗之中,需有灯烛放光。日出之后,万物历历自现,灯即无用。欲见太阳,不需有灯,只要将眼睛转向那自照自明的光源。心智亦复如是:欲见万物,需要有从心智反映出来的光;欲见自心,则只须把心智朝向它。如此一来心智便形同虚设,而心则自放光明了。问:在十月离开道场之后,我觉受到斯里薄迦梵(斯里?rī,为印度人的尊称)的临在加持,为时约有十天。在这段期间,在我忙于工作时,有一段和谐而又平静的潜流流过,这几乎像是我在听了沉闷演讲而感昏睡时所经验到的双重意识。而后它渐渐消失殆尽。过往痴愚又重新浮现。工作使我没有时间做全然的禅定。是否在工作时,不断地提醒自己“我是”(I am)就够了呢?答:(在短暂的停顿之后)如果你增强心智的定力,那和平将会永久持续下去。它持续的久暂与反复修炼得来的定力成正比。这样的心智能够抓住那潜流。在那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否正在工作,那潜流会保持不染不乱。是认为是“你”在工作的想法妨碍了你,而非工作。问:为了加强定力,固守一法的禅定是否必要?答:如果你持有那不是你的工作的观念,就不必要。在开始的时候,需要有努力来提醒你莫失莫忘,之后它就会变得自然而然地持续下去。工作会自管自进行下去,而你的和平将保持不染不乱。禅定是你的真实本性。你现在称它为禅定,是因为他念使你分神。当他念散去,唯有你自己留于禅定,无念无着;这即是你的真实本性。如此远离诸念,即名禅定。但是当修炼变得安定稳固,真实本性便显示它自己为真正的禅定。问:修习禅定之时,诸般念头却浮现得更加厉害!答:是的,所有种种的念头都会在修习禅定中浮现,这是对的;因为潜藏于你内的正要被带出来。除非念头浮现,否则如何消灭?念头自发地浮现,只是要在同时被熄灭,并因此增强了定力。问:有好几次我感到人与事都变得如梦似幻,只有模糊而几近透明的形象。我不再视他们为外在,而被动地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并且也没有主动地意识到自身。这时在我心中有一种深沉的宁静。这是不是即将潜入自性的时机?还是说这种情况不健康,只是自我催眠的结果?应该助长这种情况以带来暂时的和平吗?答:唯有意识与心中宁静同在;这正是修行的目标。疑问会在这一点上生起,而未了解到它就是自性,这说明了这境界并不稳定,只是偶发的。在还有外向的习性的时候,用“潜入”这个字是适当的,因此,当心智必须转向内在,会有一阵在表面以下的沉浸。但是当宁静毫不妨碍意识地流泛出来,还需要潜入吗?如果不了解这境界就是自性,这样的努力可以称为潜入。以这种说法,这境界可以说是适合于了悟或潜入。因此,你问的最后两个问题其实并不成立。问:我偏爱孩童,这可能是因为孩童的形象常被用来表现至高的理想。这种偏好应该如何消除呢?答:把握住自性。想着小孩与你的反应做什么?问:我第三次参访提鲁万纳马赖(Tiruvannamalai,马哈希的道场所在地),自我的感受似乎增强了,这使得禅定较为困难。这只是个无关紧要的过渡状态,或是指示我此后应该避开这种地方?答:那只是你的想像。此地彼地,皆在心中。这样的想像必得终止;因为地方与心智的活动无关。你的环境并非只是你个人的选择;环境自然存在那里;你应该超越环境,而不受牵连。(斯里薄迦梵走上山去之后,有个八岁半的男孩在傍晚约五时坐于大厅。当薄迦梵不在,这男孩以简净的文学性的泰米尔语(Tamil,南印度及斯里兰卡岛上一族的语言)谈论瑜伽和《吠陀经》,并无碍地引用圣人与经藏中的珠玑。而后斯里薄迦梵进入大厅,约有三刻钟,大厅一片沉默。男孩坐于薄迦梵的临在之中,一语不发地直视薄迦梵,如此约有二十分钟之久。而后泪水自男孩眼中流下。他以左手拭泪,并于离开时说道,他仍在等待自性的了悟。)问: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男孩超常的特质?答:这男孩前生的特质在他的身上显现。但是无论这些特质有多么强,除非在平静的心智之中,它们不能彰显出来。人人都体会过,刻意的追想不常奏效,而在心平气和之时,回忆不请自来。问:叛逆不羁的心智,如何能够变得平静安详?答:观看心智的起源,因而使它消失,或是自我臣服,因而使它被击溃。自我臣服等同于自我认知(Self-knowledge),而二者都意味着自我的控制,自我只有在认出更高的力量的时候才会臣服。问:我如何才能逃离轮回?轮回似乎是使我的心智纷扰不安的真正原因。舍离一切难道不是一个得到心智平静的好方法吗?答:轮回只在你心中。世界并不会开口说:“我在这里呐,我是世界。”如果它会,那么它会一直在这里,即连你睡觉也会感到它的存在。既然你未在睡中感到世界,世界便非永恒。既非永恒,世界虚幻非实。既无离开自性的实相,世界便容易被自性根除。唯有自性是永恒的。舍离就是不将自性与那非自性的认同。如果将这错误认同的无明除去,那非自性的便会消失,这才是真正的舍离。问:如果不能做到这样的舍离,难道我们就不能没有执着地行使种种活动吗?答:未悟者可以成为一个好的业报瑜伽行者(Karma-Yogi,即以无私的奉献来修行之人)。问:薄迦梵会谴责二元论的哲学吗?答:只有在你将自性与那非自性的认同的时候,二元论才能存续。不二法门就是不认同。自性与个人性问:死亡是不是溶化了人的个人性,而不会有再生,如同河流入海而泯灭了自身?答:但是当水气蒸发,凝结的雨水又落入山间形成河流;同样的,在睡眠中虽然个人的分别性暂时泯灭,醒来之后依照他们的业力(Sam3skāras)又会回复成个人。死亡亦复如是;带业之人不会失去个人性。问:怎么会这样呢?答:断枝之木,逢春再发。只要树根没有毁去,树木便会继续生长。同样的,因死亡而沉入本心的业力并未断灭,它会在适当的时机再生;这就是灵魂的再次投胎。83问:无数的灵魂以及与灵魂相对而有的十方世界,如何从这沉入于心的微妙业力中萌生出来?答:正如高大的菩提树生自一颗小种子,灵魂与十方世界生自精妙的业力。问:个人如何从绝对的自性中放射出来,又如何才能回到自性?答:有如一丁星火从火中爆开,个人从绝对的自性中生出。这星火即名自我。对未悟者而言,自我在生起的同时,就将自己与某个对象认同了。它不得不与对象有这种联结。打破这种联结便是未悟者的目标。如果打破了这种与对象认同的倾向,自我就会变得纯净而沉入本源。“我即肉身”的错误认同必得去除,好的结果才会产生。问:应该如何根除它?答:你在深睡中不与肉身和心智联结,而在另两种状态中则有这种联结。如果你与肉身是一个,在没有肉身的深睡状态中你如何能够存在?你能离开外在的色相, 却不能离开内在的实相。所以自我与肉身不可能是一个。这必得在清醒状态中了解。修行者参究这三种状态以求得此种智慧。问:受限于醒与梦两种状态的自我,如何能了悟那涵括三种状态的实相?答:纯净的自我只能在两种状态之间,或是前念与后念之间的空档中被经验到。自我像条虫,只在勾上后一洞之后才离开前一洞。它的真实本性只有在不再接触客体与念头之时才能显现。你应当参究醒、梦与深睡三种状态,以觉悟这个空档就是你的真性,就是恒久不变的实相。问:我不能有如清醒时一般,想要在深睡之中留多久就留多久,并且随意进入吗?觉悟者如何经验这三种状态?答:深睡其实也存在于你的清醒状态里。当下你就在深睡境界之中。正是要在清醒状态之时,有意识地进入此境。没有真正的入乎其内,也没有真正的出乎其外。在醒时觉知到深睡就是清明之睡(jāgrat-susupti),而那就是三昧。凡夫不能长久留在深睡之中,他会被自身的本质强迫从深睡中浮出来。他的自我没有死去,而会一再地生起。然而觉悟者已在起源之处粉碎了自我。有时候觉悟者身上也似乎会浮现出自我,仿佛是受到了业力的驱动。也就是说,在觉悟者身上,为了种种外在的目的业力也会保有自我,一如凡夫;但是基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凡夫在自我生起时(除非是在深睡中,它永不沉没),完全无知于其起源。换句话说,凡夫在梦境与醒时不能觉知到深睡;相反地,在觉悟者身上,自我的生起很明显,但是他只把专注力定于起源之上,并享有不散乱的、超越的体验。这种自我是无害的;它只像焚烧后的草绳残骸,虚有其表,束缚不了人。不间断地将专注力定于起源之上,自我就会如同泥牛入海,于起源处溶化于无形。问: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意义何在?答:肉身就是十字架。人子耶稣代表了自我,或是“我即肉身”的观念。当人子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自我销毁了,留存下来的是绝对的存在。这就是光明自性的复活,神之子基督的复活。问:但是十字架钉刑该怎么解释?杀人难道不是一项可怕的罪恶吗?答:人人都在自杀。永恒喜乐的自然状态已为这无明的生命所扼杀。以此方式,现今的生命即将要杀害永恒的、正向的存在。这难道不是自杀吗?所以为什么为杀人担忧?问:斯里罗摩克里希那(?rī Ramakrishna)曾说无念三昧不能持续超过二十一天;如果坚持下去,这人会死亡。这是真的吗?答:当业力耗尽,自我便完全消融,一丝不留。此即名究竟涅槃。除非业力耗尽,否则在觉悟的灵魂(jīvanmuktas)身上自我仍会生起。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 作者简介

作者:(印度)拉玛那?马哈希(Ramana Maharshi) 译者:陈建志拉玛那?马哈希(Ramana Maharshi),印度上世纪彻悟本心的究竟觉者,备受尊敬的薄伽梵,1879年出生于印度南部平原的提鲁库里小镇,1950年卒于自己所建立的禅修院里。他在17岁时经历了第一次灵性体验,忽然参透生死。后离开家人去往阿鲁那佳拉山脚下的提鲁万纳马赖城,在那里开始了他刻苦的圣者修习生涯,直至涅槃。他的修行思想是直指内心的,意在指导人们向内心发掘,认清自我,并以此获得最终的宁静和友爱。

商品评论(5条)
  • 主题:有助于舒缓心情

    忙碌的都市人阅读此书,有助抚平心态,舒缓精神,安定内心

    2020/6/7 20:39:37
    读者:wan***(购买过本书)
  • 主题:智者的教诲

    作者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觉者,教导我们通过参问“我是谁?”来最终悟道。

    2020/6/7 20:19:44
    读者:wan***(购买过本书)
  • 主题:非常震撼的书

    作者作为上师在书中提出了教诲,有助于现代人重拾安宁、灵性自觉

    2020/6/7 20:19:01
    读者:wan***(购买过本书)
  • 主题:

    包装很好。质量还可以。

    2018/11/14 12:18:21
    读者:131***(购买过本书)
  • 主题:书很新。和我在实体店看到的一模一样

    书很新。和我在实体店看到的一模一样。内容也很好。

    2011/12/29 12:59:36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