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

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20.1(7.5折) 定价  ¥26.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451000
  • 条形码:9787506451000 ; 978-7-5064-5100-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 内容简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但要面临各种学习压力,还要面临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各种心理问题也油然而生,这也被人们称为“成长的烦恼”。本书正是针对青少年日趋多变的心理问题而编写,从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障碍、性问题、社会交往及人格特征六个方面对孩子经常出现的典型心理作了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案例为家长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和对策。

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 目录

**章 破解孩子的怪异行为
一、平静对待犯拧的孩子
二、纠正孩子的任性和蛮横
三、如何应对撒谎成性的孩子
四、拯救被自私吞噬的孩子
五、让脏话大王变成小绅士
六、轻松改变孩子的“贼”性
七、让“淘气王”变成“发明王”
八、让“小霸王”收敛“霸”性
第二章 关注孩子的特殊情绪
一、让烦恼从孩子的身边走开
二、不要让消极俘虏了孩子
三、释放孩子的委屈情绪
四、让孩子宣泄不满情绪
五、平息孩子的愤怒情绪
六、别让挫折感打垮孩子
七、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第三章 了解孩子的学习意图
一、让厌学的孩子爱上学习
二、突破学习中的那块短板
三、帮助负重的孩子减减压
四、让孩子玩耍学习两不误
五、让“马大哈”变细心点
六、让孩子不再一考就“焦”
七、别让孩子成为“电视迷”
八、帮孩子解开网络的束缚
九、让“追星狂”理智追星
第四章 引导孩子对性的正确认识
一、玩弄生殖器其实很正常
二、纠正孩子的性别错位
三、跟青春期的孩子谈性
四、揭开早恋的神秘面纱
五、让孩子在暗恋中抽身
六、引导孩子化失恋为动力
第五章 揭秘孩子的社会交往
一、让孩子成为“万人迷”
二、让“人来疯”收敛“疯”劲
三、教孩子敢于拒绝他人
四、让合作成为一种快乐
五、让孩子走出“小群体”
六、教孩子正确面对友谊挫折
七、理性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
八、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六章 塑造孩子阳光般的性格
一、双面胶的性格不可取
二、别让孩子的自信变成自负
三、正确对待过度敏感的孩子
四、让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
五、别让孩子成为“玛蒂尔德”
六、拔掉孩子“嫉妒”这根刺

七、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做主”
八、让胆小懦弱的孩子勇敢起来
九、不要让残忍侵蚀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 节选

**章 破解孩子的怪异行为
  一、平静对待犯拧的孩子
  浩浩快四岁了,他从小是个好脾气的孩子,能吃能睡,生活很有规律,因此长得也挺健壮的。
  但是,*近浩浩却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他总是喜欢跟爸爸妈妈犯拧。妈妈说东,他偏要往西;妈妈让他把玩具放进整理箱里,他偏要放得满地都是;妈妈说玻璃杯容易破,小孩子不要拿,他偏要拿,结果不小心摔破了;妈妈说先弹琴再看动画片,他偏要先看动画片再弹琴……
  这不,上幼儿园之前,妈妈说要浩浩穿那套新买的衣服,浩浩却一定要穿那套已经脏得不行了的衣服。为此,母子俩闹得不可开交。
  后来,妈妈索性就说:“那就穿那套脏衣服吧,脏是脏点,不过我也觉得挺好看的。”
  谁知,当妈妈要让浩浩穿那套脏衣服时,他却不想穿了,而是乖乖地穿上了妈妈新买来的那套衣服。
  接下来,妈妈要浩浩快点吃饭,否则上幼儿园要迟到了。但是,浩浩故意慢腾腾的。
  妈妈一气之下就说:“那你慢慢吃吧,反正只是迟到一会儿,大不了让老师骂几句。”
  谁知,浩浩立马端起饭碗,很快就把饭吃完了,然后拉着妈妈的手说:“我吃完了,快点带我去幼儿园吧否则要迟到了!”妈妈真是哭笑不得。
  后来,当浩浩再犯拧时,妈妈索性顺着他。有时候,为了让浩浩听自己的话,妈妈索性说“反话”,结果,浩浩总是会“上当”。
  心理专栏
很多人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比较逆反,事实上,人生的**个反抗期出现在3~4岁。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3岁之前的孩子在心理上处于与父母一体的状态。3岁以后,孩子的大脑皮层快速发育,语言、运动能力大大提高,渐渐能够区分自己与环境的不同,从而产生了独立行动的愿望。同时,孩子已经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要完全依靠父母,他已经能够独立去做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的好奇心时刻激励着他去探索外部的世界,去试探自己的能力。每当孩子学会独立做一件事情时,他的内心会感到无比的快乐。而一旦孩子感觉到自己想要独立行动的愿望受到限制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反抗的倾向,不听父母的指令而自行其道。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往往有以下的表现: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说反话、顶嘴。
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对于处于“**反抗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教养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正确对待处于“反抗期”的孩子是很重要的。
  专家建设
经历“反抗期”是孩子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帮助孩子渡过这个特殊的时期则是每一位家长必须做到的。那么,家长应该怎样面对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呢?
建议1:尊重孩子的意向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往往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事或被迫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不管别人的意见正确与否。了解了这些,做父母的就明白了孩子不是故意跟你作对,而是成长的必然过程和需要。因此,父母不必用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来迫使孩子屈服。实际上,这时如果成人打骂孩子,不仅不可能让孩子屈服,而且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
明智的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尝试。虽然许多事情对成人来说是乏味的、无趣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充满好奇和新鲜的,他们能够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能力的增长。
比如,孩子想到雨里去玩,你就给他穿上雨衣、雨靴让他去玩吧;孩子想自己扫地,给他一把扫帚让他去扫地吧,哪怕越扫越脏;孩子想自已洗衣服,你就给他一个盆,递块肥皂,几件衣服,让他去洗吧,哪怕越洗越脏……
如果父母带着欣赏的眼光,远远地看孩子去探索、去尝试,让孩子在探索和尝试当中获得快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孩子往往没有预见能力,一旦遇到危险的情况,父母应及时提醒孩子。
  建议2:让孩子有所选择
  孩子到了两三岁,喜欢跟父母说“不”,这其实是孩子建立自我和自尊的**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求有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并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
对孩子的这种反抗行为,父母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一味地满足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的坏脾气;而过多地限制孩子,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过于顺从和依赖,从而缺乏自立能力。
父母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比如,想让孩子洗澡,可以提前跟他说:“你是想现在去洗澡,还是等看完动画片再去洗澡?”想让孩子自己玩,不打扰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你是想玩积木,还是想看漫画书?”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有所独立,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有所选择表示父母是尊重自己的,结果是自己选择的,孩子因为不会有被迫感,因此去做的时候会感觉到快乐。
建议3:用反话激将孩子
激将法是利用孩子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从相反的角度,以“刺激”的方式对孩子寄予良好的期望,以激起孩子“不服气”“不服输”的精神,使孩子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像上例中的妈妈,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后,就从反面来要求孩子,孩子因为不想听从妈妈的意见,一定要跟妈妈“对着干”,结果,正好做了妈妈希望他做的事情。
比如,妈妈想要孩子自己穿衣服时,可以说:“我觉得你自己肯定穿不好衣服,不如让我替你穿吧?”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往往说:“我才不要你给我穿呢,我自己来穿!”结果,孩子会认真地自己穿起衣服来。
当然,用反话激将孩子时也要注意,要用平淡的语气,不要让孩子感觉出来你是在捉弄他,更不要在孩子做好后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上当了,否则孩子的逆反心理会更严重。而且,激将法也不可用得过多,用滥了就没有效果了。
父母要记住,不要小看年幼孩子的能力,不要试图用家长的威严去压制孩子,更不要与“反抗期”的孩子对着干,否则,孩子不是与你对抗到底就是永远长不大!
  二、纠正孩子的任性和蛮横
  思思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变得非常蛮横无礼。
  她经常是想到什么就要父母去做,一定要满足她的要求才行。比如,她看到人家在喝旺仔牛奶,她不管家里有许多其他牛奶,就一定要让父母去买旺仔牛奶。
  有一次,思思发脾气,一定要妈妈陪着她,不让妈妈做家务,到晚饭时间了,也不让妈妈做晚饭,直到她情绪好了,才允许妈妈做晚饭。
还有一次,思思突然说要到十里之外的姥姥家去,妈妈对思思说:“这么晚了,你先把作业完成,明天妈妈带你去。”
思思很不乐意,跟妈妈发脾气闹了好一会儿。
妈妈也生气了,就说了思思几句,没想到思思一气之下就跑了出去。
妈妈当时正在气头上,也没去拦她,谁知,直到快要睡觉时,思思还没回来,妈妈真是急坏了。
后来,还是思思的一个同学打电话来,说思思在她家里。于是,妈妈赶紧把思思接回来了。
孩子这样任性,思思的父母真是伤透了脑筋。
  心理专栏
任性是指放任性情,由着自己的性子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
轻度的任性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一种心理,这是正常的。许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通过任性来要挟成人,这其实也是孩子撒娇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是,如果孩子的任性过了头,动不动就耍脾气,蛮横地要求成人完全顺着自己,这就是一种不正常心态。
当然,孩子的任性并不是天生的,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模仿他人:如果孩子周围的人有任性的现象,而且任性达到了目的,孩子就会模仿别人的任性;
父母的迁就: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经常迁就,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和行为定势,认为自己的任性是可以的;
父母的苛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难以达到,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任性。
 ……

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 相关资料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要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儿童隐藏着未来的命运,隐藏着人性的秘密,早期的毫厘之差会异教日后生活的重大偏离,成人的幸福是与他在儿童时期的那种生活紧密相连的。
      ——意大利教育蒙台梭利
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我们应该努力地探寻隐藏在儿童背后的那种可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
既然我们教儿童,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了他们。
           ——法籍瑞士教育家皮亚杰
孩子是否有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成为一个全愿的人才,也决定着他是否在将来有所成就。而孩子性格的形成,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
          ——德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
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

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 作者简介

崔华芳,女,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专注予素质教育研究工作。已出版的作品有十几部,并有多部作品在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出版。其中,《影晌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被评为“2006年十大家庭教育图书”,《做最成功的父母》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追捧,《天才少年的5种能力》多次荣登各大书店的排行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