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2008/4)

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2008/4)

作者:秦美珠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暂无
开本: 03 页数: 354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8.6(6.8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2008/4) 版权信息

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2008/4) 节选

bsp;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热”。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今天我们完全有把握说: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尤其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成为一门
显学。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所以成为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马
克思主义本身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几乎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后,国际
上出现的任何重大的社会思潮,都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从马克思主义那
里借贷思想资源,甚至直接地或间接地用马克思主义来命名相关的思潮
或学派。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其次,
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必须借鉴国
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在现代化进程
中尚未经历过的事情,许多国家已经经历过了。它们的经验教训是什
么?这些经验教训蕴涵着哪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会导致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理解上的重大突破?事实上,国外马克思
主义者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早已引起国内理论研究者的深切关
注和巨大兴趣。再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
己的指导思想的,当然应该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多地致力于对国外马
克思主义的探索,以便确保我国的精神生活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制高点上。
    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的长期的耕耘者,我们也深切地体
会到这一研究领域近20多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复旦大学哲学系于
1985年建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室,1999年升格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000年成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该研究领域中
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简称“小基地”),2004年,在小基地之外,建立了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国家级创新研究基地(该研究领域
中唯一的国家重点研究基地,简称“大基地”);2005年又建立了国内第
一个国外马克思主义自设博士点。2006年全国又建立了21个马克思
主义一级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其中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以,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国外马克思主义已经从马哲史或外哲史的
一个研究方向上升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而小基地和大基地的相继建立也
 表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
    我们之所以要策划并出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其直接
的起因是:通过投标和竟标,我们获得了2004年度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现状、发展态势和基本理论研究》。这个课
题促使我们凝聚大、小基地的全部学术力量,及博士后和博士生中的佼
佼者,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做出全方位的、有穿透力的研究。这套丛
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其一,系统性。本丛书试图通过三种不同的研究进路,即“区域研
究”、“流派研究”和“问题研究”来构建这种系统性。“区域研究”重点探
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南美洲(包括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越南、老
挝、朝鲜、古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现状;“流派研究”主要探索国外*新
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如“后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女
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解放神学”等;“问题研究”侧重于反思当代国外
马克思主义者探索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如“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
性”、“市场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等。通过这三条不同
的研究进路,这套丛书将全面而又有重点地勾勒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发展的整体面貌。
    其二,前沿性。本丛书对“前沿性”的理解是,把研究的焦点放在20
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上。也就是
说,重点考察在*近20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态
势是什么?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发表了哪些有影响力的著作和论述?他
们正在思考哪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理论问题?当然,为了把前沿问题叙
述清楚,也需要做一些历史的铺垫,但探讨的重心始终落在国外马克思
主义者所面对的*前沿的问题上。
    其三,思想性。纳入本丛书出版规划的著作,除译著外,都充分体现
出对思想性的倚重。也就是说,这些著作不仅是“描述性的”,更是“反思
性的”、“研究性的”。它们不仅要弄清新的现象和资料,而且要深入地反
省,这些新的现象和资料可能给传统的理论,尤其是基础理论造成怎样
的挑战?如何在挑战与应战的互动中丰富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的发展?总之,它们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思想的贯通。这也正是这套
 丛书不同于其他丛书的*显著的特点之一。
    我们感到庆幸的是,这套丛书在策划的过程中就得到了重庆出版社
总编辑陈兴芜编审和该社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吴立平编审的热情支持。
本丛书的出版也得到了2004年度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当代国外马克
思主义思潮的现状、发展态势与基本理论研究》(课题批准号为
04JZD002)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俞吾金陈学明吴晓明

 沃格尔是美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对于社会主义女性
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结合起来的努力,她并不满意,提出了
复兴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并根据社会再生产理论框架分析妇女受压迫
状况与妇女解放问题,以证明马克思主义对于女性问题分析的有效性;
贾格尔认为人性理论是妇女解放理论的核心,通过对自由主义女性主
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等四种妇
女解放理论的比较,得出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是*合适的女性主义理
论的结论。她反对抽象的人性,主张妇女是被社会关系建构起来的,改
变妇女状况必须改变这些社会关系,其中生育与生产是妇女异化产生
的两个关键方面,而妇女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经历成为妇女立场
的基础,为妇女政治、妇女解放提供了新的视角。
沃格尔:
  《(-q克思主义与妇女所受的压迫
——走向一个联合的理论)》(1983)
    莉莎.沃格尔(Lise Vogel),美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
里德大学社会学教授,一直积极参与妇女解放运动与左派活动。主要
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与妇女所受的压迫——走向一个联合的理论》
(1983)、《职业母亲:美国工厂中的母亲政策》(1993)、《妇女问题:一
个唯物主义女性主义的论文集》(1995)以及多篇论文…。
    沃格尔审视了现有的关于女性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几种
 关系:一种是简单地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以解释妇女问题;一种是试图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激进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
发展一种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观点;一种是主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
行彻底变革,拒斥马克思主义。沃格尔主张必须超越内在于社会主义
女性主义综合中的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二元论,重新审视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统,通过复兴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的综合,为妇女解放斗争提供*好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和妇女所受的压迫——走向一个联合的理论》是她
理论探讨的成果之一,全书试图发展一种分析妇女问题的理论框架,把
对妇女受压迫的论述置于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于女性问题分析的有效性。全书由四大部分构成:**部分、第二部
分批判地考察与评估马克思、恩格斯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关于妇女
受压迫和妇女解放的思想,指出其贡献与局限所在;第三部分考察社会
主义运动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与解决;第四部分探讨妇女问题和妇女解
放合适的理论框架,那就是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框架。本节主要阐述第
四部分内容。
一、双系统观点及其局限
    社会主义对妇女状况的阐释,依其理论分析起点的不同分为双系
统观点和社会再生产观点。双系统观点认为妇女受压迫源于她们在性
别劳动分工体制和男性统治中的状况,社会再生产观点认为妇女受压
迫源于妇女在总的社会再生产中的不同地位[2]。因为性别劳动分工
使得妇女处于与男性的依赖与斗争的关系中,导致了她们受压迫的地
位,双系统观点关注性别劳动分工和妇女受压迫的起源、发展以及这两
者之间的关系、阶级压迫与性别压迫的关系、阶级斗争与性别斗争在推
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
    在沃格尔看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过分依赖
双系统观点:**,双系统观点贯穿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
的起源》全书。恩格斯把通过形成性别劳动分工的家庭范畴当作既成
事实,把性别劳动分工看作基于生物学的、历史地不变的,并赋予其对
于家庭的核心作用,妇女受压迫源于性别劳动分工。总之,恩格斯一方
面强调性别劳动分工,一方面把家庭看作重要现象,并认为这些与总的
社会再生产无关。第二,《起源》认为单个家庭具有社会经济单位的特
征,而现代社会又是由这些单个家庭组成的。恩格斯对家庭的讨论脱
离了社会再生产,而且认为家庭具有支配地位。第三,把家庭作为性别
斗争的场所。尽管恩格斯也强调性别斗争与阶级斗争同时出现、平衡
发展,但他强调妇女在家庭中的无财产地位导致性别冲突和妇女的屈
从地位。尽管恩格斯的《起源》没有完全否定社会再生产观点,但在双
系统观点与社会再生产观点之间进行了矛盾的融合。恩格斯认为,妇
女解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包括妇女参与到社会生产中、家务劳动转变
成公共事务、单个家庭不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但是,为什么参加公共
生产提供了社会平等的前提?废除作为经济单位的家庭意味着什么?
家庭作为经济单位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与要求家务劳动转化为公共
事务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恩格斯并没有提供回答这些问题的必要的
理论基础,因此恩格斯的观点不能给社会主义者提供考察妇女问题的
理论基础。
    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完全符合双系统观点:第
一,把“妇女”范畴作为其理论分析的起点;第二,他断定解决妇女问题
与社会问题完全一致,但又把妇女受压迫的现象与社会发展状况分开
来讨论;第三,提出妇女受压迫源于阶级社会的妇女个体上依赖于男
子,没能把这种依赖置于总的社会再生产中。总之倍倍尔提出了性别
劳动分工、男女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把它们看作是经验自明的和非历史
的假设,置于妇女受压迫问题的核心[3]。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期望社会主义理论传统能够提供解释妇女问题
的理论出发点。事实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发现社会主义理论传统
不仅不能为妇女问题提供合适的答案,而且还面临着一系列需要处理
的难题,集中在三个相关方面[4]:  **、资本主义社会中遭受压迫的
不只是工人阶级妇女,而是全体妇女。



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2008/4)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
  秦美珠,女,江苏省如皋市人,哲学博
士。现任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副教
授、文化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马克
思主义哲学与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
 作。与他人合著《智者的逻辑》,发表多篇
论文,其中《政治解放:女性解放前提与
界限》获上海市“第二届妇女研究论文类二
等奖”(2005)、《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
想一兼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获上
海市首届“妇女/性别/婚姻家庭研究优秀博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