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黄河上游退耕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

黄河上游退耕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

作者:胡建忠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1-01
开本: 26cm 页数: 342页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18.7(3.4折) 定价  ¥5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黄河上游退耕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094574
  • 条形码:9787802094574 ; 978-7-80209-457-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黄河上游退耕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以青海大通县为代表的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点明了在黄河上游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要性。全书紧紧抓住仿拟自然植被这一主线,以恢复生态学作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学等有关理论,在充分进行植被校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林草植被建设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出了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的*佳覆盖率。在此基础上,以水土保持功能*高为目标,研究了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型林草植被景观空间格局优化配置技术。同时,以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和自然顶极理论为指导,研究了天然植被和稳定的人工植被的组成、结构以及水土保持功能(截留、增渗、抗蚀、抗冲等),探讨了耕地农作物-人工植被-自然植被被三者之间径流、土壤侵蚀、养分元素迁移等过程的实质,揭示了退耕还林还草对生态环境的调控机理;以此为基础,仿拟、建造了稳定高效多功能的植物群落结构,总结得出了植被结构优化配置与调控技术。提出了用生物多样性、结构层次性、功能有序性作为衡量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稳定性指标体系。并以生态经济学、森林群落学、农林复合经营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水热土条件较好、坡度较缓地段的退耕还林还草“集约型”高效农林牧复合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总结了低效林分的改造技术等配套技术,以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主要目标。
本书涵盖面广,信息丰富,注重方法,深入浅出。可供从事生态学、林学、水土保持学、植物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科研、生产、管理人员及有关大专院校学生参考使用。

黄河上游退耕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 目录

1 黄河上游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意义
1.1 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1.2 黄河上游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必要性
1.3 黄河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要以恢复生态学作为主要理论依据
1.4 黄河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必须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2 自然经济概况
2.1 地质
2.2 地貌
2.3 气候
2.4 水文
2.5 土壤
2.6 植被
3 试验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
3.2 试验布设
3.3 试验研究方法
4 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理论
4.1 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学理论
4.2 植被恢复重建的经济学理论
4.3 植被恢复重建的系统学理论
5 退耕地区景观空间格局配置与优化技术
5.1 景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规划
5.2 景观空间格局配置与优化
5.3 景观空间格局配置效果的初步评价
6 退耕地植被垂直结构仿建与优化技术
6.1 植物资源与特征
6.2 退耕地林草植物种类筛选方法
6.3 退耕地高效稳定植物群落的仿建与优化
7 退耕地植被稳定性综合评价
7.1 生物多样性评价
7.2 结构层次性评价
7.3 功能有序性评价
8 退耕地植被可持续经营技术
8.1 适用于不同类型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建设技术
8.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稳定性调控技术
8.3 低效林草植被更新改造技术
8.4 围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技术
9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