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泛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变化及水盐环境

泛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变化及水盐环境

作者:冯起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1-01
开本: B5 页数: 496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98.5(7.5折) 定价  ¥3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泛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变化及水盐环境 版权信息

泛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变化及水盐环境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祁连山区不同海拔土壤碳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河西内陆河流域土壤碳氮变化规律及其特征的分析,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泛河西地区的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开展了泛河西地区山区森林草地、平原人工绿洲和荒漠天然绿洲土壤水盐动态规律时空尺度的研究,模拟了土壤水盐动态变化与土壤碳贮量、动态耦合关系,建立了土壤碳循环动态模拟方程,开展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储存功能变化及其适应性管理的研究。*后进行土壤退化与土壤水盐变化的关联分析,阐明了沙漠化土地的土壤碳氮变化的规律。

泛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变化及水盐环境 目录

前言 第1章 泛河西地区概况 1.1 引言 1.2 研究区概况 第2章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变化 2.1 祁连山土壤有机碳 2.1.1 土壤有机碳研究区域 2.1.2 土壤有机碳分析 2.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累积特征 2.2.1 不同植被类型的植物活体碳库 2.2.2 不同植被类型植物残体碳库及其分解 2.2.3 不同植被类型植物残体碳库分解 2.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输出特征 2.3.1 土壤呼吸变化特征 2.3.2 可溶性有机碳随土壤水运动 2.3.3 生物量收获对生物量碳迁移的影响 2.3.4 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迁移的影响 2.4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动态变化 2.4.1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 2.4.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年通量 2.4.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周转期 2.4.4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动态综合评价 第3章 气候变化下祁连山土壤有机碳储存功能 3.1 研究进展 3.1.1 坡面尺度土壤有机碳分布 3.1.2 坡向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3.1.3 坡位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3.1.4 山区土壤有机碳格局 3.1.5 土壤有机碳储存功能评估 3.1.6 土壤有机碳储存功能适应性管理 3.2 数据采集推算与分析 3.2.1 数据采集 3.2.2 数据推算方法 3.2.3 数据分析 3.3 气象因子、土壤因子和植被因子分布特征 3.3.1 土壤温度、辐射量和含水量 3.3.2 土壤容重、机械组成和氮磷含量 3.3.3 植被盖度和生物量 3.3.4 水热因子对坡向和坡位的响应 3.3.5 土壤和植被因子对坡向和坡位的响应 3.4 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 3.4.1 不同坡位、坡向及海拔梯度土壤有机碳分布格局 3.4.2 影响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 3.4.3 适应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的管理措施 3.5 土壤有机碳储存功能评估 3.5.1 评估模型 3.5.2 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有机碳储量评估 3.5.3 土壤碳储存价值评估 3.5.4 土壤有机碳储存功能与碳库管理 3.6 土壤有机碳储存功能变化及其适应性管理 3.6.1 模型构建与评估 3.6.2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储存功能的影响 3.6.3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储存功能的变化 3.6.4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有机碳库的适应性管理 第4章 上游小流域水化学特征 4.1 引言 4.1.1 研究意义 4.1.2 水化学研究进展 4.2 研究区概况及分析方法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水体稳定同位素研究方法 4.2.3 水化学特征的应用 4.3 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3.1 不同水体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和pH 4.3.2 径流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3.3 大气降水化学特征 4.3.4 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分析 4.4 小流域水体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指示意义 4.4.1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 4.4.2 区域水汽来源示踪 4.4.3 地表水δ18O和δD的变化特征 4.4.4 出山径流的同位素证据 第5章 河西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5.1 引言 5.2 数据来源与处理 5.2.1 土壤有机碳数据 5.2.2 环境变量数据 5.2.3 统计分析与作图 5.2.4 建模原理 5.3 土壤容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5.3.1 土壤容重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3.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特征 5.4 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5.4.1 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 5.4.2 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分析 5.4.3 土壤有机碳变化综合分析 5.5 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 5.5.1 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5.5.2 不同地貌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 5.5.3 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变化 5.6 河西地区土壤有机碳变化讨论 第6章 内陆河下游典型植被群落土壤有机碳 6.1 内陆河下游土壤 6.1.1 土壤类型 6.1.2 土壤机械组成 6.2 下游典型植被群落土壤表面CO2通量 6.2.1 额济纳典型植被群落土壤CO2通量变化 6.2.2 温度、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6.3 典型植被群落土壤碳蓄积 6.3.1 土壤有机碳密度测定 6.3.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6.4 土壤碳循环动态模拟 6.4.1 常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 6.4.2 SOM模型概述 6.4.3 河岸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数值模拟 6.4.4 变化背景下胡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趋势 第7章 人工绿洲土壤水盐动态 7.1 引言 7.1.1 研究意义 7.1.2 研究进展 7.1.3 区域水盐问题 7.1.4 民勤绿洲土壤水盐问题研究现状 7.2 民勤绿洲地下水及土壤特征 7.2.1 民勤绿洲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 7.2.2 民勤绿洲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特征 7.2.3 民勤绿洲土壤水盐分布特征 7.2.4 民勤绿洲盐渍土成因分析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