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自我、科技与未来:数字时代人格和身份演变的多棱镜

自我、科技与未来:数字时代人格和身份演变的多棱镜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中 图 价:¥93.4(7.3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自我、科技与未来:数字时代人格和身份演变的多棱镜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1023577
  • 条形码:9787571023577 ; 978-7-5710-2357-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自我、科技与未来:数字时代人格和身份演变的多棱镜 本书特色

人工智能会进化出自我意识吗? 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 人与机器,如何共生? 1 一本人机共生时代新技术背景下关于“自我”变身的百科全书。 2 一位天才的世界心理学教授从多学科角度讲述人工自我的起源、发展以及趋势,全面展现数智时代新技术背景下人类意识与肉身融合升级之路,警醒人类在颠覆性新技术出现并发力之前应该做好必要的角色转换和应对准备。 3从人的本性与技术的底层逻辑出发,重新审视数智时代“人”的定义及行业趋势。 4作为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知名的心理学研究者,以前瞻性和深度系统化的思考,带领读者预见人类的新未来。 5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作序!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知名学者以及研究人员跨界联袂审读推荐!

自我、科技与未来:数字时代人格和身份演变的多棱镜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人的本性出发,面对数字时代发展的狂热浪潮,探秘人机共生时代自我变身的指南性读物。 生活在数字时代,我们的人格和身份不再仅仅根植于对自身的狭义认知上,还建立在与各类数字化产品的软硬件连接上。社交媒体、数字人和元宇宙拓宽了我们对人类存在意义与价值的认知边界。本书从交叉学科的角度,融合了哲学、心理学、脑科学、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知识,探究了脑、身体和高技术之间的连接如何在未来让我们的人格和身份呈现新形态。

自我、科技与未来:数字时代人格和身份演变的多棱镜 目录

**章  走进自我的世界 / 001
1 主题词:人格、自我与身份?/?003
2 人格心理学?/?005
3 人格面面观?/?006
4 非西方的自我观?/?014
5 关于自我的几个进一步观点?/?016
6 人工自我?/?018
7 本书概述?/?029
第二章  自我哲学面面观 / 031
1 人格与自我的历史概念?/?033
2 其他三个自我哲学概念?/?044
3 个人身份?/?048
4 自我认识?/?055
5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060
6 延展心灵论?/?065
第三章  心理学中的自我 / 069
1 自我的多样性:现代方法概览?/?071
2 形形色色的自我心理学理论?/?079
3 自我障碍?/?101
第四章  自我与脑科学 / 111
1 自我的神经科学研究?/?113
2 脑有专门关乎自我的系统吗??/?114
3 一个还是多个神经自我??/?122
4 关于自我的神经模型?/?127
5 关于自我的神经科学研究的若干问题?/?138
6 对有关自我的神经科学研究问题的响应?/?140
第五章  脑与硬件的交汇 / 143
1 赛博格?/?145
2 修复学?/?152
3 神经修复术(脑机接口)?/?166
4 人工记忆?/?173
5 机器人学?/?175
第六章  脑与软件的融合 / 193
1 技术?/?195
2 网络心理学?/?200
3 花样繁多的网络行为?/?208
4 电子游戏?/?234
第七章  化身与“阿凡达” / 243
1 什么是化身??/?245
2 化身的类型?/?248
3 “宫殿”中的化身行为?/?250
4 化身的具身化?/?257
5 视 角?/?258
6 普罗透斯效应?/?260
7 网络自我的呈现与构建?/?262
8 游戏中的化身?/?265
9 化身与角色扮演电子游戏?/?267
10 化身与身份?/?269
11 化身案例研究?/?272
12 化身的未来?/?278
第八章  虚拟世界与元宇宙 / 281
1 增强现实?/?283
2 虚拟世界?/?285
3 虚拟空间?/?286
4 虚拟世界简史?/?292
5 存在与终极显示器?/?295
6 虚拟现实系统的年表?/?297
7 《第二人生》?/?302
8 化身、虚拟世界和数字自我?/?319
9 虚拟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好处?/?321
10 虚拟现实与虚拟世界的问题?/?325
11 虚拟世界的未来?/?326
第九章  人工自我的数字化生存 / 329
1 生命是什么??/?331
2 人工生命?/?333
3 生命与意识?/?338
4 意 识?/?339
5 人工意识?/?341
6 人工意识可能存在吗?——若干观点概述?/?352
7 人工智能?/?354
8 作为思维克隆体和数字基因形式的人工自我?/?371
9 数字身份、人格和权利?/?374
10 人类对人工自我的态度和行为表现?/?376
11 数字化永生?/?381
第十章  自我的未来 / 389
1 改变自我?/?391
2 自我的未来?/?398
3 遥远的未来?/?412
4 总结及主要问题?/?422
参考文献 / 425
原著致谢 / 465
译后记 / 466
展开全部

自我、科技与未来:数字时代人格和身份演变的多棱镜 相关资料

名人推荐 本书以“数字时代的自我”为中心,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延伸到智能科技与社会心理,阐述了“自我认知”的发展。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教授 张尧学 我坚信这是一本很重要的译著,它的出版将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心理学也必将受益匪浅。 —— 国际心联执委、亚洲社会心理学会前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前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建新 如何认识“自我”这个小宇宙,恐怕是当今所有知识探究和生命实践中最复杂和微妙的问题。《自我的未来》一书堪称“自我”的百科全书,为我们打开了一张数智时代自我演进的全景图:未来主义者津津乐道的思维上传,可追溯至苏格拉底的灵魂学说;人类智商测试分数逐年递增的弗林效应(Flynn effect)表明,使用智能导航并未让人类变得更加愚蠢;在数字约会中学会积极的印象管理,有更多机会拥有浪漫伴侣;而作为思维克隆体和数字基因的人工自我,将有别样的风花雪月和数字眼泪…… 从自我的哲学、心理学、脑科学之旅,到网络空间、科幻大片、电子游戏、人工生命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元宇宙中的多重自我,这本书宛如一座骑着金色扫帚飞行的魔法学校,定会让喜欢遐想和尝试的你手不释卷:你可以同时是惠能和一休哥,也可以心里住着貂蝉和志玲姐,一边品数字冰咖,一边为自我杜撰一个放飞于X空间的奇幻未来…… 尽情享受这本元宇宙时代的自我变身指南吧!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 段伟文 在通向人机共生的未来道路上,人机环境的融合与交互机制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其中,人类将如何重新看待自我并在与机器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呈现怎样的人格与身份新形态和新特征,这些都是当今亟待探索的新问题。本书以全棱镜的视角从哲学、心理学、脑科学以及智能科技等多个学科维度探讨了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原著作者第一次对数字自我的背景、概念、特性及应用做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与讨论,这为未来的智能体如何向人类施以真正的“互”作用指明了一条独特的思路,也为未来和谐繁荣的人机共生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研究员、《人机融合——超越人工智能》作者 刘伟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深度前沿科技正在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数智系统。数智时代的自我将如何演变,人类的人格和身份又将如何处理与这个巨大系统的关系,这本书充满了非凡的前瞻性和深度系统化的思考,将带领我们预见人类的一种新未来。 ——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研究组成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远望智库数字大脑研究院院长、《崛起的超级智能》作者 刘锋 美国学者弗里登伯格的最新作品《自我的未来》是一部令人着迷的著作。全书涵盖了神经科学、人机融合、阿凡达、元宇宙技术等新锐话题,向我们全面展现了在数智新技术背景下人类灵魂与肉身的结合是如何得到全面升级的宏伟图景的。本书首先从关于自我的哲学观点开始说起,然后引入关于自我的心理学知识,再跨越到神经科学领域,最后拓展到深度智能科技的多个分支,延续了“从文到理”的阐述思路,让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读者都能顺着作者的逻辑脉络饶有兴致地读下去。该书Z大的优点是,内容循序渐进,能够将大量的知识要点娓娓道来,让读者能跟得上作者的思路;行文晓畅明快,读起来让人感到惬意十足。译者孙强的文笔清爽,科学术语翻译到位,为读者了解原著内容与旨意搭建了稳妥的文化桥梁。郑重向哲学、心理学、医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诸行业的读者热情推荐此书。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心智、语言和机器》作者 徐英瑾

自我、科技与未来:数字时代人格和身份演变的多棱镜 作者简介

作者 杰伊•弗里登伯格,曼哈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一位天才的研究者、作家,人工心理学领域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一。他曾出版多本关于认知科学、感知和人工智能主题的教科书,并且是经验美学领域的研究者。 译者 孙强,国内人工智能知名学者、科普中国专家,心理学、教育学、翻译学、认知科学、科技哲学和古诗词爱好者,城市漫步运动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代表性科学人文译作有《感受与认知》。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