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作者:何乐益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560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17.6(7.0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533347
  • 条形码:9787569533347 ; 978-7-5695-3334-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的一种,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16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书是由两本译著《中国的风俗》《岁时》构成。《中国的风俗》以时节为线,记录了民国时期中国人(主要是福州地区)从春节到腊月祭灶一年的时间周期中的民俗生活。作者何乐益以所见所闻的人们日常生活为立足点,辅以对中国古代典籍与官方文献中民俗相关内容的摘要和梳理,研究了中国风俗的产生、发展、演变,及背后的社会因素,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一些有趣的民间习俗已经消失的今天,以一手见闻和图像资料为基础的《中国的风俗》,对研究特定时期、地区的风俗、宗教,具有极大的民俗史料价值。 英国女作家裴丽珠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中国度过,通过亲历与游览的方式,出版了多本记录中国民俗的著作。她和米托发诺1927年合作出版的《岁时》,以中国民俗知识为材料,按月份的顺序,从十二月开始描述中国人的日常信仰和岁时节日实践,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记录20世纪初北京地区岁时节日的民俗志。对比《岁时》与中国传统岁时民俗文献的章节编排与风俗描画,可以发现拥有独特书写框架的《岁时》是西方人按照中国传统节日志记录中国节日的较早尝试。外文版的《岁时》曾是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人的内部生活与社会风俗,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化时的重要参考文献。中文版的《岁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民国时期北京岁时节日的整体面貌,了解中国家庭内部的节日传承情况,看到不同年龄的女性以及儿童在岁时节日中的民俗实践。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两本译著合成。其中《中国的风俗》记载了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的岁时节俗,还穿插了玉皇大帝、临水夫人、观音等民间神灵在诞辰时祭祀活动,以及官方主导的立春鞭春牛、东岳大帝诞、城隍诞等祭祀典礼。《岁时》以月份为序,分十二章描述中国人的日常信仰实践和岁时节日活动。

丛书简介:“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从海外藏的中国民俗文献精选出16种进行整理、翻译、出版,,涵盖了文本、图像与实物三大类别的民俗文献资料。内容为海外馆藏中国民俗珍贵的图片文献,包括耕织图、外销画、契约文书、民间神灵雕像、明清官文等,以及西方来华传教士、探险家、汉学家的中国民俗志著作,记录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是由两本译著合成。其中《中国的风俗》记载了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的岁时节俗,还穿插了玉皇大帝、临水夫人、观音等民间神灵在诞辰时祭祀活动,以及官方主导的立春鞭春牛、东岳大帝诞、城隍诞等祭祀典礼。《岁时》以月份为序,分十二章描述中国人的日常信仰实践和岁时节日活动。 丛书简介:“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从海外藏的中国民俗文献精选出16种进行整理、翻译、出版,,涵盖了文本、图像与实物三大类别的民俗文献资料。内容为海外馆藏中国民俗珍贵的图片文献,包括耕织图、外销画、契约文书、民间神灵雕像、明清官文等,以及西方来华传教士、探险家、汉学家的中国民俗志著作,记录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编:王霄冰,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民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骨干成员,《文化遗产》杂志副主编。德国汉学学会(DVCS)、欧洲汉学学会(EACS)、欧洲中国写本研究会(EASCM)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中国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海外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等。在母语汉语之外,熟练掌握了德语、英语、日语三门外语,已出版汉语著作(含合著和编著)7部,德文和英文著作各1部,并在国内外杂志及学术出版物上发表中、德、英、日文学术论文50余篇。 书目: 1.《海外藏元明清三代耕织图》 2.《日本藏明清时期中日贸易相关民俗资料选编》 3.《德国和捷克藏贵州“苗图”》 4.《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 5.《荷兰莱顿民族学博物馆藏福建民俗文物》 6.《法国拉罗谢尔藏清代外销画》 7.《中国纪行》 8.《中国童话》 9.《明清风俗类官文选》 10.《民间道德、习俗与民间叙事》 11.《近世中国民间故事》 12.《北京的歌谣》 13.《汉语谚语俗语集》 14.《燕影剧:晚清北京皮影戏唱本》 15.《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16.《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目录选译》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目录

《中国的风俗》 插图目录 / 031 章 春节前的准备 / 033 第二章 春节 / 038 第三章 迎春 / 045 第四章 玉皇大帝 / 049 第五章 元宵节 / 056 第六章 临水夫人的故事 / 061 第七章 社稷——土地神与五谷神 / 066 第八章 拗九节 / 071 第九章 观音 / 073 第十章 文昌 / 079 第十一章 魁星 / 082 第十二章 吕洞宾 / 084 第十三章 寒食节 / 087 第十四章 清明 / 091 第十五章 籍田礼 / 093 第十六章 太岁 / 096 第十七章 上巳节 / 099 第十八章 帝国与信仰——海洋女神妈祖 / 101 第十九章 泰山 / 106 第二十章 立夏 / 113 第二十一章 龙舟节 / 115 第二十二章 赛龙舟 / 119 第二十三章 中国龙 / 124 第二十四章 地母后土 / 128 第二十五章 夏至 / 131 第二十六章 地官 / 134 第二十七章 武圣关羽 / 138 第二十八章 牛郎和织女 / 143 第二十九章 中秋节 / 145 第三十章 重阳节放风筝 / 152 第三十一章 城隍爷 / 154 第三十二章 冬至 / 158 第三十三章 八蜡 / 161 第三十四章 猎祭 / 162 第三十五章 驱傩 / 163 第三十六章 灶神 / 169 第三十七章 清朝的祭天仪式 / 173 参考文献 / 180 索引 / 185 附录 何乐益著作目录 / 196 《岁时》 插图目录 / 233 章 中国年历 / 237 历法的起源 / 237 “早的测量方式” / 237 中国历法的历史 / 239 阴阳历 / 242 纪年术语 / 243 日道 / 243 月道 / 245 神圣的五行 / 245 二十八宿 / 246 节气 / 248 岁神 / 251 第二章 百神 / 254 祖先崇拜的起源 / 255 灵魂作为自然之神 / 255 上帝 / 256 阴阳 / 257 早期的朝代 / 258 周代 / 258 老子的时代 / 258 孔子 / 259 始皇帝 / 260 汉代 / 261 新儒家 / 261 道教 / 262 佛教 / 265 三教 / 267 第三章 国家祭典 / 269 大祭 / 269 中祭 / 273 小祭 / 277 第四章 十二月·腊月 / 278 腊八粥 / 279 扫除 / 279 灶王 / 280 礼物 / 283 结算日 / 284 幸运符 / 285 门神 / 286 三重祭礼 / 289 祭祀天地 / 290 家神 / 290 祈祷祖先 / 292 第五章 正月·嘉月 / 294 重复三重祭礼 / 295 财神 / 298 拜年 / 301 迷信 / 306 立春,春牛 / 309 灯节 / 311 真武 / 314 星节 / 315 老鼠嫁女日 / 316 会神仙 / 317 玉帝 / 320 民众娱乐 / 321 第六章 二月·芽月 / 328 祭祀太阳 / 328 土地神 / 330 青蛙神 / 331 三官 / 333 五圣 / 333 龙抬头 / 334 二郎 / 335 道教和佛教的地狱 / 335 阎罗王 / 337 观音——慈悲女神 / 338 普陀 / 343 女海神 / 346 老子 / 348 孔子 / 349 曲阜 / 352 第七章 三月·睡月 / 357 寒食 / 358 清明——个鬼节 / 359 中国的坟墓 / 360 柳树的神话 / 366 西王母 / 367 东岳庙 / 368 文昌 / 369 树崇拜 / 371 第八章 四月·牡丹月 / 376 牡丹花展 / 377 浴佛节 / 379 四金刚 / 386 哼哈二将 / 387 布袋 / 387 韦陀 / 390 三世佛 / 391 罗汉 / 392 文殊菩萨 / 393 普贤菩萨 / 393 圣地游 / 396 八仙 / 401 第九章 五月·龙月 / 406 端阳 / 407 药王 / 410 驱魔神 / 412 驱邪符 / 413 张天师 / 415 关帝 / 420 第十章 六月·荷月 / 425 龙崇拜 / 425 祈雨 / 428 雷部 / 435 雷公 / 436 雨师 / 436 电母 / 437 风伯 / 437 莲花诞 / 437 扫晴娘娘 / 439 马王 / 440 火神 / 440 五虎神 / 441 鲁班——木匠祖师爷 / 442 第十一章 七月·鬼月 / 444 牛郎织女 / 445 中元节——第二个鬼节 / 447 地藏 / 452 第十二章 八月·丰收月 / 455 社戏 / 455 舞狮 / 458 踏高跷 / 458 中秋节——第三个人节 / 461 月兔 / 464 嫦娥 / 470 月老 / 472 婚姻神 / 472 福星和寿星 / 476 小偷守护神 / 478 第十三章 九月·菊月 / 479 登高,重阳节 / 480 纸鸢 / 481 斗蟋蟀 / 483 颜子 / 484 朱熹 / 484 城隍 / 485 忠诚的岳飞 / 492 土地神 / 494 第十四章 十月·良月 / 497 第三个鬼节 / 500 菩提达摩 / 501 对佛教和道教的管理 / 503 五岳神 / 504 山岳崇拜 / 505 泰山 / 507 第十五章 十一月·冬月 / 516 冬至 / 518 数九 / 520 阿弥陀佛 / 521 参考书目 / 525 索引 / 530 附录 裴丽珠著作文章目录 / 541
展开全部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相关资料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一书,集合美国人何乐益撰写的《中国的风俗》与英国人裴丽珠、俄国人米托发诺合著的《岁时》而成。本书是西方人以比较的眼光记录中国岁时风俗的著作。正如何乐益在其著作序言中所说“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生活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它为西方世界了解普通中国人的时间生活提供了窗口。两位年轻的中国学人合力将其译成中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阅读与研究近现代中国岁时风俗生活资料文本,同时由此我们也看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进入世界学术视野。中国人的生活自然观与礼俗教化观曾经是西方有识之士赞赏的文明观念,也是我们至今依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萧放 中国拥有漫长的岁时节日史,也拥有悠久的岁时节日书写史,形成了丰富的岁时民俗文献,岁时记是其中的大宗。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岁时记不仅有“我对我群”的观察与书写,也有“他对我群”的观察与书写,《中国的风俗与岁时》即是后一类型的代表作。这一由西方人撰写的中国岁时记,包括美国何乐益所著的《中国的风俗》和英国裴丽珠、俄国米托发诺合著的《岁时》两书,不仅生动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 (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30年代 )、特定地方(主要是福州、北京) 的岁时节日生活图景,而且充分显示了中国岁时节日文化的地方性与多样性。《中国的风俗与岁时》重视古今联系、中外对比,因此也反映了岁时节日变迁的时代样貌,突显了中国人独特的处世方式和精神世界,并体现了沟通中西方文明的积极努力。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张 勃

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何乐益(Lewis Hodous,1872—1949) ,美国汉学家、佛学家。著有《中国的风俗》( Folkways in China,1929 )。裴丽珠(Juliet Bredon,1881—1937),英国作家、摄影家。米托发诺 (Igor Mitrophanow,生卒年不详)1914 年来华,与裴丽珠合著《岁时》( The Moon Year,1927) 译者简介: 杨沁,自由译者。北京大学翻译硕士,主修英语笔译,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王玉冰,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外汉学、民俗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