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建筑企业管理 第2版

建筑企业管理 第2版

作者:刘心萍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16开
中 图 价:¥41.3(7.0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建筑企业管理 第2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444459
  • 条形码:9787302444459 ; 978-7-302-44445-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建筑企业管理 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职高专土木与建筑规划教材之一,全书主要以建筑企业为对象,结合建筑企业管理的特点,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建筑企业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并根据当前建筑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增加了一些新的专业内容,用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企业管理概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建筑企业计划管理、建筑企业生产要素管理、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建筑企业信息管理、建筑企业投标及合同管理、建筑企业国际工程管理。 本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供一般高校、高职高专学校、成人高校的土建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建筑企业管理的人员和有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学习之用。

建筑企业管理 第2版 目录

目 录


第1章 建筑企业管理概论 1

1.1 企业与建筑企业 2

1.2 建筑企业管理概述 6

1.3 建筑企业管理的职能和作用 10

1.4 现代企业制度 11

1.5 建筑企业管理的组织体系 20

1.6 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29

1.7 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 32

本章小结 39

练习与作业 39

第2章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 41

2.1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概述 42

2.2 建筑企业战略管理 46

2.3 建筑企业经营预测 55

2.4 建筑企业经营决策 67

本章小结 78

练习与作业 78

第3章 建筑企业计划管理 81

3.1 建筑企业计划管理概述 82

3.2 建筑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和指标

体系 84

3.3 建筑企业计划的编制 88

3.4 建筑企业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92

本章小结 94

练习与作业 94

第4章 建筑企业生产要素管理 95

4.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96

4.2 建筑企业物资管理概述 114

4.3 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134

本章小结 152

练习与作业 153

第5章 建筑企业施工管理 155

5.1 施工管理概述 156

5.2 施工项目管理 159

5.3 施工作业管理 162

5.4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 178

本章小结 190

练习与作业 190

第6章 建筑企业技术管理 193

6.1 技术管理概述 194

6.2 建筑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 196

6.3 技术改进与技术开发 201

6.4 标准化管理和工法制度 204

本章小结 207

练习与作业 207

第7章 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 209

7.1 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概述 210

7.2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概况 210

7.3 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概况 216

7.4 OHSMS 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体系概况 221

7.5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225

本章小结 231

练习与作业 231

第8章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 233

8.1 财务管理概述 234

8.2 建筑企业资产运营与管理 240

8.3 建筑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用 259

8.4 建筑企业成本、费用管理 272

8.5 建筑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 279

8.6 建筑企业财务评价 286

本章小结 296

练习与作业 296

第9章 建筑企业信息管理 297

9.1 建筑企业信息管理概述 298

9.2 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

分类 300

9.3 建筑企业施工项目信息管理 301

9.4 计算机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

应用 306

本章小结 319

练习与作业 319

第10章 建筑企业投标及合同管理 321

10.1 建筑企业招投标概述 322

10.2 招标投标的法律规定 324

10.3 工程投标的程序 325

10.4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334

10.5 工程索赔 354

本章小结 360

练习与作业 360

第11章 建筑企业国际工程管理 361

11.1 建筑企业国际工程管理概述 362

11.2 国际工程的承包 366

11.3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 369

11.4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 375

11.5 国际工程的风险管理保险 387

本章小结 399

练习与作业 399

参考文献 400


展开全部

建筑企业管理 第2版 节选

第2章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念、建筑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明确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观念的概念和内容。 熟悉并掌握建筑企业管理经营预测、决策的方法。 2.1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概述 2.1.1 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念 1. 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经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对企业的各种重要的经济活动进行运筹和谋划的总称。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断适应市场需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合理地选择企业从事的业务范围和目标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企业经营管理包括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等,即包括生产活动在内的企业供、产、销等一切活动的总体。狭义的企业经营管理是指企业生产所需要资源的供应及产品销售活动的管理,不包括企业的生产管理。 所谓企业经营管理,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经济活动具有支配能力的人面向市场和用户的需要,平衡企业内外一切条件和可能,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等,通过一系列的运筹和谋划活动去达到企业目标的过程。 建筑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是以生产为中心,它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一切条件,用*经济的办法按计划来完成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任务,这部分活动叫作生产活动。企业的另一部分活动涉及外部条件,与市场有密切联系,它的基本要求是使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企业的目标、方针和策略。这部分活动叫作经营活动。对前者的管理叫作建筑企业生产管理,对后者的管理叫作建筑企业经营管理。 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但又各有不同的作用和侧重点。经营管理主要是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方针以及解决同实现企业目标有关的重大问题,主要在于提高经济效益。生产管理则是在经营管理指导下,完成生产任务,以保证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的实现,主要在于提高生产效率。以经营管理指导生产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企业经营思想 企业经营思想是指反映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形成的观念。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解决各种问题,实现企业目标,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它是支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思想基础,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因此,确立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问题。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脱离不开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经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首先是由所处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市场需求等企业外部的客观环境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领导人决策水平、科学知识、实践经验、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等主观因素影响。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先后走过放权让利、经营承包和机制转换等几个发展时期,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企业逐步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由生产型管理转向经营型管理,这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直接结果,是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个历史性和战略性的转变。 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经营管理观念或称经营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即确立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包括战略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信息观念、创新观念和效益观念等。第二,管理人才的现代化。它是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保证,即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化领导艺术和管理知识,并懂得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第三,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即根据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原则,遵循现代管理组织的原则,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第四,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就是要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现代方法,包括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系统方法等。第五,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这主要是指技术设施的现代化,包括配备电子计算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等。 树立现代企业经营观念,对我国企业管理者或领导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的新形势和发展趋势,不断地改造和转变自己的管理思想、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把自己所管理的企业推向先进的行列。 现代企业经营观念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 市场观念 它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中心。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须从以产定销、生产中心型的企业走向以销定产、消费中心型的现代企业,牢固树立以市场为中心的思想,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另一方面发挥企业优势,以创造性的经营去引导消费,创造市场。 建筑产品市场开放,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逐步实行招标投标承包以后,建筑企业必须树立市场观念,千方百计占有建筑产品市场,招揽工程任务;同时不论企业工程任务是否饱满,都要牢固树立用户观念,改变不良作风,端正服务思想,提高在用户中的信誉。 2) 竞争观念 竞争是与市场经济密切相连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一方面,竞争将给企业注入强大的动力,是促使企业增强实力、提高企业素质的基本手段;同时竞争也给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外在压力,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目前的竞争既是产品的竞争、服务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更是管理的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树立竞争观念,敢于面对市场竞争,自觉抵制各种不正当竞争。 每个企业都要置身于竞争环境之中,勇于竞争,善于竞争,做到质量以优取胜,造价以低取胜,竣工以快取胜,服务以好取胜;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在竞争中求发展。 3) 创新观念 随着技术更新的加快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具有创新思想,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技术创新。企业应尽可能地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树立"改造一代,研制一代,预测一代"的思想。 (2) 营销创新。这主要是指通过营销策略上的创新,不断扩大原有市场份额,开拓新的市场。 (3) 组织创新。变革原有组织形式,建立新的经营组织。创新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企业适应市场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 4) 战略观念 战略不是为了某个事件的成败或短期发展而制定的,它是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的相对稳定的行动指南,它需要经营者坚忍不拔地长期奋斗与不懈努力。长期发展,从长计议,需要管理者一方面正确选择经营战略目标,落实各项措施,动员一切力量去为之奋斗;另一方面需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二者有机的统一。 5) 效益观念 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经营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保证企业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并不是单纯为了赢利,而是要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和消费者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利益为宗旨,根据社会需要和消费者的利益采用*有效的技术,生产*适用的产品,在此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经营要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的统一。 以施工企业为例,施工企业经营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二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该工程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 施工中的社会效益常常被一些人疏忽或遗忘。比如,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进行施工,施工用地、废渣土弃置、噪声、震动、场容等,处理不好都会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及城市交通等;树木迁移、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遗迹保存、文物的保护和保存;此外,施工中当地劳动力的使用,安全问题等,这些都是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的。 工程竣工后的社会效益是指因该工程交工使用后,对社会产生的有益效果,集中反映为投资效益。但是工程的投资效益并不完全取决于施工单位,甚至可以说,主要不取决于施工企业。比如,工程投产后原料不足、厂址不当、管理不善、产品滞销等由此导致投资无法正常收回,这是投资者、项目设计者或者国家审批部门的责任。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效益还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之分。上面所说的就属于直接效益;工程竣工投产后,还可能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繁荣,扩大城市就业范围,这些又是间接的效益。这一层次间接效益中也会有消极的因素,如由于工厂开工造成空气或水质污染,高楼密集阳光受阻,产生电波干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由此产生治理公害以改善环境的社会投资。 对施工企业而言,工程投资效益与工程质量、投产日期、造价直接有关。所以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间接效益,又可分质量效益、工期效益和成本效益。 (1) 质量效益。任何一项工程在设计说明或合同文件中都有一定的保证质量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工程交工是指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交付投产,质量优良,才能保证工程的使用功能和长期发挥效益。但施工的特点是许多工序的综合成果,缺陷被隐蔽、掩埋,表面上看不出来。质量监督不严,留下无穷的隐患,不但使用寿命受到影响,而且加大了维修费用或改建费用。 (2) 工期效益。这是指以合同工期或工期定额为界限的拖延或缩短工期带来的社会影响。一项工程提前投入使用,就能提前收回投资,有的工程还因此而产生一系列非数字可以计算的社会效果。以一个12.5万千瓦的发电厂为例,提前一天发电就可以提前一天供应300万千瓦·时的电能,而300万千瓦·时的电力资源所产生连锁的工业和农业生产、生活上的效益,更是难以估量。要实现提前或按期竣工,牵涉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要应用统筹法和网络图等控制工程进度。但科学方法同样要以全体职工的时间观念为基础,否则也将事倍功半。 (3) 成本效益。它直接体现为工程造价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由于成本减少,因此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约了国家投资。降低成本,又源于物质消耗水平的下降,不论在财力、物力上还是在人力上都为社会间接创造了价值;成本降低还可增加企业的利润,通过向国家增交税金,也是企业为社会创造的效益。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分配关系,也是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标志。 2.1.2 企业经营目标 经营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它是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制定的,并要正确体现企业的经营思想。每个企业都有其总体经营目标。总体经营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贡献目标。即对社会和国家所做贡献的目标,包括竣工工程产值、房屋竣工面积和上缴税金等。 (2) 市场目标。即扩大建筑产品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信誉的目标。有条件的建筑企业,要走向其他省市和国际市场。 (3) 发展目标。即企业自身不断壮大、发展的目标,包括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提高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和装配化程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 (4) 利益目标。即谋取企业和职工利益的目标,包括利润总额、利润率和由此决定的利润留成、税后留利、职工奖励、福利基金等。 企业的总体目标应有5年、10年的长远目标,也应有根据长远目标规定的年度和季度短期经营目标。 经营目标要有目标值。建筑企业的目标值一般应包括:总产值及其增长率,施工产值及其增长率,竣工工程产值,竣工率,竣工面积,合同履约率,工程优良品率,技术装备率,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工程成本降低率,利润及其增长率,产值资金率,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职工福利提高幅度,职工文化技术提高程度等。 企业总体经营目标要通过企业各部门和各环节的生产活动经费去实现,各部门都应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制定本部门目标,形成一个以总体目标为出发点的,由层层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可以划分为若干中间目标和若干具体目标,目标体系中的上下层次目标,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即中间目标是总体经营目标的保证手段,具体目标是中间目标的保证手段。 2.1.3 企业经营方针 建筑企业的经营方针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进行经营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经营活动方向、途径和范围。总体来说,它是以完成建设工程任务为出发点,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和计划的要求,周密地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少的消耗来取得*大的经济效益。它是针对某一时期经营管理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所采取的行动方针。建筑企业经营方针的主要内容如下。 1. 经营方向的方针 企业的经营方向是指企业承包工程对象或生产服务方向,如向智力密集型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公司发展,还是向劳务型建筑企业发展;向一般化建筑企业发展,还是向专业化建筑企业发展;向承包本地区工程发展,还是向承包其他地区工程或国外工程方向发展;向承包工业建筑工程方向发展,还是向承包民用建筑工程方向发展;向承包基本建设工程方向发展,还是向承包更新改造或维修工程方向发展等。企业在决定经营方向的方针时,一方面要分析客观形势和外部环境,从长计议;另一方面,要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尽可能扬长避短。 2. 技术发展的方针 企业的技术发展,涉及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方式、资金筹措等方面。就发展水平讲,企业可以采用一般技术、先进技术或*新技术。就发展速度讲,对技术装备和工艺手段等技术要素,可10年更新一次或15年更新一次。就发展方式讲,可以采用自行研制、与其他单位合作研制、购买技术专利或从国外引进技术等方针。就资金筹措讲,可以采取自筹、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联合投资和引进外资等方针。这些都要有相应方针的指导。 3. 市场竞争的方针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可以采取"以提高工程质量取胜""以降低工程造价取胜""以缩短工期取胜""以提高用户信誉取胜"等。 2.2 建筑企业战略管理 2.2.1 建筑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1. 建筑企业发展战略 建筑企业发展战略是指企业的高层领导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指导下,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全面估量和分析,从企业发展全局出发而做出的较长时期的总体性的谋划和活动纲领。它涉及企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是企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方针的集中表现。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经营结构、资源和经营目标等因素,在可以接受的风险限度内,与市场环境所提供的各种机会取得动态平衡。 2. 建筑企业战略的特点 1) 全局性 企业战略是企业整体的发展规划。企业战略是以企业全局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它是与企业未来时期的发展相关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和对策,涉及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部分、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的重大问题,而不是某一个局部的问题。"战略"一词*早用于军事,原意就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问题。 2) 方向性 企业战略这一特征又称为指导性。企业战略规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赋予了企业理想与活力。为实施战略,企业应制定指导性政策,包括如何对待顾客、供应商、竞争者以及政府和其他重要的群体,有时还要考虑进行组织内部的改革和运用适当的改革措施。企业战略的意义就在于规定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基本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指导和激励着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因此,经营战略不仅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原则,而且还可以通过战略目标的设置,激发、调动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工作的积极性。已为企业家们所熟知的企业目标管理就是通过企业目标设置产生激励作用的。 3) 长期性 企业战略中所确定的目标是企业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涉及一个较长时期企业发展的面貌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个目的而应采取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一般来说,它与规划、计划有相同之处,即战略、规划、计划都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谋划;但也有不同之处,即战略在时间上可能更长;在内涵上战略所表示的是人的纲领性问题,而规划和计划则相应地要详细和具体一些。 4) 系统性 企业战略管理的系统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企业内部经营战略和系统性。企业内部总体战略主要是决定企业从事哪些事业,重点发展哪些部门,决定企业的长期经营目标,建立何种竞争优势,以及如何发挥这些优势等。 (2) 企业战略强调战略与战术的配合和手段的统一。企业战略目标是总体性的、长远性的。但企业战略目标又总是通过一个个局部的、短期的战术措施和行动才得以贯彻实施,战略目标是战术行动的目的,战术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 (3)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方面,由于企业战略具有长期性,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才能*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可能设想企业能够在一夜之间就实现战略目标。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持续的、系统的过程。另一方面,企业战略管理又可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再制定等不同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又包含若干步骤,如企业环境研究、企业内部分析、战略目标设定、战略计划的制订、战略形成、战略实施与控制等。战略管理的各个阶段是不断循环和继续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分析、计划与行动过程。 5) 竞争性 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实力,使本企业在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和资源的斗争中占有相对优势。因此,企业经营战略就是针对来自环境及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为迎接这些挑战而制订的长期行动方案。企业必须使自己的经营战略具有竞争性特征,以保证自己战胜竞争对手,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6) 未来性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今天的行动是为了执行昨天的经营战略,今天制定的战略正是为了明天更好的行动。因此,企业战略的拟定要着眼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当然,未来要以当前作为出发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也要以企业的过去和现在作为依据。作为企业领导者要高瞻远瞩,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经营战略具有未来性。 7) 相对稳定性 企业经营战略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才能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如果朝令夕改,就会使企业经营发生混乱,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当然,企业经营实践又是一个动态过程,指导企业经营实践的战略应该是动态的,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多变性。 3. 企业经营战略的作用 企业经营战略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各项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使企业顺利发展 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可以对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经营环境、经营方向和经营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清机遇和挑战,从而做到"知己知彼",不失时机地把握机会,利用机会,扬长避短,求得生存和发展。 2) 提高生产经营的目的性 企业有了自己的经营战略,就有了发展的总纲领,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可以统一全体职工的思想,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 3) 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推行经营战略,既可以理顺内部职能部门的关系,又可以顺应外部的环境变化,以审时度势,正确处理"企业目标与外部环境""经营方向与市场需要""生产与资源""竞争与联合"等一系列关系,通过强化企业系统各部分、各构成要素的具体机能,增强企业整体实力,培养企业竞争、应变、盈利、创新等各项能力。 4) 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是经营决策者战略思维的过程。战略思维需要有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真正的战略家就在于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智力创造的灵活性相结合。用战略头脑去发挥创造性,需要凭借正确的、有洞察力的分析;而正确的分析,又需要以战略头脑和探索精神提出恰当的问题,并*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想产生成功的战略,需要在分析和决策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结合点,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