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2年卷)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2年卷)

作者:谢阳举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5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90.9(7.7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2年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706757
  • 条形码:9787522706757 ; 978-7-5227-067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2年卷) 内容简介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2年卷)》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60-1860年英国社会道德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BSS027) 的结项成果。书稿研究的对象是1660-1860年英国社会的道德问题, 具体而言, 研究的是1660-1860年英国社会道德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英国社会组织和政府对这些道德问题的认识与对策、他们采取的行动及其成效。书稿认为在解决这一时期英国社会道德问题时有两点不可忽视, 一是社会各阶层的道德认同和道德社会化, 二是以政府和法律代表的硬性机制对社会道德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2年卷) 目录

卷首
从“天人之学”看中华文化特色

侯外庐思想研究
“革命家、史学家、思想家”:侯外庐探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身份

先秦思想研究
刘宝才教授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
先秦博物思想略论
老子慈爱思想辨析和深层道德论
中空之“无”
——老子之“无”再议
论孟子的“安宅”观
《孟子》与尧舜之道
庄子“四是”与实事求是
“天生人成”论视域下的荀子人性论及君子小人之判
《尚书·皋陶谟》“九德”疑义考辨
——以“宽而栗”“愿而恭”“乱而敬”为核心

秦汉思想研究
懿律与嘉量:钟律术数与刘歆《钟律书》的成立
《汉志》本《文子》文本初探

宋明理学研究
二程“‘孝弟’为‘行仁之本’”释义
程颢对玄学的继承与发展探析
儒士、理学与元杂剧:理学影响下的元杂剧创作
良知为体,身心为用
——明代虞淳熙《孝经》学探析
王夫之与阳明学“主意”论思潮

宗教思想研究
《大乘起信论》如来藏思想对南禅宗之影响
唐以前华严学在关中的传布与发展
刘一明丹道特色及成因新探
——基于“先天真一之气”的考察

编后感言
编后感言
展开全部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2年卷) 节选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2年卷)》:  经过长期研究,刘老师还提出了“黄帝文化”的问题。什么是黄帝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复合体,我们经常讲华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这些文化与黄帝文化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又要提出黄帝文化?他指出,古籍记载的黄帝事迹,实际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传说时代的传说史料,包括黄帝的族性世系、文明发展状况、各部族的关系等;二类是后代发生而已黄帝事迹表述的文化现象,包括战国儒、道、阴阳诸学派借以阐发各自思想的黄帝事迹,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汉代纬书记述的神化的黄帝事迹,神仙方术以至道教著述中的仙化的黄帝事迹。这类记述对于传说时代是虚假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它们分别形成的时代的文化史是真实的。黄帝文化产生于史前,随着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形成为一种传统。黄帝文化的优秀传统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社会文明进步,文化兼容并包,民族团结和睦,国家统一强盛。  由诸多学者参与编撰的《黄帝文化志》是一部有关黄帝族姓里居、文治武功、发明创造和黄帝与中华民族、黄帝与中华文化、黄帝陵庙祭祀及历史沿革、传说轶闻等方面较为完整的文献汇编,特别是书中就黄帝时代的始创,如政治文明,编入了社会管理制度、礼仪制度等;发明创造,编入了天文历法、农与工商、衣食住行、医药、文字、器物等;艺术成就,编入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这部书对于人们了解、认识黄帝文化,深入研究黄帝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可以称得上是一部黄帝文化的“百科全书”。笔者有幸参与该书**编“黄帝与中华民族”、第二编“黄帝的武功文治”的编撰。《黄帝文化论纲》是刘老师在主编《黄帝文化志》过程中形成的关于黄帝文化的系统认识,他认为黄帝文化反映了黄帝时代的特征,突出体现黄帝时代的凝聚精神和创新精神。黄帝文化的精神孕育出众多中国学术流派,如先秦诸子中除了黄老学派,还有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纵横家、杂家都与黄帝文化有关,古代典籍《左传》《国语》《周易》《商君书》《韩非子》《庄子》《管子》《尉缭子》《战国策》《吕氏春秋》等都有不少有关黄帝文化的材料。黄帝文化在全国各地都有其资源,有其影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陕西作为黄帝文化的一个中心地区,是历史形成的。首先,渭河流域和洛河(指北洛河)流域是炎黄氏族的发源地和早期生活的地区。其次,《史记》汉武帝祭祀黄帝陵的史实说明,早在西汉的时候,黄帝陵在陕西就得到中央朝廷承认。以后历代帝王都在陕西桥山黄帝陵祭祀黄帝。近现代史上,辛亥革命期间同盟会在这里祭祀黄帝,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这里共祭黄帝。西汉至今两千多年里,黄帝文化的发展没有离开过陕西。当代陕西黄帝陵整修、清明节公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部委支持,得到全国很多省、市、自治区政府支持,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广泛支持,表明陕西是黄帝文化的一个中心地区得到公认。这对于某一些省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顾事实地争夺黄帝文化资源是有力的学术辩证。  黄帝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陕西桥山延续两千多年的黄帝陵祭祀。如何看待黄帝陵祭祀?如何挖掘黄帝陵祭祀的文化底蕴?由刘老师和何炳武主编的《陕西省志·黄帝陵志》是一部以黄帝陵为题,对黄帝、炎帝时代以及黄帝文化进行全面记述的专志。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在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中,黄帝陵列为古墓葬**号,号称“天下**陵”,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尊崇和向往的圣地。《黄帝陵志》共八章,分别是“黄帝传略”“黄帝陵”“轩辕庙”“黄帝祭祀”“黄帝陵祭文”“历代咏黄帝陵诗词”“黄帝陵楹联”和“整修黄帝陵工程”。笔者有幸撰写**章“黄帝传略”。这项工作的完成带有开创性,它填补了此类专志的一项空白。刘老师把黄帝祭祀放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宏观视野下,认为“黄帝祭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顽强生命力形成和得以发挥文化因素之一,是在中华民族结构内在的深层联系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根本共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发挥作用的,同时也离不开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黄帝祭祀活动,把黄帝看成祖先、天帝和帝王三种观念。在历史上三种观念先后出现,相离相兼,不同时代不尽相同,大体是史前和三代把黄帝作为祖先祭祀,封建社会前期主要把黄帝作为天帝祭祀,封建社会后期主要把黄帝作为帝王祭祀,近代以来又把黄帝作为祖先祭祀,强调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当今黄帝祭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中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特殊文化行为。刘老师还进一步研究了黄帝祭祀与中华祭祀文化的关系,认为黄帝祭祀是中华传统祭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黄帝祭祀要放在中国传统祭祀文化之中,从经学角度研究,才能发掘出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他概括了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的四大特征:强调反始报本、注重恭敬虔诚、进行人伦教化、追求天下之和。他引用《礼记·祭统》“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认为这十个方面是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十大价值,也是黄帝祭祀的文化价值,其中集中体现为以人为主体的观念,“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的永恒的文化价值,也是黄帝祭祀的永恒的文化价值”。刘老师还特别重视黄帝文化的创新精神,认为创新是黄帝文化的根本精神,全面创新是黄帝时代的本质特点,黄帝文化的创新精神得到多方面的传承发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今天,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特别重视这种创新精神。  ……

中国思想史研究(2022年卷) 作者简介

谢阳举,亦名谢扬举,1992年7月获安徽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5年在西北大学获中国思想史博士学位,同期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副所长;2001.7-2002.7,美国伊利诺大学哲学系FREEMAN访问学者;现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思想史研究》学刊主编,兼任陕西省孔子学会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西哲学比较、现代环境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先后主持国务院古籍办古籍整理项目、中宣部和教育部马工程项目“中国思想史”(首席专家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夏英才项目等多项。出版著、译作多部,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摘要或转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