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琴史·综议/李祥霆著

琴史·综议/李祥霆著

作者:李祥霆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3-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77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66.9(7.6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琴史·综议/李祥霆著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59523
  • 条形码:9787101159523 ; 978-7-101-15952-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琴史·综议/李祥霆著 本书特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琴坛领袖查阜西先生弟子、古琴大师李祥霆重磅之作。
本书分享了作者几十年的弹琴心得和对琴文化的理解,进而指导实践操作,是从业者精进、业余者学习的必读之书。

琴史·综议/李祥霆著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古琴演奏大师李祥霆先生专著,追溯了古琴产生、发展和文化演变的历史全过程,从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论述了各个朝代古琴艺术的状况、社会文化作用和地位,重点阐述了历代的重要琴人和典籍,特别注重研究古代名曲的表现方法和演奏技巧,详尽分析了其艺术特点和贡献,并分专题表述了对古琴艺术特质、演奏方法、即兴演奏以及制琴选琴的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琴史·综议/李祥霆著 目录

绪 论| 001

**章 先秦时期

**节 文献记载| 003

尚书| 003 诗经| 005 周礼| 009 左传| 011

论语|015 墨子| 016 荀子| 017 韩非子| 018

吕氏春秋| 021

第二节 关于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琴| 022

第二章 秦汉时期

**节 诸家琴人| 027

司马相如| 027 韩婴| 028 刘安| 030 刘向| 031

桓谭| 032 蔡邕| 033 蔡琰| 035

第二节 《琴操》及其历史价值| 037

《琴操》撰者考| 037 《琴操》辑录的古琴曲| 045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节 嵇康与《琴赋》| 061

第二节 阮籍与《乐论》| 072

第三节 贺思令、戴逵、柳恽| 073

第四章 隋唐时期

**节 诸家琴人| 077

赵耶利| 078 司马子微| 080 董庭兰| 080 

薛易简| 081 陈康士| 089 孙希裕| 089 陈拙| 090 白居易| 091

第二节 琴曲| 093

*早的文字谱—丘明《幽兰》| 093

传世唐代琴曲| 098

第三节 唐代古琴的演奏美学与音乐思想| 110

唐代古琴的演奏美学| 110

唐代古琴的音乐思想| 126

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的交融相济| 161

第五章 宋元时期

**节 诸家琴人| 171

北宋五代琴人的传承| 171

欧阳修、沈遵、崔闲、苏轼与《醉翁操》| 176

以郭楚望发端的南宋琴家| 179

耶律楚材的琴学贡献| 180

第二节 琴歌、琴曲| 198

姜夔的艺术歌曲《古怨》| 198

《神奇秘谱》中的宋代琴曲| 199

第三节 琴论| 202

北宋:成玉磵《琴论》| 202

南宋:刘籍《琴议》、袁桷《琴述》| 203

第四节 传世宋琴的特色| 203

第六章 明清时期

**节 琴谱大成| 210

神奇秘谱| 210风宣玄品| 212浙音释字琴谱| 214

西麓堂琴统| 215琴书大全| 216澄鉴堂琴谱| 219

五知斋琴谱| 220自远堂琴谱| 221天闻阁琴谱| 222

琴学丛书| 223

第二节 虞山琴派的琴学主张| 228

第三节 《溪山琴况》的琴学审美| 231

第七章 现代琴坛六家

**节 查阜西| 245

今虞琴社| 248 琴学琴艺| 252

第二节 吴景略| 265

第三节 管平湖| 273

第四节 张子谦| 277

第五节 溥雪斋| 278

第六节 姚丙炎| 279

结 语| 281

附 录| 283

《欸乃》辨说| 283 千年宝器—传世唐代古琴| 289

新制古琴的选择| 301 琴曲诗三十首| 308


展开全部

琴史·综议/李祥霆著 节选


第三节 唐代古琴的演奏美学与音乐思想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全面发展的辉煌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高峰,而古琴艺术是突出的部分,并且在演奏美学和音乐思想两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一 唐代古琴的演奏美学
(一)琴声十三象
综观已得到的有关唐代古琴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唐人在古琴演奏美学方面虽然没有形成一篇独立著述,但已表现得甚为明确而具体。从已经取得的这些文献中归纳出十三题,试名之为“琴声十三象”。一曰雄, 二曰骤, 三曰急, 四曰亮, 五曰粲, 六曰奇, 七曰广, 八曰切,九曰清,十曰淡,十一曰和,十二曰恬,十三曰慢。这十三象可以解为十三种表象,也可以解为十三种类型。但其内容不只是外表现象,更是艺术内涵的呈现。唐人薛易简有《琴诀》一篇,提出琴有八种可以达到的艺术境界,同时它也是对古琴演奏艺术的八种要求,可以说是现存*早的古琴演奏美学理论。可惜他所提出的是原则性的概念,而没有像清人徐青山的《溪山琴况》那样做进一步的解说或论述。薛易简又提出弹琴有“七病”,是从演奏实际中直接总结出的法则性错误。
1. 雄 “雄”是古琴演奏气度、气韵、气势、气氛的壮伟、强劲、阔大、昂扬。它是所演奏琴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原本所具有的品格。初唐诗人沈佺期的琴曲歌辞《霹雳引》是以同名琴曲为题写的一首诗,是“雄”象的出处,也是“雄”象生动而鲜明的写照,他的《霹雳引》写道:
岁七月,火伏而金生。客有鼓琴于门者,奏霹雳之商声。始戛羽以砉,终扣宫而砰駖。电耀耀兮龙跃,雷阗阗兮雨冥。气呜唅以会雅,态欻翕以横生。有如驱千骑,制五兵,截荒虺,斫长鲸。孰与广陵比意,别鹤俦精而已。俾我雄子魄动,毅夫发立,怀恩不浅,武义双辑。视胡若芥,剪羯如拾,岂徒慷慨中筵,备群娱之翕习哉。
诗的第二句“琴”字在《全唐诗》中误为“瑟”,在此纠正。此诗并非抚琴而歌之辞,乃是听琴有感而发之作,客观地写出琴客所奏《霹雳引》给听者的音乐印象及情绪感染。其诗明确写出客有鼓琴于门者,奏《霹雳》之商音,定是实写其事。沈氏在诗中写出的感受与《广陵散》的气势不相上下,令人惊叹,“雄子魄动”是演奏具雄伟之气,其曲有雷电交加、风雨相会、驱骑挥剑之势,更令听者生发立之感。
女道士李季兰所写的《三峡流泉歌》一诗也是以琴曲名为题目为内容的歌辞。诗中“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是演奏中展现的雄伟气势,亦是“雄”之审美意象的充分体现。水流的激湍喷涌,使诗人疑为“含风雷”,其曲气势磅礴,使诗人感受甚深。
诗文大家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是唐诗中有关古琴资料的突出篇章: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此诗所写琴的气势,明指其一如勇士赴敌,而且是划然之变,更突出其勇而显其雄。
唐代重要诗人孟郊的《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诗中写到“再鼓壮士怀”亦是雄豪之气所禀。著名诗人贾岛的《听乐山人弹〈易水〉》
诗中所写《易水》气势之雄,正是洋洋之慨:“朱丝弦底燕泉急,燕将云孙白日弹。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贾岛由琴人为燕将之裔而想到当年荆轲刺秦王之雄,是以感《易水》之雄而其复如壮士之雄,给人的感情推动已不只是水之气势所在,而化为精神,与人之雄气相通。大诗人韦庄的《赠峨眉山弹琴李处士》一诗不但记下一位飘然高傲的琴家、名人,而且能弹著名的《广陵散》,其演奏艺术高超,令人惊心动魄:“峨眉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测”,“一弹猛雨随手来,再弹白雪连天起”,“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说今人疑”。诗人为琴家之艺术所震慑,感到如猛雨忽来,如白雪连天,都是由琴中之雄而联想到大自然之雄。韩愈诗中写到“浮云柳絮”“百鸟”“孤凤”和韦庄之诗用“猛雨”忽来、“白雪”连天为比甚为相似,以人心之雄与天地之雄相并相通。所以可知“雄”者乃琴之气、琴之情、琴之势,可在人,可在物,可在神,亦可在形。
因之,其鼓琴,如电耀龙跃,雷阗雨冥,又如飞波走浪,巨石奔崖,忽而白雪连天,忽而猛雨袭来,亦若驱骑策兵、勇士赴敌,截虺斫鲸,魄动发立,此乃雄者。
2. 骤 “骤”乃是强劲的情绪、激越的形象突然之展现。这种艺术手法在今天许多音乐作品中使用,为演奏家的精心处理和着意表现,常常体现为乐曲中的转折、突强突快以及忽起忽止。唐人无名氏诗《姜宣弹小胡笳》中记写琴家开匣,置琴,忽然挥手,“骤击数声风雨回”,显示出其强势出现之突然性。在韩愈《听颖师弹琴》中,昵昵之态划然变轩昂之气,有时音乐徘徊,方“跻攀分寸不可上”之抑郁凝结,忽如失足于云端,而“一落千丈强”,亦是突兀而令人惊悸之骤。
大诗人元稹所著之文《怒心鼓琴判》所记下之“骤”亦明指出它在人心所生之情中:“感物而动, 乐容以和。苟气志愤兴, 则琴音猛起。”“将穷舞鹤之态,俄见杀声”是由于“气志”之“愤兴”而使得“琴音猛起”。此“猛”是为突然展现之所使,而“俄见杀声”之“俄见”亦分明是突然之出现。这里元稹引蔡邕听闻邀他去会面的主人琴中有杀声,其后乃知是因弹琴见螳螂捕蝉而引发之典故。元稹确信诗中写到的弹琴者在音乐中有“愤兴”“猛起”之实的突变。
“骤”为突然之意。唐代著名琴家陈拙在论述演奏诸项中说:“亦有声正厉而遽止”,可见“骤”有时是突发,又有时是突止,皆在于突然之变。这表明在唐代“厉声”也是琴之正格。这应是职业琴家的艺术准则,是音乐艺术中普遍自然存在的刚劲、强烈的表情。
因之,其鼓琴,或琴音猛起,或划然而变,风雨忽生于指下,兵戈忽陈于弦中,正厉而遽止,方升而急落。若身躯坠于云端,似心神因惊而窒息。起伏动静在于顷刻,令人魂魄为之慑。此乃骤者。
3. 急 “急”者疾速也。历代琴人谈及古琴演奏,常含轻、重、疾、徐四项。唐诗言及琴时,只有“急”而未见“疾”,“疾”“急”同义,所以此象乃名之以“急”。
诗人张乔是咸通年进士,在他的《听琴》诗中写到了“急”:“静恐鬼神出,急疑风雨残。”写出琴静之极令人凝神而惧,琴急之甚又似有风雨交加。此处所用之“残”乃“凶残”之“残”,可见诗人所感受到琴家演奏中的“急”何等强烈。贾岛诗《听乐山人弹易水》**句即写出“朱丝弦底燕泉急”,其燕泉之急乃由琴声表达出来。而项斯的《送苗七求职》诗中更直写出琴声本身之“急”:“独眠秋夜琴声急。”与此相同,天宝年间的梁涉在他的《对琴有杀声判》中也直言“朱弦促调”,“促调”者,乃急促的旋律,而不是短促之曲。此文之前有解题说“甲鼓琴多杀声”,可见因为“多杀声”其曲调才急促。至于陈拙有言“疾打之声齐于破竹”,乃是在一个音上急促运指而产生的刚劲之声,以表现激越之情,则是又一种含意所在。而骆宾王《咏怀》诗中所写之急,“悲调弦中急”,应是情绪悲愤而令音乐表现为急切,速度有突然地加快或密集突然出现,长短时值之音交错出现,则其中之悲而有愤,乃属悲愤之急。因之可知在急速之外还有“急切”之“急”。职业琴家陈拙在论及“操”“弄”大曲的演奏布局处理时提出:“前缓后急者,妙曲之分布也。或中急而后缓者,节奏之停歇也”,则是音乐作品整体布局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安排,以求其鲜明的变化,加强艺术感染力。
因之,其挥弦,有时琴音流动,节拍快速,如风如雨,如飞泉,如激浪。有时指快音促而急切激越,则悲痛迫胁之情涌溢。又或大曲之奏如行云流水,舒卷收放,缓急相接。其运思微妙,气韵生动,此乃急者。
4. 亮 自古良琴高手皆尚金石之声。金声即指如钟,石声即指如磬。钟之大者沉雄,小者嘹亮,磬之声清亮而润泽。唐人于琴,“亮”亦是一种重要之美。诗人张瀛有《赠琴棋僧歌》,他赞禅师的琴声“弦中雅弄若铿金”,就是以敲钟为喻的,而且以至于“长松唤住秋山雨”。伍乔的诗《僻居酬友人》则更明确写出“古琴带月音声亮”,月下之琴,声音明亮可以与明月相呼应。无名氏的词《步步高》中之“声韵高”所写的“高”并非音位的高低,而是人们常用之“高声”之高,乃响亮明朗之意。
吕温的文章《送琴客摇兼济东归便道谒王虢州序》中写琴人之琴所表现的才德及政声:“发以雅琴,琅琅然若佩玉之有冲牙也”,则也是琴音之亮如玉振。在柳宗元的文章《与卫淮南石琴荐启》中写琴声为“增响亮于五弦,应铿锵于六律”,既明写其亮,又直言其铿锵之韵。在谢观的《琴瑟合奏赋》中也写到琴瑟之奏“激寥亮于云中”,则此处写“亮”已升腾入云。司马子微的《素琴传》写及他精心自制的琴音韵奇佳:“琅琅锵锵,若球琳之并振焉。”以击玉相喻,也是清亮之音。
因之,其鼓琴,声若敲钟击磬,而得金石之声。音韵寥亮,琅琅锵锵。在秋空而入云,傍松针而带月,令金飙瑟瑟,玉堂清越。此乃亮者。
5. 粲 粲者明丽之意,或又可以说是琴音之甜美而有光彩者。李白的《琴赞》写道:“峄阳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苦霜月。斫为绿绮,徽声粲发。秋风入松,万古奇绝。”讲到奇绝之琴声有如秋风入松。此系良琴的音质,是演奏艺术的物质前提。
柳识的《琴会记》写道:“若然者,宁袭陶公真意,空拍而已;岂袭胡笳巧丽,异域悲声。”虽然文中推崇陶渊明的无弦琴清高孤傲,无音而空拍,贬抑艺术性大曲《胡笳》的生动感人之“巧丽”,以其美妙而明丽为不可取,但却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胡笳》中的艺术感染力正在其粲发的音乐之中。这是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粲”。司马子微《素琴传》写道:“诸弦和附,则采采粲粲,若云雪之轻飞焉。众音谐也,则喈喈噰噰,若鸾凤之清歌焉。”则是良琴于高手的演奏之下各弦相合,众音相融,音乐韵味美妙明丽,如云雪鸾凤曼舞轻歌,是演奏艺术和精美的乐器相作用的极致者。
因之,其鼓琴,妙音发于良材之弦,存于佳作之曲,应乎高手之指。光彩明丽,一若云雪之轻飞而耀目,又如鸾凤之清歌而沁心。人琴俱优,心手相合,方可得如是之美。此乃粲者。
6. 奇 “奇”是古琴演奏至妙时所产生的特别意境,超出常态令人有神奇难测之感。
李白在他的《琴赞》中说“秋风入松,万古奇绝”,是古琴的演奏艺术有奇境。此时心中所感之松已不是俗山之常松,心中所感之风已不是平日襟袖之和风,尤其此时之心,已因琴之奇韵而非素往平凡之心。奇绝之境存于琴曲琴音,引发人心中超越时空的至妙之感,需极高的演奏艺术方可达到,也是需要欣赏者的精深理解方可感到的化境,因而需以“奇”命之。舒元舆在他的《斫琴志》中写道:“备指一弄,五声丛鸣。鸣中有灵峰横空,鸣泉出云,凤龙腾凌,鹤哀乌啼,松吟风悲。予聆之,初闻声入耳,觉毛骨耸擢;中见镜在眼,觉精爽冲动;终然睹化源寥寥,贯到心灵。则百骸七窍,仙仙而忘,觉神立寥廓上,洞见天地初气,驾肩太古,阔视区外。”文中将琴之奇和心中之奇做了充分而生动的描写。琴音缤纷璀璨,忽若天外飞来之峰,又若万丈云端而落之泉,因之奇极。既如凤舞龙飞,又如鹤唳鸟鸣,松风悲吟,而令听者之心激荡升腾,怀拥天地古今,皆是奇之至境。
岑参诗格甚为高峻,他在诗《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中写道:“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把人的精神引到远离尘嚣之境,已是甚奇,进而“幽引鬼神听”,有超越人寰而与鬼神相对之感。僧皎然的诗《奉和裴使君清春夜南堂听陈山人弹白雪》中的“通幽鬼神骇,合道精鉴稀。变态风更入,含情月初归”,也写出了与鬼神相格的奇境奇气。因之其鼓琴,入化境而超常态者,五音共鸣,令高堂忽若空山。或觉有灵峰横贯天外,或感似鸣泉落自云端。有如龙凤腾凌,鬼神惊骇。又或初闻悚悸,中感神爽,终觉天地之精气。琴家之手,琴家之心,听者之耳,听者之神,相融而得。此乃奇者。 …… 13. 慢 “慢”是音乐艺术表现的四大要素“强、弱、快、慢”之一。琴多慢曲,则“慢”对于古琴音乐尤为重要。“慢”之于琴,除曲调之速度范畴之外,更有意趣舒展、韵味闲远之境。白居易的诗《江上对酒二首》其一写道:“酒助疏顽性,琴资缓慢情”,是以琴寄托他的闲静之心。其《夜琴》诗中写“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则把慢曲更放缓去弹,舒心展气,以至于“入耳澹无味”。是知慢乃淡的要素。慢未必淡,而淡则必慢。近人弹琴有以清微淡远为尚者,而其琴演奏却在中速,则类缘木求鱼了。
白居易在其《弹秋思》中写道:“信意闲弹秋思时,调清声直韵疏迟。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调清是谓旋律单纯,声直是更少起伏跳动,且无绰、注、吟,而少用猱。再以音节宽疏而慢弹,超然独处,排却世人之情而渐至无人能听,其慢是甚为重要的条件。刘允济《咏琴》诗写道:“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也是缓慢而致音节宽疏。此诗所说并非四川琴风在于疏缓,只是其时弹琴者蜀人而已,因下句所对之楚客之弹琴,也是一人而已,其人之演奏与赵耶利之“蜀声躁急”说并不抵触。
琴上之慢又在于演奏时的运指。陈拙论琴时讲道:“疾打之声齐于破竹,缓挑之韵穆若生风。”是慢而有力之法,乃取音饱满深厚之意。琴曲布局亦有缓急相衬、缓急相替中所达之妙境,即陈拙所言“前缓后急者,妙曲之分布也。或中急而后缓者,节奏之停歇也”。
因之其鼓琴,或为慢曲,或以慢速演奏常曲。可以致淡,可以致清。平心舒气,宁神息虑。其极者则无心无味,以求无人能赏。而布局精妙,急缓相依相衬。或运指挥弦之慢而有力者,沉稳浑厚,穆若生风。此乃慢者。
总观十三象,唐人文献于“雄”“急”“清”“淡”四种,*为丰富,于“骤”“亮”“奇”“和”四种*为鲜明,可见唐人于古琴演奏的美学要求、美学准则已有高度明晰的认识。唐人古琴艺术在演奏中所呈现的丰富、有光彩而又具深度的四大主要审美观念“雄”“急”“清”“淡”,一方面体现了音乐的强弱快慢, 另一方面亦含有浓、淡、刚、柔。“奇”“恬” 则为古琴艺术独特面目所在。“亮”“粲”“广”“切” 又是古琴艺术有生气,可以感人至深的美学体观。独“慢”谈及颇少,这应是“慢”常常不单纯存在,而是结合于“清”“淡”“和”“恬”之中。至此已可以说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甚可珍视,甚可取法,它全面而有深度,远非后世的只求“清、微、淡、远”四项之论可以相比。

琴史·综议/李祥霆著 作者简介

李祥霆,满族, 1940年生于吉林省辽源市。琴坛领袖古琴大师查阜西先生、古琴大师吴景略先生嫡传弟子。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琴会荣誉会长,国际古琴学会荣誉会长。出版有古琴独奏专辑唱片近三十种,学术专著《古琴综议》等四种及诗集《醉琴斋诗选》。2009年被文化部评为“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3 年音乐CD《盛世唐音——唐至德丙申九霄环佩之声》获“中国金唱片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