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0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1.0(7.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084352
  • 条形码:9787513084352 ; 978-7-5130-843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内容简介

公共精神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本书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系统分析法与历史分析法, 在界定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科学内涵及核心要素的基础上, 细致描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公共精神实然现状, 归纳其深刻本质与基本特征, 明晰关于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过程中要遵循的价值、目标和原则, 探索培育其公共精神的关键方法与可靠保障, *终立足于高校德育的完善、环境氛围的营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 以提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培育实效。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目录

**章 绪 论
**节 问题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本分析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系统分析法
四、历史分析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创新点与重难点
一、研究视角创新
二、研究内容创新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相关理论概述
**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含义的阐释
一、公共精神概念的梳理
二、公共精神与相关概念的关联
三、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核心要素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本质理论决定了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必然性
二、需求层次理论为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提供了深刻启示
三、个人品德生成规律决定了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过程
第三节 我国公共精神培育的历史溯源
一、思想萌发———近代中国社会关于公共精神的艰难尝试
二、曲折前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公共精神培育
三、步入正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公共精神的培育
四、蓬勃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公共精神的培育
第四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现实诉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建设有序校园公共生活的需要
三、发挥大学生行为示范作用的需要
四、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现状调查及分析
**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二、当代大学生独立人格精神现状
三、当代大学生公共参与精神现状
四、当代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现状
五、当代大学生公共规则意识现状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本质与基本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本质
二、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现状的归因分析
一、积极影响因素分析
二、消极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价值、目标与原则
**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价值
一、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社会价值
二、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个体价值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目标
一、公共精神的认知目标
二、参与公共事务的情感目标
三、理性的公共行为目标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方法论原则: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三、根本性原则: 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动力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关键、方法与保障
**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关键
一、把握培育的时间节点
二、强化培育的主客互联
三、保证培育的过程可控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一般方法
二、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具体方法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保障
一、提供有效资源保障以夯实培育基础
二、加强思想文化保障以锚定培育方向
三、完善制度法规保障以顺应时代要求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现实路径
**节 立足于高校德育的完善
一、提升公共精神认知水平, 增强“主渠道”教育实效
二、充实德育内容, 契合大学生公共精神核心要素
三、强化自我教育, 养成个体理性
四、正视多元冲突, 培育公共理性
第二节 立足于环境氛围的营造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公共精神
二、依托舆论宣传, 营造社会公共精神氛围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校园公共精神氛围
四、优化网络环境, 增强网络责任意识
第三节 立足于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整合各类公共资源, 拓展大学生公共生活空间
二、鼓励参与公共事务, 促发大学生理性公共行为
三、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 养成大学生自觉服务意识
结 语
附录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作者简介

许丹丹,1988年生,女,汉族,山东菏泽人,法学硕士,暨南大学讲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2011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14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曾荣获2014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硕士论文一等奖,2021年度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先后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6篇,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级、省级、厅局级项目5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