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作者:邝邦洪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1.4(6.7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6172630
  • 条形码:9787536172630 ; 978-7-5361-726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内容简介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是专供应用型大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使用的教材,在编著设计时,追求新的特色。  首先,内容的新颖性。一是将劳动教育的历史源流与创新发展做了概括归纳,独特又新颖。教材从原始社会时期的劳动教育开始梳理,一直梳理到近代以来的劳动教育,以大量的史实、案例说明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培养了中国人民勤劳的品质和不畏艰苦的传统精神;二是教材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动教育一直梳理到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以大量的资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党和国家领导入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并不断创新发展。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劳动教育体系得到全新的构建,彰显了新时代“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理念。教材还高度概括地介绍了国外劳动教育的思想理念、教学体系分析、师资培养经验、教学途径分析以及保障体系总结,以开拓劳动教育的视野和借鉴成功的经验。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目录

**章 劳动教育的历史源流与创新发展
**节 我国劳动教育的历史脉络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劳动教育(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二、夏商周时期的劳动教育(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69年)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劳动教育(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四、秦朝至晚清的劳动教育(公元前230-1840年)
五、近代以来的劳动教育(1840-1949年)
第二节 新中国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劳动教育初建时期(1949-1955年)
二、劳动教育挫折时期(1956-1977年)
三、劳动教育改革时期(1978-1992年)
四、劳动教育转型时期(1993-2011年)
五、劳动教育创新时期(2012年至今)
第三节 劳动教育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一、国外劳动教育思想理念
二、国外劳动教育教学体系
三、国外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经验
……
展开全部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节选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一、劳动教育初建时期(1949-1955年)  1949-195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在全国范围初步建立体系的时期,也是我国对劳动教育进行艰苦摸索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学习、汲取苏联的模式、建立劳动教育相关制度体系并确定劳动教育的未来发展路线。劳动教育作为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也在为适龄儿童争取通过劳动获取利益的权利,这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这一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和深化之前的根据地教育经验,并且辅以苏联经验和模式来推动教育革新,完成教育制度的社会主义改革。国内环境基本稳定之后,其*主要的任务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同时加快恢复社会经济。国家建设主要任务的改变,给国家的整个教育建设带来新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观念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革命根据地时期取得的教育经验如何推广到整个国家;三是苏联的教育经验如何学习。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国际环境恶劣,我国根据苏联教育发展经验与自身特殊国情,以“教育要为工农服务,吸收工农干部青年进学校获得教育,培养工农知识分子干部”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力量的教育规划,但也存在照搬苏联制度模式的情况,对自身具体特点的思考不够深入。  1949年12月,**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1950年,国家政府机关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要求各学校加强书本知识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的相互结合。1952年,国家继续颁布《中学暂行规定》,提出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一切教学的原则,同时也指出了实施劳动教育教学的途径。1954年,中央宣传部出台《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宣传提纲》,阐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关系,认为体力劳动是所有劳动的基础。可以说,新中国国家领导人对劳动教育的发展推进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发展也比较迅速和广泛。  这一时期,中国从苏联全面引进人才,同时吸收了许多苏联的教育学理论。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要还是按照苏联的体系进行,即重视农业生产劳动、工业生产劳动,并进行生产建设活动,强调共产主义精神,培养集体主义思想与观念,从而让人民深刻感悟劳动的内涵,培育集体主义道德观,充分带动广大人民的积极主动性,推进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  劳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体现在国家教育政策上。1949年12月,**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应着重为工农服务,……吸收大批工农干部及工农青年入学,培养工农知识分子干部。”教育政策提倡教育要结合大量的生产性劳动内容。此时劳动教育既是社会对国家干部、知识分子重要的培养方式,也是带动全体国民提升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通过农业、工业、手工业等体力性劳动,掌握一定程度的劳动技术,学习一定程度的劳动经验,同时通过亲身实践这一形式,对劳动的理解会更上一个层次。同时,劳动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创造出一定的社会财富,响应了国家建设的号召。劳动教育在当时不只是一种素质培育手段,更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有效渠道。  学校也十分重视劳动教育,这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主流发展方向分不开。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增加的主要是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为国家建设所用,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学校加强劳动教育,一是在价值观培养、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的提高上产生推进作用,二是为了学生在学校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农业劳动或工业劳动。  1950年,我国**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指出,教育事业的发展务必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具有科学技术理论文化知识的人为目标,同时受教育者需掌握社会主义建设下的先进机械设备等操作技能,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人才,并开始改革高等学校准入制度,吸收工农干部、青年进入学校学习,以期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人才。  为了使这一政策得到贯彻,高教部对全国高等院校教学内容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加上了生产实习的内容,加强了知识教育与工农业生产劳动的联系。1955年5月,全国文化教育工作会议对《举办业余高等教育》这一社论高度赞同,同时会议也明确指出,函授和夜大的举办对国家教育有重要推动作用,它不仅让我国干部获得极重要的理论学习机会,也给本身处于社会实践中的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反馈。中学的课程以及教学也要与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紧密结合,同时为了推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教学中更加重视实验,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参与,能够使理论与实践内容更加融会贯通。《中学暂行教学计划》也规定:“课外自修、生产劳动、文娱活动以及社会服务,应有计划地配合正课进行”,学校主动安排学生参与劳动生产,达成“学以致用”“学劳结合”的新局面。《关于学生从事生产劳动宣传提纲》规定,知识教学与劳动实践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完成学业之后都需要参加适当的生产活动。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