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6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8.5(7.0折) 定价  ¥5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74423
  • 条形码:9787020174423 ; 978-7-02-01744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本书特色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整体简介: ★ 当代诗学研究名家葛晓音、莫砺锋等集体打造。 ★ 内文双色印*,版式疏朗悦目;配有精美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 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编校精良。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是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邀请当代中国诗学研究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注评的一套诗歌鉴赏丛书,共八册。其中葛晓音注评的《唐诗鉴赏》、莫砺锋注评的《宋诗鉴赏》各200首,赵敏俐注评的《先秦两汉诗鉴赏》、钱志熙注评的《魏晋南北朝诗鉴赏》、张晶注评的《辽金元诗鉴赏》、左东岭注评的《明诗鉴赏》、蒋寅注评的《清诗鉴赏》、张福贵注评的《现当代诗鉴赏》各100首。丛书在编选体例上贯彻“通古今之变”的大历史视野,将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贯通选析;在鉴赏上追求“道艺不二”的阐释策略,努力揭示每首名诗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魅力。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内文双色印*,版式疏朗悦目。书中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阅读这套丛书不仅能够领略中国诗歌中的奇葩异卉,而且能够洞悟如何分析一首好诗的金针秘笈,从而走进中国诗歌的殿堂。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书目: 先秦两汉诗鉴赏 赵敏俐 注评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钱志熙 注评 唐诗鉴赏 葛晓音 注评 宋诗鉴赏 莫砺锋 注评 辽金元诗鉴赏 张 晶 注评 明诗鉴赏 左东岭 注评 清诗鉴赏 蒋 寅 注评 现当代诗鉴赏 张福贵 注评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是“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中的一种,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有名教授钱志熙先生编选、注评。钱志熙先生是当代学者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绩的学者,发表、出版过诸多相关研究论文和论著,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演变了然于心,且精于诗歌创作之道。本书选诗100首,囊括了这一历史时段诗歌精华,作者简要的评析尤其精彩,能够很好地引导普通读者品味中古时期五言诗、乐府诗等作品的艺术风神。 【金句】 1.进入魏晋南北朝,……中国诗歌史进入以文人为主体的发展历史。——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前言》 2.诗歌是用来表现人们因现实生活而刺激出来的激情,是表现壮美或优美的事物,平淡的日常生活或者缺少个性的普通人物,是不太受到诗人关注的。——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前言》 3.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昂,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隋书·文学传序》 4. “越陌度阡”这四句,款曲尽出,写出一种恩义,超越单纯的政治利用的关系。——钱志熙《曹操<短歌行>鉴赏》 5.阮诗寄托虽深,但修辞一本汉魏诗之明朗生动,不为艰晦之辞,藻饰之语,意虽深而语不游移。……即形象本身的鲜明与寄托的遥深互相玉成。——钱志熙《阮籍<咏怀诗>鉴赏》 6.此诗是陶诗平淡和谐境界的代表作。在这里,诗人以*为淡泊,差不多接近于“无我”的心境去体悟自然。那样的心境,即使对于陶渊明来讲,也是难得有的一种体验。——钱志熙《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五鉴赏》 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8.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曹植《杂诗七首》其一 9.目送飞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四 10.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十三首》其一 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诗》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整体简介: ★ 当代诗学研究名家葛晓音、莫砺锋等集体打造。 ★ 内文双色印刷,版式疏朗悦目;配有精美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 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编校精良。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是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邀请当代中国诗学研究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注评的一套诗歌鉴赏丛书,共八册。其中葛晓音注评的《唐诗鉴赏》、莫砺锋注评的《宋诗鉴赏》各200首,赵敏俐注评的《先秦两汉诗鉴赏》、钱志熙注评的《魏晋南北朝诗鉴赏》、张晶注评的《辽金元诗鉴赏》、左东岭注评的《明诗鉴赏》、蒋寅注评的《清诗鉴赏》、张福贵注评的《现当代诗鉴赏》各100首。丛书在编选体例上贯彻“通古今之变”的大历史视野,将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贯通选析;在鉴赏上追求“道艺不二”的阐释策略,努力揭示每首名诗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魅力。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内文双色印刷,版式疏朗悦目。书中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阅读这套丛书不仅能够领略中国诗歌中的奇葩异卉,而且能够洞悟如何分析一首好诗的金针秘笈,从而走进中国诗歌的殿堂。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书目: 先秦两汉诗鉴赏 赵敏俐 注评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钱志熙 注评 唐诗鉴赏 葛晓音 注评 宋诗鉴赏 莫砺锋 注评 辽金元诗鉴赏 张 晶 注评 明诗鉴赏 左东岭 注评 清诗鉴赏 蒋 寅 注评 现当代诗鉴赏 张福贵 注评 中国是诗的国度,追求“诗意人生”是一代代中国人的美好理想,名家选名诗,是中华诗国优良的诗教传统。选诗既选艺术的创新创造,也选诗人的立德立心。这套丛书的八位作者,都是享誉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领域的名家,教书育人堪为楷模,道德文章蔚为表率。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虽是一套诗选,但其中所蕴含的深湛学术功底、睿智学术眼光,不啻为一套精粹的学术读本。相信“新选中国名诗 1000 首”丛书的出版,必将得到读者朋友的热烈欢迎。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目录

目录

前言001

魏诗(二十四首)

曹操(四首)

蒿里行001

短歌行005

却东西门行009

苦寒行012

王粲(二首)

七哀诗(其一)017

七哀诗(其二)021

刘桢(一首)

赠从弟诗三首(其二)024

陈琳(一首)

饮马长城窟行 027

徐幹(一首)

室思诗(其三) 031

繁钦(一首)

定情诗033

曹丕(二首)

燕歌行二首(其一)039

杂诗二首(其二)044

蔡琰(一首)

悲愤诗 047

曹植(六首)

送应氏诗二首(其一)059

薤露行061

名都篇064

白马篇069

杂诗七首(其一)072

赠白马王彪诗七章074

阮籍(四首)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086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三)089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八)092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九)095

嵇康(一首)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四)098

晋诗(二十六首)

傅玄(一首)

苦相篇103

张华(二首)

情诗五首(其三)107

情诗五首(其五)109

潘岳(一首)

悼亡诗三首(其一)112

陆机(三首)

拟明月何皎皎诗 117

招隐诗120

班婕妤123

绿珠(一首)

懊侬歌 126

左思(四首)

咏史诗八首(其一)128

咏史诗八首(其二)132

咏史诗八首(其五)134

杂诗137

张协(一首)

杂诗十首(其一)139

刘琨(一首)

扶风歌142

王(一首)

杂诗148

郭璞(三首)

游仙诗十九首(其一)151

游仙诗十九首(其三)156

游仙诗十九首(其五)158

湛方生(一首)

天晴诗163

陶渊明(七首)

停云诗四章165

和郭主簿诗二首(其一)169

归园田居诗五首(其一)172

饮酒诗二十首(其五)176

杂诗十二首(其二)179

咏贫士诗七首(其一)181

读山海经诗十三首(其一)183

宋诗(十三首)

谢灵运(四首)

登池上楼诗187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191

过白岸亭诗194

石门岩上宿诗200

鲍照(七首)

代东门行203

代陈思王京洛篇207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一)210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四)213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215

拟古诗八首(其三)216

拟古诗八首(其六)218

陆凯(一首)

赠范晔诗222

江淹(一首)

陶征君田居224

南齐诗(七首)

谢朓(五首)

游东田诗 227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229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234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236

玉阶怨239

王融(一首)

江皋曲242

张融(一首)

别t诗244

梁诗(八首)

沈约(二首)

石塘濑听猿诗245

别范安成诗246

柳恽(一首)

江南曲249

吴均(一首)

山中杂诗三首(其一)251

何逊(二首)

从镇江州与游故别诗 253

与胡兴安夜别诗255

王籍(一首)

入若邪溪诗 258

王褒(一首)

燕歌行261

陈诗(三首)

阴铿(一首)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诗265

徐陵(一首)

关山月二首(其一) 268

江总(一首)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270

北齐诗(三首)

斛律金(一首)

敕勒歌273

萧悫(一首)

秋思诗275

卢思道(一首)

从军行 277

北周诗(四首)

庾信(四首)

奉和山池诗281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十七)283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二十六)286

寄王琳诗287

隋诗(五首)

薛道衡(二首)

昔昔盐 291

人日思归诗295

杨素(一首)

出塞二首(其一)297

杨广(一首)

夏日临江诗300

无名氏(一首)

送别诗 302

南北朝乐府歌辞(十首)

无名氏(十首)

子夜歌四十二首(其七)305

子夜歌四十二首(其九)306

子夜歌四十二首(其十一)307

子夜歌四十二首(其三十六)308

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选四) 308

长干曲 311

西洲曲312

陇头歌辞三曲316

折杨柳歌辞五曲(其二)317

木兰诗318


展开全部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节选

魏诗 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灵帝时任议郎,献帝初参加讨伐董卓。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自任大将军、丞相,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操在政治上强调唯才是举,打破门第限制,周围笼络了一大批才士,是建安文学的盟主。本人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词,今存二十一篇。钟嵘《诗品》说:“曹公古直,甚有苍凉之句。” 蒿里行〔1〕 关东有义士〔2〕,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3〕。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4〕。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5〕。淮南弟称号〔6〕,刻玺于北方〔7〕。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8〕。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释 〔 1 〕蒿里行:《蒿里行》和《薤露歌》原为汉乐府中挽歌词。《蒿里》用于挽士大夫庶民,《薤露》用于挽王公贵人。曹操这一首,据《宋书·乐志》载入相和曲中。曹操作此二章,哀伤董卓之乱、旧京沦丧及诸侯兴兵讨卓败绩之事,仍然使用汉挽歌原来的作法:其《薤露歌》中说“杀主灭宇京”,正是哀挽王公贵人之意;而本首则伤“万姓以死亡”,正是挽士大夫庶民之意。这一点古人评此诗如张玉穀《古诗赏析》等已指出。 〔 2 〕关东:汉魏时期指函谷关以东。义士:勇于赴义之士,这里是指当时联盟起兵讨伐董卓的关东各路诸侯。 〔 3 〕“初期”二句:孟津,一本作“盟津”,在今河南洛阳孟津区,相传周武王伐纣,大集于孟津。咸阳,秦都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古人也常用来直接指汉朝都城长安。清人闻人倓《古诗笺》注:“《尚书》:‘惟十有三年,大会于盟津。’又:‘乃心罔不在王室。’”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以上二句是说本来期望团结群雄,象周武王会合诸侯,吊民伐罪;初心是要直捣洛阳,象刘邦、项籍之攻入咸阳。两句都是用典,非实叙。”但据《后汉书·袁绍传》载,曹操建安元年上书朝廷,其中叙述到初平元年会合诸侯讨董卓的事情时说:“遂引会英雄,兴师百万,饮马孟津,歃血漳河。”可见曹操这两句,同时也是实叙的。 〔 4 〕踌躇:即犹豫。雁行(hánɡ):飞雁的行列。《太平御览》卷三百五十一引曹髦佚句:“干戈随风靡,武骑齐雁行。”闻人倓《古诗笺》注引《战国策》:“韩之于秦,居为隐蔽,出为雁行。”这一句是形容诸侯军队列阵以待,却又踌躇观望。 〔 5 〕嗣还:即嗣后,其后不久的意思。自相戕:自相残杀。指讨董诸侯因为势利之争,出现矛盾,*后相互兼并,他们之间反而发生战争。 〔 6 〕淮南弟:指袁术。他是讨董诸侯盟主袁绍的弟弟,是其中势力较大的一路诸侯。袁术改汉九江郡为淮南,治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建安二年(197),袁术称帝于寿春。 〔 7 〕“刻玺”句:这一句是接着上一句,说袁术称帝之事。《后汉书》等记载袁术称帝,并要夺孙坚拾得的汉帝玉玺。闻人倓《古诗笺》用此说。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认为此句是指“初平二年,袁绍谋立刘虞为天子,刻作金印”。刘虞在幽州,汉末治理北方,甚得民心。两说可并存。但两说句法不同,如果“刻玺”句是接着前句继续说袁术称帝的事情,句法较顺。如果一句说袁术,一句说袁绍,则是一种两截的句法。刻玺,雕刻玉玺。 〔 8 〕“铠甲”二句:上句“铠甲生虮虱”是指将士苦于征战之久,下句“万姓以死亡”指百姓因战乱而大量死丧。 鉴赏 《蒿里》《薤露》原为汉挽歌,曹操作此,仍遵《薤露》挽王公贵人,《蒿里》挽士大夫庶人之意。可见其善取法于乐府。但是此诗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挽歌,而是感伤时事的激愤之作,也是哀切之辞,其中反映了曹操身上具有的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 首四句写关东诸侯兴兵讨董卓等群凶,如武王举伐纣之师,与诸侯会盟于孟津,共为勤王之事。所以这四句写诸侯起义师讨逆,很有气势,原有一种正义之师的意味。但接下来的四句突然地转折,写诸侯虽然共举大义,却又各怀私心,军虽合而力不齐,其中有些人等待观望,没有统一发兵。会盟讨董的大军,列阵如雁行,却又踌躇迟回。如此则其战绩如何可知矣!非但如此,续后还发生种种势利之争,乃至于自相残杀!令人痛心之极。于中袁术虽为盟主袁绍之弟,但却*先暴露借讨董卓以谋取天下的野心,妄刻玉玺,称帝淮南。致使兵连祸结,万姓死亡!董卓之乱,再加剧了诸侯自相残杀,袁氏谋逆称帝,战乱频仍难歇。结果受害的当然是天下的百姓了。 此诗的特点,是直陈事实,毫不修饰,语言朴素,但极有力量。它不仅有极具概括的叙述性语言,如“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之类,也有取譬或描写细节极生动的句子,如形容军合力不齐,则曰“踌躇而雁行”;写兵连祸结,则曰“铠甲生虮虱”,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后四句,写白骨暴露于野,生民百仅遗一,怵目惊心,天下祸乱之极,无过于此。作者之所以能够写出这种效果,当然是他亲身经历其中,从长期的愤懑与冷静观察之中,对这场关于汉室命运的祸乱有很深刻的了解。所以,此诗虽是短篇,却再现了很重大的历史事变。 此诗的成功,从艺术上说,一方面是由于曹操写作艺术的高超,他观察深刻明白,情感深沉丰富,并能充分表达。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掌握汉乐府朴素生动的叙事艺术,并加以发展。这种乐府叙事抒情之法,是曹操*所擅长的。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作者简介

钱志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研究,出版过《中国诗歌通史·魏晋南北朝卷》《魏晋诗歌艺术原论》《汉魏乐府艺术研究》《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唐诗近体源流》《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李白诗选》等著作10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