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刑事证据法学(第三版)(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刑事证据法学(第三版)(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作者:王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12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62.5(8.0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69.4(8.9折)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刑事证据法学(第三版)(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310336
  • 条形码:9787300310336 ; 978-7-300-3103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刑事证据法学(第三版)(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的理论体系设置紧紧围绕刑事证据法律规范来展开,删除了传统证据法学常常论述的不直接从属于刑事证据法的内容。首先,按照较为完善的或者理想的刑事证据法典所应当规范的内容来设计本书的理论体系。如刑事证据规则、刑事证据的种类、刑事证据的分类、事证明主体、刑事证明对象、刑事证明责任、刑事证明标准、刑事证明环节等。其次,区分侦查程序中的证据问题与审判程序中的证据问题,不再探讨收集刑事证据的所应当遵守的刑事诉讼程序或者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各种证据调查方法。*后,区分侦查学中的证据问题和刑事证据法学中的证据问题,既不从侦查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刑事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问题,也不再运用哲学、侦查学、逻辑学、法医学、鉴定学、物证检验学、心理学等非法学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刑事证据法问题。就理论体系的总体框架而言,本书包括总论、刑事证据论、刑事证明论三个组成部分。本书分为三编,分别为总论、刑事证据论、刑事证明论,全书共十四章,对刑事证据的基础理论,实务问题都进行了论述。本书在研究的深度、创新性和反映学术前沿的动态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刑事证据法学(第三版)(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目录

**编 总 论
**章 刑事证据法学概述 3
**节 刑事证据法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对象 3
第二节 刑事证据法学的理论体系 10
第三节 刑事证据法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39
**节 人类社会早期的神示证据制度 39
第二节 大陆法系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43
第三节 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48
第四节 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51
第三章 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62
**节 刑事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 63
第二节 刑事证据制度的价值论基础 69
第三节 刑事证据制度的程序正义论基础 72
第四节 刑事证据制度不同理论基础间体现的价值选择与权衡 76
第四章 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 82
**节 无罪推定原则 83
第二节 证据裁判原则 88
第三节 自由心证原则 93
第四节 直接言词原则 99
第五节 忠实于事实真相原则 107
第五章 刑事证据规则 114
**节 刑事证据规则概述 114
第二节 国外主要证据规则 118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证据规则 145
第二编 刑事证据论
第六章 刑事证据概述 173
**节 刑事证据的概念 173
第二节 作为定案根据的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 178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 186
第四节 刑事证据的主要功能 191
第七章 刑事证据的法定种类 194
**节 刑事证据的法定种类概述 195
第二节 物 证 195
第三节 书 证 199
第四节 证人证言 202
第五节 被害人陈述 211
第六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214
第七节 鉴定意见 222
第八节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227
第九节 视听资料 231
第十节 电子数据 235
第十一节 专门性问题的报告和事故调查报告 239
第十二节 其他证据种类探讨 242
第八章 刑事证据的理论分类 247
**节 刑事证据的理论分类概述 247
第二节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249
第三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252
第四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254
第五节 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和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 257
第六节 刑事证据的其他理论分类 259
第三编 刑事证明论
第九章 刑事证明概述 265
**节 刑事证明的概念与特征 265
第二节 刑事证明的理念 270
第三节 刑事证明的体系与模式 272
第十章 刑事证明主体 276
**节 刑事证明主体概述 276
第二节 刑事证明主体的范围 279
第十一章 刑事证明对象 285
**节 刑事证明对象概述 285
第二节 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 286
第三节 作为刑事证明对象的实体法事实 290
第四节 作为刑事证明对象的程序法事实 293
第十二章 免证事实 296
**节 免证事实概述 296
第二节 推 定 297
第三节 司法认知 303
第十三章 刑事证明责任 310
**节 刑事证明责任的含义与性质 310
第二节 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 315
第三节 两大法系刑事证明责任 322
第四节 我国的刑事证明责任 327
第十四章 刑事证明标准 333
**节 证明标准的概念 333
第二节 历史上存在过的几种证据制度的证明标准 336
第三节 关于证明标准性质的理论探讨 337
第四节 诉讼证明标准的多元化 340
第五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证明标准 344
第六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证明标准 347
第七节 我国的刑事证明标准 349
第十五章 刑事证明环节 359
**节 证明的准备 359
第二节 举 证 364
第三节 质 证 370
第四节 认 证 385
展开全部

刑事证据法学(第三版)(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节选

前 言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由于奉行证据裁判主义,案件事实需要由刑事证据加以证明,因此,理论界普遍将刑事证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的基础和核心。尽管刑事证据制度如此重要,但是我国刑事证据立法一直比较滞后。一方面,立法机关没有制定单独的刑事证据法,而是在制定刑事诉讼法时以专章的形式规定刑事证据制度。另一方面,在刑事诉讼法中,与刑事证据制度直接相关的法律条文不仅在数量上非常有限,而且在内容上非常粗疏。在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部刑事诉讼法典之后,虽然我国刑事证据立法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在立法机关秉承宜粗不宜细、宁简勿繁的立法指导思想的情况下,这部刑事诉讼法典在证据这一章关于刑事证据的规定只有区区7个条文。而且,这7个条文只是对证据的概念、种类、取证原则、证人作证等几个少数问题作出了比较粗疏的规定,而一系列能够反映现代法治理念和刑事诉讼规律的刑事证据制度都付之阙如,对诸如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刑事推定等都缺乏规定。尽管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对1979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但是立法机关主要是集中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收容审查、免予起诉、侦查管辖、庭审走过场等,而在刑事证据制度方面只是做了细微的调整,基本沿袭了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仍然没有解决刑事证据立法严重滞后的问题。实践证明,滞后的刑事证据立法不仅无法满足刑事司法改革的需要,而且给刑事司法带来一系列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系统解释散见在《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刑事证据制度,为刑事证据立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证据法研究所于2007年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国内**部以《刑事证据法学》为名的证据法学教材,并将其纳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之中。为了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和刑事证据制度,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经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于2010年6月13日联合制定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从而拉开了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大幕。为了解决刑事证据立法匮乏所带来的诸多难题,同时吸收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证据制度部分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不仅首次从立法层面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而且增加了三种证据种类,明确了控方的举证责任和证据确实、充分的条件,完善了证人保护制度,新增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证人作证补偿制度、证人拒绝作证制裁制度、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等。2012年年底,公安部、*高人民检察院和*高人民法院分别颁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及*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证据制度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为了充分反映以上刑事证据制度改革成果,深刻揭示刑事证据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吸收理论界的*新研究成果,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事诉讼法研究所和证据法研究所对**版的《刑事证据法学》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与完善。长期以来,尽管滞后的刑事证据立法无法满足司法实践和司法改革的迫切需要,但却为刑事证据法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围绕我国刑事证据立法与司法存在的各种问题,理论界在研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证据法学理论与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如何构建一套完善的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体系以及刑事证据规则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讲,伴随着大量关于刑事证据的专著、教材、论文的不断涌现,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已形成繁荣的学术景象,并成为诉讼法学乃至整个法学领域中的一个亮点。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国对于传统刑事证据法学理论的反思尚未结束,理论界对于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的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以及如何借鉴域外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仍然存在明显分歧。而在缺乏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的情况下,大多数研究者的视角总是停留在如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来改革我国刑事证据制度这个层面上,很少考虑如何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刑事证据法学知识的增长。尤其是在理论界长期以来纠缠于证据学与证据法学之间、游离于法学与自然科学之间以及徘徊于证据法学与程序法学之间的情况下,理论界不仅对许多*基本的刑事证据法学概念与理论都存在广泛争议,而且尚未形成权威的、科学的并且得到普遍认同的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体系。与此同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刑事证据制度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一是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将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适用与改革。二是*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围绕2018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分别制定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刑事证据立法作出了*新的解释。三是为了解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人民法院和*高人民检察院等通过新的司法解释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出了更加全面而系统的规定,如*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于2017年6月20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11月27日印发的《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 前 言3 据规程(试行)》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关于“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反映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新发展变化,继续探索我国刑事证据立法与司法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吸收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刑事证据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智力支持,推动刑事证据法学这门学科的独立化进程,我们本着证据法学与证据学、程序法学相区分的理念,按照相对纯粹的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体系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的第二版《刑事证据法学》作出全面而系统的修改与完善。本书撰稿人分工如下(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王 超:**章、第五章、第十三章;史立梅:第二章、第十一章;孟 军:第三章、第四章;印 波:第六章;杨 雄:第七章、第八章;雷小政:第九章;何 挺:第十章;肖 萍:第十二章;廖 明: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全书由王超教授统一修改定稿。尽管各位撰稿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是书中的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在以后修订时加以改正和完善。(主编电子邮件:wangchao@bnu.edu.cn)本书第三版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及其编辑的鼎力支持,在此深表谢忱。王 超2022年6月

刑事证据法学(第三版)(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作者简介

王超,男,河南省罗山县人。1997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8月至2000年9月在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检察院从事反贪、公诉工作。2003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证据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曾经挂职担任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主要从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反腐败研究。曾在《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法学评论》《法商研究》《现代法学》《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著《中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启蒙与转型》《排除非法证据的乌托邦》《刑事审级制度的多维视角》《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与构造》《警察作证制度研究》《刑事诉讼法学习小词典》,合著《21世纪的中国检察制度研究》《刑事司法环境研究》《刑事证据的定量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研究》《刑事诉讼言词证据:程序与规则》《〈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中国的贯彻》等,共计20余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课题10余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