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现代转向: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现代转向: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

作者:卜玉华著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5.0(7.5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现代转向: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7363870
  • 条形码:9787107363870 ; 978-7-107-3638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现代转向: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作为新中国个自觉扎根中国大地和民族文化传统、吸收转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理论,具有中国特色并以代表作英译本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当代中国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由叶澜教授首创并持续主持至今近40 年,正式命名面世也将近20 年。这个中国的教育学派已形成核心人物、研究梯队、原创成果、中国教育学研究之路等“人·学·事”综合的学术共生体。本套丛书从多个角度对此做了专题探究和系统表达。 本套丛书围绕学派“代”创始人叶澜的教育思想,由学派“第二代”的核心成员,分别从理论基石的概念生成、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形上之维的元研究、生命自觉的教育价值、现代转向的学校改革、成己成人的教师发展、天地人事的终身教育、理性诗意的美学意蕴以及学派创建的生成史等9 个角度,做了专题式的系统诠释和深化推进。这是学派两代人之间学术生命力的贯通与绵延。它既呈现出当代中国教育学学派创始人教育思想“综合/复杂”的通学性,也体现出一个有意识地自觉原创、自为自强的中国学派之学脉传承与创新,还预示着“中国学派”发展强大的生生不息的“学术明天”。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现代转向: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叶澜,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是首套论述和阐发创生于中国本土的教育学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叶澜教育恩想的大型丛书,重在探讨叶澜如何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与发展为背景,以“新基础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创造和重建适应当代中国教育需要的本土化教育学体系”为目标,关注人的生命发展,重视实践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创建具有中国立场、中国传统、中国风格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过程,尤其关注她建构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思想体系及其对中国教育学的独特贡献。  《现代转向: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是丛书的第4卷,聚焦叶澜学校变革思想,重点阐述了学披变革思想的两大基础、形成过程、根本观念、主要组成部分、实践转化与创生过程、当代贡献与末来走向等,力图为关注或研究叶澜教育思想及其精髓和实质的学人提供参考,更为当代中国教育学理论的科学发展提供一种参照。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现代转向: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 目录

**章 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的两大基础及研究宗旨
一、叶澜其人其学
二、叶澜学校变革思想与其两大基础的关系
(一)与“新基础教育”的关系
(二)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关系
三、叶澜开展学校变革研究的宗旨及其伦理学意蕴
(一)双螺旋宗旨:“成人·成事”
(二)终极价值:生命成长
(三)叶澜学校变革宗旨的德性伦理学意蕴

第二章 叶澜学术生涯及其学校变革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叶澜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基础教育情结的萌芽(1946-1980年)
(二)教育基本理论核心思想的初成期(1980-1990年)
(三)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前期经验(1990-1994年)
二、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的发展与成型期
(一)“新基础教育”探索期的学校变革经验及思想(1994-1999年)
(二)“新基础教育”发展期的学校变革研究(1999-2004年)
(三)“新基础教育”成型期的学校变革经验及思想(2004-2009年)
三、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的多态成型期
(一)必不可少的前奏:成型学校的自主扎根(2009-2012年)
(二)系统发展的实践态:学校生态区、全国共生体和地方组织机构的成立(2012-2021年)
(三)三层共生的理论态:教育学理论、教育理论和学校教育理论之成型(2012-2021年)
本章小结: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的内在结构

第三章 叶澜学校教育思想的根本观念
一、同归原点,寻找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义化根脉
(一)从“生命”“实践”续接中国文化传统
(二)为中国学校变革寻找文化传统之根的缘由
二、回归原点,解读“生命”的教育学内涵
(一)生命是个未定型的、充满着不确定性的事情,需要相信生命
(二)生命是个麻烦的事情,需要向内用力,向高处提升
(三)生命是有强度的,也是有温度的
(四)生命成长具有层次性,需要以生命自觉为旨归
三、回归原点,解读“实践”的教育学内涵
(一)叶澜眼中的“实践”指什么
(二)叶澜德性伦理学实践观的具体表现
(三)“生命·实践”的内在关联与生成
本章小结:叶澜教育思想根本观念的德性伦理学气质及其现实意义
……
第四章 叶澜对当代中国学校变革性质、目标与任务的判断
第五章 叶澜对学校转型性变革的内生路径之探究与认识
第六章 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的基本特征、当代贡献与未来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现代转向: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 节选

  四是创造了“研究性变革实践”的研究方式,促进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共同面对问题,共同研究,以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她对这种研究方式内涵的解释是:它是“渗透着研究因素,以实现教育变革和教育发展为指向的日常教育实践;它是一种内含着变革理论并将其贯穿全程的变革实践;是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创造、持续进行、不断反思、尝试重建,从而具有生成新型的实践和理论内生力的变革实践”②。同时,她还指出这种实践不同于从国外引进的行动研究。当然,具体不同在哪里,她并未作进一步的解释。  总体上,相比于探索性阶段的研究,这一阶段进展主要表现为整体和深化。“整体”主要体现在研究单位把学校作为基本单位开展研究,而且在理论层面对现代型学校内涵的理解有了整体框架。“深化”表现为前一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此阶段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比如,在课堂教学的深化认识上,回答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在价值层面要追求什么,在过程机制上有何要求,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是什么。再比如,对教师发展问题的认识,从教师的职业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关系、变革中教师的身份转换要求以及教师开展变革研究的方式都作了更为深入的阐述。  当然,相比较第三阶段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在这个阶段,教师队伍整体建设、学校组织和制度更新、学校发展机制建设,以及学校是变革的基本单位,学校领导与管理、教学、班级等领域的内在关系,以及每个学科教学的系统化改革方面,都未纳入研究视域中来,因此,学校整体转型性研究的任务尚需继续深化。  (三)“新基础教育”成型期的学校变革经验及思想(2004-2009年)  1.研究概述  2004年5月开始,“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完成“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研究成果结题的同时,便开始规划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在此阶段,叶澜意识到这些试验学校虽然在改革中取得明显进步,但距理论上所勾勒的现代型学校理想内涵而言仍然有一段距离。她说:“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对学校转型变革中,学校管理改革的研究还未深入,学科教学及班级建设的改革大多停留在试验学校的部分班与骨干教师层面,因此未能呈现学校整体转型的形态。在理论上虽有重要突破,也未形成整体系统的专著,改革的路径因其本身还未完成、研究精力又集中在改变实践上,故尚未深入研究和提炼。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决定开展‘新基础教育’第三阶段研究。”①  这一阶段研究的开始是以一系列战略调整为标志的。首先是研究目标的调整,期望试验学校在全局、整体、系统的意义上呈现出新型学校的内涵与形态,而不是局部,也不是部分。研究队伍的组织上也作了调整:一是缩小试验学校的地域分布和数量,以前一阶段研究中相对发展较快,校长、教师积极性高,且已形成一些“新基础教育”意义上的骨干力量的学校为主。二是华东师大课题组的扩充,即这一时期叶澜所指导的一些博士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实践对话的能力,加入了课题组。其次是研究重心由原来的教学改进和班级建设层面,转向了学校领导与管理层,意在通过提高学校管理层策划、领导、推进自身和学校整体改革的意识与能力,来实现学校转型和转型后的持续发展。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新基础教育”形成了自己的学校转型性管理变革理论,包括:新型学校整体形态理论、学校内部管理构架重建理论、学校教师发展理论和学校文化建设理论。此外,这一时期还形成了变革指导思想,即成事成人原则。叶澜提及:“走向以‘成人’为重心,用成人促成事,通过加强试验学校不同层面变革实践者的发展,即提高他们在原有5年经验积淀基础上主动参与、策划、创造、反思、重建的意识与能力,来促进并*终实现自己学校的转型。……如何创造条件,增加多种互动,提升变革实践者的内在发展需求和实践智慧,成了我在这一阶段研究设计策划中关注的深度核心问题。”①  第三阶段的研究由四个阶段组成:准备与整体策划阶段(2004年5月-2005年1月)、形态初建阶段(2005年1月-2007年1月)、开展“普查”打造“精品”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2月)和全面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5月)。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现代转向:叶澜学校变革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

王枬,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原理和教师发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余项,荣获国家及省部级教育科研奖励20余项。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