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铅锌矿中稀散金属回收与实践

铅锌矿中稀散金属回收与实践

作者:邓政斌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44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74.5(7.6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铅锌矿中稀散金属回收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122416339
  • 条形码:9787122416339 ; 978-7-122-41633-9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铅锌矿中稀散金属回收与实践 本书特色

稀散金属铟和锗矿产资源储量极其匮乏,是稀缺、有限、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选矿过程中提前富集铟、锗对后续的冶炼回收、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铅锌矿中稀散金属高效回收与实践》初步厘清了铅锌矿中稀散金属的资源分布情况,建立了载铟和载锗闪锌矿浮选理论体系,多角度揭示了稀散金属元素铟、锗晶格取代对主体矿物闪锌矿的物理化学性质、药剂作用机理及高效回收机制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研发绿色、高效、新型的载铟和载锗闪锌矿浮选药剂及稀散金属的综合回收提供科学依据。本书可供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冶金及材料等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及企业技术人员等阅读参考。

铅锌矿中稀散金属回收与实践 内容简介

1.稀缺专著,稀散金属回收方面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著作,可供研究资源回收的技术人员、研究浮选药剂研发人员、矿物加工方面的技术人员等参考。2.稀散金属是广泛用于电子、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领域的元素,是战略资源,研究其回收方法有较高的意义。本书的出版可为稀散金属开发利用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著作。

铅锌矿中稀散金属回收与实践 目录

第1章绪论001

1.1铅锌矿的分布及特点001

1.2铅锌矿的浮选研究现状003

1.3铅锌矿中稀散金属的分布及特点009

1.3.1铟资源的分布及特点009

1.3.2锗资源的分布及特点012

1.4稀散金属铟和锗载体闪锌矿的研究现状015

1.4.1铟和锗载体闪锌矿的单矿物研究015

1.4.2铟和锗载体闪锌矿的实际矿物研究017



第2章铟和锗载体闪锌矿的物性及表面构型020

2.1物理化学性质分析020

2.1.1多元素分析020

2.1.2显微图像分析021

2.1.3X射线衍射分析022

2.1.4润湿性分析022

2.2铟、锗和铁取代对闪锌矿表面构型的影响023

2.2.1计算方法与模型023

2.2.2几何优化与表面弛豫025

2.2.3能带和态密度分析027

2.2.4电荷密度分析029

2.2.5Mulliken电荷分析029

2.3铟、锗和铁取代对H2O在闪锌矿表面吸附的影响031

2.3.1计算方法与模型031

2.3.2H2O分子的吸附构型及吸附能032

2.3.3H2O吸附前后表面作用原子的态密度分析033

2.4本章小结036



第3章铟和锗载体闪锌矿的浮选行为038

3.1天然可浮性039

3.2捕收剂浮选040

3.2.1无活化剂浮选040

3.2.2活化浮选043

3.3无捕收剂浮选046

3.3.1松醇油用量046

3.3.2pH值对无捕收剂浮选的影响047

3.3.3活化剂对无捕收剂浮选的影响048

3.4本章小结049



第4章锌矿的抑制机理050

4.1石灰溶液中的含Ca组分分析050

4.2计算方法与模型051

4.3OH在铟、锗和铁取代闪锌矿表面的吸附机理051

4.3.1OH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构型及吸附能051

4.3.2OH吸附前后作用原子的态密度分析053

4.3.3OH吸附前后表面原子的Mulliken电荷分析055

4.4CaOH 在铟、锗和铁取代闪锌矿表面的吸附机理056

4.4.1CaOH 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构型及吸附能056

4.4.2CaOH 吸附前后作用原子的态密度分析060

4.4.3CaOH 吸附前后作用原子的Mulliken电荷分析062

4.5本章小结064



第5章硫酸铜对铟和锗载体闪锌矿的活化机理065

5.1硫酸铜溶液组分分析066

5.2Cu2 的吸附量067

5.3SEM-EDX分析068

5.4Cu2 和Cu(OH)2的作用构型071

5.4.1置换活化作用构型071

5.4.2吸附活化作用构型072

5.5本章小结083



第6章捕收剂在铟和锗载体闪锌矿表面的吸附机理085

6.1计算方法与模型086

6.2黄药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086

6.2.1黄药分子结构086

6.2.2铟、锗和铁取代对黄药吸附的影响087

6.3黑药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091

6.3.1黑药分子结构091

6.3.2铟、锗和铁取代对黑药吸附的影响092

6.4硫氮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095

6.4.1硫氮分子结构095

6.4.2铟、锗和铁取代对硫氮吸附的影响096

6.5活化剂与捕收剂的交互作用100

6.5.1置换活化对黄药吸附的影响100

6.5.2铜吸附活化对黄药吸附的影响101

6.5.3Cu(OH)2吸附活化对黄药吸附的影响102

6.6捕收剂的吸附量105

6.7本章小结106



第7章松醇油在铟和锗载体闪锌矿表面的吸附机理108

7.1松醇油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构型108

7.1.1计算方法与模型108

7.1.2吸附构型及吸附能109

7.1.3电荷密度及键的Mulliken布居值109

7.1.4松醇油吸附前后作用原子的态密度分析110

7.2SEM-EDX分析112

7.3红外光谱分析115

7.4动电位分析116

7.5本章小结117



第8章新型活化剂的研究及实践118

8.1新型活化剂对载体闪锌矿浮选的影响118

8.1.1活化剂用量对浮选的影响118

8.1.2pH对浮选的影响119

8.1.3活化时间对浮选的影响120

8.2新型活化剂的作用机理分析121

8.2.1接触角测定121

8.2.2疏水聚团行为121

8.2.3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122

8.3实际矿石试验124

8.3.1原矿性质125

8.3.2活化剂用量试验125

8.3.3pH值对浮选的影响127

8.3.4闭路试验128

8.4新型活化剂的工业应用129

8.4.1矿石的构造129

8.4.2化学成分分析129

8.4.3矿物种类组成分析130

8.4.4化学物相分析131

8.4.5铟的赋存状态131

8.4.6工业试验及应用132

8.5本章小结134



参考文献135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