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

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

作者:尤陈俊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21cm 页数: 431页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47.6(7.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330074
  • 条形码:9787301330074 ; 978-7-301-33007-4
  • 装帧:一般雅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 本书特色

清代有关“健讼之风“的记载与以往惯于强调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无讼”理念形成了某种反差,而有问题之处,思考即可生根发芽。本书将“健讼之风”的相关记载作为一种表达性现实而非客观真实,重思了其产生的政治与社会背景及具备的预期功能,逻辑架构清晰明确,兼具学术深度与广度。同时,丰富翔实的史料文献与故事,平实细腻的文笔,以及作者独到的理论关怀,都带来了对清代社会中诉讼相关人的生态与心态的沉浸式体验,使得本书丰富而生动,具备很强的可读性。 从跨越二十年的研究积累中,滤出从历史角度对“诉讼与社会”这一主题的思考,并打磨成一本学术专著,对于作者而言,本书是一种见证与记录,对于读者而言,则是一次丰富而有趣的旅程。

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和社会实践向度的不同视角,对历史文献中那些关于“健讼之风”的书写展开分析,将其视作一类充斥着权力关系的话语,认为此种话语所展现的更多是一种表达性现实,而不能被直接当作对其时历史社会现状的完全如实反映,追问主要是哪些主体基于何种目的对“健讼之风”进行书写,并对此种话语加以传播,以及为了强化“健讼之风”话语的某些预期功能,这些主体又运用了其他哪些话语来加以配合,采取了哪些在其看来有针对性的实践行动。

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 目录

导论
**节 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章 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节 对思维框架及其概念使用的检讨
第二节 范式检视与方法调整

第二章 儒家道德观作为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
**节 儒家伦理准则与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沟通
第二节儒家道德观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气质模塑途径
第三节文明类型与儒家道德观视野中的“健讼之风”
第四节迈向文明类型变迁视野的反思

第三章 “厌讼”幻象之下的“健讼”实相?
**节 宗族族谱与文人日记中的争讼记载
第二节 官员们眼中的词状纷繁景象
第三节 词状的分类构成
第四节 明清地方官府面临的词讼压力
第五节“鼠雀细事”及其讼争之物
第六节“诉讼社会”的区域错综性


第四章 “讼费高昂”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
**节 清代关于“讼费高昂”的笼统描述及其印象流传
第二节 清代诉讼费用具体数额实况
第三节 在无度和有度之间:清代的司法陋规名目及其收取数额
第四节 “讼费高昂”话语所蕴含的主客观意涵
第五节 “讼费高昂”话语所反映的表达性现实

第五章 讼费压力下的诉讼策略与经济理性
**节 对学界以往观点的检讨
第二节 词讼繁滋皆因讼棍胥吏百端煽惑?
第三节 当事人一方在其内部由众人分摊讼费
第四节 “官司打半截”诉讼策略具有的某种经济理性
第五节 诉讼策略对讼费“高昂”程度的某种消解

第六章 财政制约与简约型司法体制下的“健讼之风”问题
**节 清代州县衙门的理讼能力
第二节 因循运作的清代简约型司法体制
第三节 清代司法体制背后的财政制约因素
第四节 从民国看清代
第五节 “制度资源”的因循固封

第七章 州县官实际任期变化趋势对“健讼之风”的影响
**节 “判决确定力观念的不存在”的学术解释力再审视
第二节 新官上任与州县衙门所收词状数量高峰的到来
第三节 州县官实际任期逐渐缩短的总体趋势
第四节 州县官实际任期缩短背景下强调本地“健讼之风”的多层用意
第五节 “制度资源”对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大趋势的总体回应
能力


第八章 健讼之风与“讼师贪利”形象的多重建构
**节 清代官方对贪利讼师形象的整体刻画与渲染
第二节 实虚之间:贪利讼师形象的案例原型与文学创造
第三节 清代讼师案例中所见的代写状词收费情况
第四节 与官代书收费情况的比较
第五节 讼师收入水平的分化
第六节 通过讼师形象整体污名化的社会控制

第九章 “讼师恶报”话语模式的力量及其复合功能
**节 讼师与恶报:宋元明清不同类型文本中的叙事传统
第二节 “讼师恶报”的故事类型与话语模式
第三节 “讼师恶报”话语模式的复合功能
第四节 “讼师恶报”话语的力量及其局限性

结语

附录“案多人少”的应对之道:清代、民国与当代中国的比较研究

后记
展开全部

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 作者简介

尤陈俊,浙江永嘉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8年度),兼任《法学家》副主编,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文化、法律社会学、法律史、法学学术史、法学研究方法论。在《法学研究》、Modern China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有专著《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明清日用类书与社会日常生活》,编著《法学的11种可能:中国法学名家对话录》《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等,以及译著《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