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现代美学导论

作者:徐亮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5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3.7(8.9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代美学导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8067140
  • 条形码:9787308067140 ; 978-7-308-0671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现代美学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面传授现代美学知识精要为宗旨,内容包括:现代美学的绪论;西方和中国美学史精要;一般美学问题(美学对象、审美范畴等)的介绍;艺术美学的一般问题(性质、符号、分类和发展等);各门类艺术(含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电影、雕塑)的美学问题。

现代美学导论 目录

绪言:美学与现代美学
一、美学的诞生
二、美学与现代社会
三、什么是现代美学
四、美学的时代性和审美现象的稳定性

**编 西方美学的历史回顾
序言 西方美学的时期划分
一、美学与哲学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西方哲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三、西方美学发展的历史时期
**章 本体论时期的西方美学
**节 毕达哥拉斯学派
第二节 柏拉图
一、柏拉图的世界格局
二、柏拉图论美
三、柏拉图论艺术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
一、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亚里士多德美学对感性的辩护
三、亚里士多德美学对理性的维护
第四节 达·芬奇
一、作为第二自然的艺术观
二、在宇宙论框架中对人的感性的张扬
第二章 认识论时期的西方美学
**节 认识论哲学及其与美学的关系
一、笛卡尔对哲学的改变
二、美学与认识论哲学
第二节 鲍姆加敦
一、鲍姆加敦对美学的开创和维护
二、鲍姆加敦的主要美学命题——“感性认识的完善
三、鲍姆加敦美学的缺陷
第三节 阿贝·巴托
一、阿贝·巴托的艺术分类系统
二、阿贝·巴托的分类原则
第四节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一、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与美学
二、霍布斯
三、休谟
四、博克
第五节 康德
一、美的分析
二、美学在认识论框架中的合法地位
三、美的理想性的证明
四、现代主义美学基础的奠定
第六节 费希纳与心理主义、科学主义美学
一、对思辨哲学的质疑和美学的科学主义倾向
二、费希纳
三、阿恩海姆
四、门罗
五、科学美学的利弊

第三章 语言论时期的西方美学
**节 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及其对美学的影响
一、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
第二编 中国美学的历史回顾
第三编 一般美学问题
第四编 艺术的一般美学问题
第五编 各门类艺术的美学问题
展开全部

现代美学导论 节选

  1.显现意味着艺术有一个生长的过程  显现就是逐渐地显示。经过一个时间连续的过程,艺术的意义和味道由不清晰到清晰,逐渐显示出来。  这说明,所显现的东西不是事先决定好的,而是在显现过程中逐渐出现的。艺术家的创作冲动要通过艺术的符号操作得以实现,但是在实现之前,他并不知道作品的确切主题是什么,因为从创作冲动到作品,中间要经过与材料、符号难以数计的磨合,这种磨合绝对不是把艺术家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符号材料的过程;后者常常给他意想不到的惊奇,打开他的思路,从而引导他的主题逐渐走向明确,而其彻底明确之时,就是作品完成之际。实际上,很多艺术家甚至在创作完成后,仍然觉得作品有未竟之处。艺术创作既不应该,也不可能事先设想好一切。同样,艺术欣赏也是在一个时间连续的过程中逐渐地体会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在欣赏彻底结束前,欣赏者没有把握对作品作出明确的结论。欣赏者甚至在品味中发现了创作者本人也没有发现的意味,因为材料、符号自己会说话,有些要素摆放到一起所产生的效果,连创作者本人也没有意识到。  无论创作还是欣赏的过程,都是生长性的,都是产生新东西的过程。艺术有自己的生命。艺术家和观众的艺术活动就是加入到艺术的生命中去,参与孕育和完成作品。但这活动是创造性的,就是说,如果没有“去显现”这样一种活动,作品的要素是无法凭空出现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有机整体。  为了这种逐渐的出现,艺术家付出他们的智慧、直觉、想象力和判断,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充满期待、失落、惊奇等等情感的付出和收获;观众则要付出他们的欣赏能力,以及同样的智慧、期待、胸襟,收获他们期待中的享受。显现就是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过程。  正因如此,艺术家和观众才会对艺术抱有巨大热情和冲动。新的生命,这意味着一种意想不到但却激动人心的东西的来临。对这东西的期待是艺术*伟大的动力。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艺术家能够渡过如此艰难而漫长的创作生涯,却从未退却或感到不幸。尤其是那些终生对自己的创作感到不满的艺术家。例如米开朗琪罗,他的创作动力何在?米开朗琪罗为了创作罗马西斯廷教堂的壁画,花去八年时间。为了画其中的天顶画——著名的《创造亚当》等就在该教堂的天顶上——他歪斜着脖子工作了好多年,以致画成后他的脖子变歪了。当我们感谢他为艺术和后人牺牲健康而留下辉煌巨作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对于他而言,根本没有为他人作牺牲这回事。他纯粹是为了自己。事实上,艺术创造活动所获得的内心幸福是无法言传、不能替代的,也是常人从未体验过因而难以理解的。对于他,每一刻都有回报,即使暂时只是遗憾和痛苦,那也是为期待更激动人心的艺术新生命的享受所甘愿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包括期待的心情,只有在显现中才能获得。如果作品是事先决定好的,那么艺术创作就是一种纯粹的支出,创作者将因毫无所获而痛苦不堪。  2.显现意味着有一个潜在目的  显现总是有所期待的。这就像感光相片制作中的显影过程。被感光的相纸虽然仍是空白的,但已包含了一个成相的种子。这可以被称为一种潜在目的。因为在定影以前,艺术家并不确切知道它究竟怎样,却可以估计其轮廓。显影就是去把这潜在目的显示出来达致成相。  如果剧作家对某种性格特别着迷,要写一个剧本去显示他,他对于剧作家就是一个潜在目的。说他“潜在”,是因为在作品完成之前他只是一个可能性,并未被决定。剧作家必须设置情节冲突和场景。而且即使如此,剧作家也还不确切知道他怎样。剧作家只是设置了他出场的条件,其余事就要他自己去做了。不过潜在倾向已经有了,因为被设置的场景总是较利于这种性格出场的。剧作家对这种设置的效果有一种期待,尽管他并不确切知道会怎样。艺术家在创作中常说:“我所要的某种效果还没有达到。”这表明,尽管他目前还不能说出他要的效果究竟是什么(如能说出,他就把它创作出来了),但是他能作出否定性判断(眼下出现的还不是他想要的)。他的确有一个目的,不过这是潜在的。  3.显现意味着艺术活动具有随机性  显现的境界之所以是逐渐展开的,是因为艺术活动的随机性。前面提到的材料、符号与艺术家创作冲动的磨合,就是充满随机性的过程。  艺术活动既不是决定论的,也不是无目的的,而是发生论的:它有一颗种子。至于植株如何成长,则完全视其生长的力量和环境及其相互作用而定。  如果我们知道一粒种子将会长成葵花,这葵花对于我们还是非常抽象的。它只有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外部环境、养料及不期而至的灾难作出适时的判断和尽可能好的选择,才能长成在特定条件下尽可能好的植株。对于这*后长成的植株(目标或艺术作品),生长中的每一步都像是对它的搜寻和靠近。而每一步长成怎样,取决于葵花本身和它的环境条件两方面的偶然性。生长的每一步结果又成为下一步生长的条件和前提。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