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纪事:1952—2022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纪事:1952—202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24cm 页数: 454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6.1(7.3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纪事:1952—2022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18792
  • 条形码:9787030718792 ; 978-7-03-07187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纪事:1952—2022 本书特色

北京科技大学师生校友以及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冶金高等教育和北京科技大学发展的各界人士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纪事:1952—2022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梳理了北京科技大学1952年至2022年七十年的发展历程。按1952年建校到1960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至1988年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至1998年隶属于冶金工业部时期的北京科技大学、1998年至2022年隶属于教育部时期的北京科技大学四个时段分别整理汇编。主要内容包括: 学校名称、历史沿革、领导体制、隶属关系、人事方面的重要变化, 各种重要章程、决策和措施的制订, 各种重要组织的建立和重要活动, 各种重要会议, 学校重大事件和活动, 校园变迁、标志性建筑及工程、重要设施的兴建, 学校重大成就, 学校主办的国际会议、国 (境) 外交流活动和合作办学等, 以及学校发展中的代表性统计数字等。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纪事:1952—2022 目录

目录
序言/一
凡例/三
北京钢条工业学院
1952-1960.1
建校历史背景/003
1952年/003
1953年/010
1954年/014
1955年/016
1956年/027
1957年/036
1958年/045
1959年/058
1960年/065
北京钢条工业学院
1960.2-1988.4
1960年/069
1961年/076
1962年/078
1963年/081
1964年/083
1965年/090
1966年/095
1967年/099
1968年/100
1969年/101
1970年/102
1971年/105
1972年/106
1973年/109
1974年/110
1975年/112
1976年/114
1977年/116
1978年/119
1979年/123
1980年/127
1981年/131
1982年/134
1983年/137
1984年/141
1985年/147
1986年/153
1987年/158
1988年/161
北京科技大学
1988.4-1998.8
1988年/167
1989年/170
1990年/174
1991年/179
1992年/183
1993年/189
1994年/195
1995年/199
1996年/205
1997年/209
1998年/216
北京科技大学
1998.9-2012.4
1998年/223
1999年/225
2000年/229
2001年/233
2002年/238
2003年/246
2004年/252
2005年/259
2006年/268
2007年/277
2008年/287
2009年/297
2010年/304
2011年/314
2012年/322
2013年/334
2014年/347
2015年/358
2016年/372
2017年/382
2018年/395
2019年/407
2020年/423
2021年/435
2022年/451
后记/454
展开全部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纪事:1952—2022 节选

建校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国家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根据高等教育建设的实际,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对旧中国留下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及教学改革。与此相关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已经于1949年底在各大行政区相继展开。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下文简称教育部)召开**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培养高级国家建设人才;明确制度改革是当前改革高等教育中*急需进行的主要工作,其中包括院系的调整。 1951年9月,教育部对中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统一、整顿、巩固”工作,部分学校院系进行先期调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实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教育部随之确定了1951~1953年院系调整的方针,即“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 1951年9月,京津地区20所高等院校在教师中开展了以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为目的的学习运动;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两者为院系调整打下了思想基础并提供了组织保障。 1951年1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拟订了全国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提出要创设地质学院、开办钢铁学院和石油学院,工业大学有多科性和单科性之分。此次会议拉开了1952 年全国院系大调整的序幕。 1952年 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地质、采矿、冶金三系(科)会议,准备年内在京津地区建立地质、矿业、钢铁等专门学院。 4月22日,中央重工业部钢铁工业局刘彬局长在钢铁局会议室(东四三条五号)主持召开钢铁学院筹备工作**次会议,决定抽调陈瑯环、柏华等19人参加钢铁学院筹建工作。25日召开有关学校代表座谈会,重工业部副部长钟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光、重工业部教育委员会许安民、天津大学代表魏寿昆、唐山铁道学院代表章守华、北京工业学院代表杨尚灼、童光煦等参加会议,讨论和研究拟建钢铁学院的系科设置、教学计划与教材、校舍修建,仪器调配,人员配备以及五院校采矿、冶金系科合并等问题。会后,指派人员到东北有关院校学习办学经验。 5月,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调整设置方案》中指出,自1951年起,全国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整顿与加强综合大学、发展专门学院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开始进行全面或重点调整,预计两年基本完成。方案中“华北区”“高等工业学校”部分指出:“(四)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新设):由北京工业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校冶金系科及北京工业学院采矿、钢铁机械、天津大学采矿系金属组等系科合并成立。” 7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曾昭抡主持筹备会议,参加会议的除筹备建校人员和有关院校代表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务长钱伟长,原华中钢铁公司副经理魏景昌。会议决定成立钢铁学院筹备委员会,下设筹备组和建校组。筹备组负责五校合并及教学组织等事宜,成员有魏景昌、魏寿昆、杨尚灼、童光煦、谢家兰、章守华、耿步蟾、任殿元等8人,魏景昌为召集人;建校组负责新校建设等事宜,成员有陈瑯环、柏华、魏景昌等人,陈瑯环为负责人。 8月3日至5日,刘彬局长主持筹备会议,宣布成立钢铁学院筹备委员会及成员名单,议定在筹备组下分设教学和院系调整搬迁两个小组,由魏寿昆、杨尚灼分别负责。会议同时就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院校系科搬迁以及新学年开学等问题进行研究。会后,由钢铁工业局编制建校轮廓计划并呈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 8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52)院调字第〇一二号”文件指示:1.年内在北京成立钢铁学院,暂附设在清华大学,准备次年成立独立的专门学院(见原文件);2.集中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五校的全部或部分采矿、冶金系(科、组)作为成立钢铁学院之基础;3.组织钢铁学院筹备委员会,由魏景昌(召集人)、魏寿昆、谢家兰、杨尚灼、童光煦、章守华以及山西大学冶金系1人、西北工学院冶金组1人组成筹备小组,筹备小组同时受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领导,定于8月初集中至清华大学办公。文件指出:“这是中国人民教育建设事业中的一件重大事情”。根据此文件,山西大学选派耿步蟾教授参加筹备,并由穆承章助教协助工作;西北工学院选派任殿元教授参加筹备,并由张鉴助教协助工作;唐山铁道学院章守华教授因故不能参加筹备工作,改派林宗彩教授、朱觉教授参加筹备,并由周取定、卢盛意、赖和怡助教协助工作。 8月7日,钢铁学院筹备小组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地下室正式办公。不久,办 教育部关于成立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文件 公地址迁至清华大学生物馆。 8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52)下高矿曾字第〇〇三号”文件就采矿系调整问题紧急指示:华北区各高等学校原有矿冶系的设置暂分为采石油、采煤、采金属三类,依次分别在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设立有关的专业,原有采矿系师资、学生、设备、图书按分工予以调整。方案明确:清华大学采矿系一年级学生按志愿分为采金属和采石油两组,采金属组调整至钢铁学院,二年级学生按原来组别,采金属组调整至钢铁学院。至此,钢铁学院成立之基础扩为六所院校的采矿、冶金系(科、组)。 8月12日,院校调整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决定请教育部增聘魏景昌参加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 8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52)财经干字第十四号”文件批准钢铁局拟定的钢铁学院建校轮廓计划。按照此计划,钢铁学院拟设7个系16个专业,学生规模拟达到本科生5000人,研究生200人。 8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以“(52)高矿曾字第〇一二号”文件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核准。文件拟定钢铁学院正式名称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同时拟定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筹备委员会由14人组成: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彬(中央重工业部钢铁工业局),副主任委员陈瑯环(中央重工业部钢铁工业局),委员李承文(中央重工业部)、魏景昌(钢铁工业学院)、柏华(中央重工业部钢铁工业局)、张文奇(唐山铁道学院)、魏寿昆(天津大学)、杨尚灼(北京工业学院)、童光煦(北京工业学院)、刘之祥(天津大学)、谢家兰(天津大学)、章守华(唐山铁道学院)、钱伟长(清华大学)、陈蔼民(中央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校名及筹备委员会名单的批复 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魏景昌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副院长,并主持全面工作。 9月,经全国统一招考,新招1952年入学学生(一年级)412名,分为采矿、炼铁、炼钢、电冶金、轧钢、金相热处理和钢铁机械7个方向,按过渡性教学计划培养,10月12日在清华大学正式上课。 9月,院校调整并入1951年入学学生(二年级)304名,除机械专修科人数不变外,其余按采矿、炼钢、电冶金、轧钢、金相热处理5个方向调整,参照过渡性教学计划培养,10月12日在清华大学正式上课。 9月,院校调整并入1950年入学学生(三年级)131名,除采矿专业人数不变外,其余按炼铁、电冶金、轧钢、金相热处理4个方向调整,并于9月下旬至清华大学集中。10月初,104名学生分赴东北鞍山钢铁公司和抚顺钢厂实习,行前在清华大学举行欢送会,教育部副部长曾昭抡出席并讲话。 9月,院校调整并入1949年入学学生(四年级)1名,继续炼铁方向学习。 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52)高矿字第二十九号”文件通知,因唐山铁道学院材料系停办,其二年级学生24名转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代为培养,并请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在3年内再为教育部培养冶炼、锻铸、热处理专科人才76名。 10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52)下高矿字第三十三号”函件通知,经与重工业部及钢铁工业局商讨,决定钢铁工业学院不设有色金属方面的专业,原拟调整至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北京工业学院有色金属方面教师和学生共43人改为调整至中南矿冶学院,图书仪器设备随同调整。 10月,中共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临时党支部成立,隶属清华大学党委领导,魏景昌任书记,高瑞珍为副书记。12月,中共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支部委员会成立,直属中共北京市委领导,时有党员49名(学生党员16名,教师及干部党员33名)。 11月,学院举行首次期中教学检查,规定每学期进行两次教学检查。 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张文奇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副院长。 1952年底,据“清华大学钢铁学院一九五二年度**学期学生人数统计表”显示,新设的钢铁工业学院共设有4个年级4个系9个专业及1个钢铁机械专修科,学生总数848人;据学校相关档案记载,时有教授25人。具体如下: 采矿系:设有采矿、选矿2个专业;教授7名,学生135名,系主任卢焕云。教授姓名及其来源学校:卢焕云(清华大学)、刘之祥(天津大学)、华凤诹(天津大学)、陈兆东(北洋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胡熙庚(北洋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童光煦(北京工业学院)、杨善元(迁校时调去北京矿业学院)。 冶炼系:设有钢铁冶金专业,分为炼铁、炼钢和电冶金3个专门化;教授11名,学生306名,系主任魏寿昆。教授姓名及其来源学校:魏寿昆(天津大学)、谢家兰(天津大学)、林宗彩(唐山铁道学院)、朱觉(唐山铁道学院)、胡庶华(武汉大学、北京工业学院)、郗三善(山西大学)、耿步蟾(山西大学)、石心圃(西北工学院)、任殿元(西北工学院)、陈大受(中财委)、张文奇(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 金相及热处理系:设有金相热处理、物理检验2个专业;教授3名,学生138名,系主任章守华。教授姓名及其来源学校:章守华(唐山铁道学院)、赵锡霖(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