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七辑(二○二一年第一期)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七辑(二○二一年第一期)

出版社:巴蜀书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26cm 页数: 218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1.8(7.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七辑(二○二一年第一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115108
  • 条形码:9787553115108 ; 978-7-5531-151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七辑(二○二一年第一期) 内容简介

  《老子学刊》第十七辑,刊载了《“小国寡民”非老子的社会政治理想考论》《论群组概念下(老子)的老子思想》《固守本真,拒斥异化——老子“美与恶,其相去何若”美蕴发覆》《马钰“以神道设教”的宣教策略》《明清三种稀见(悟真篇)注本的作者与成书小考》《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道经年代考释举例》《“刻娄博局”四神博局镜之宗教元素略析》等十余篇论文,从文献学、历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老子《道德经》的思想,考察了传统文化中的多个面向并对其中的思想智慧及其历史影响和现代意义加以阐发,体现了作者对于上述诸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多角度考量。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七辑(二○二一年第一期) 目录

老子专题研究
“小国寡民”非老子的社会政治理想考论
论群组概念下《老子》的老子思想
《老子》札记四则——“下德无为而无(有)以为”“有生于无”“圣人恒无心”与“报怨以德”
固守本真,拒斥异化——老子“美与恶,其相去何若”美蕴发覆
易解《老子》“婴儿”意象
老子气论思想探析
再论谷神文段

道学研究
马钰“以神道设教”的宣教策略
《庄子》藐姑射山神人形象来源及其意蕴探析
明清三种稀见《悟真篇》注本的作者与成书小考
安徽茅仙洞与道佛神圣性考论
元代崂山《云岩子道行碑》及所涉人物考述
论道教对道教题材影视作品的奠基
《墉城集仙录》和《搜神记》“蚕女”故事比较研究
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道经年代考释举例
“刻娄博局”四神博局镜之宗教元素略析
《武仙》诗画与道家兵学——日本道观收藏艺术珍品考论之二

书评
“气象思维”阐释《道藏》医方的新作——颜文强博士《生命内景与精选药方研究》述评

《老子学刊》稿约
展开全部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七辑(二○二一年第一期) 节选

  《老子学刊(第17辑半年刊2021年第1期)》:  这篇碑文较长,创作方式上采用了自汉代以来“文人碑”的标准体例,即前序后铭的形式:序用散体,侧重于叙事;铭为韵文,侧重于抒情。碑文序文部分所占篇幅较大,主要追述云岩子刘志坚一生的事迹,内容详尽而丰富,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来看:  **,开篇远述道家思想之源流和全真道的兴起。首先追述了道家始祖老子的创道之功,并举例说汉文帝奉行道家清静无为理念,以至于有“仁寿天下”之善果。其次述及后世徒众邪饰道家之说,将道家之旨逐渐演化为符祝、醮祭之法,以至于《老子》(“五千言”即指《老子》)原本精深玄妙的思想也变得晦暗不清。历史发展到金代,王重阳与他的弟子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等人延续老子之道,道家旨趣遂明,全真道亦随之走向兴盛。  第二,简述刘志坚修道之前的生平与事迹。碑文敬称刘志坚为“云岩刘尊师”,言其是丘处机的三传弟子,籍贯为博州(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二十岁左右时,刘志坚供职于永昌王府,永昌王名只必帖木儿,是元太宗窝阔台之孙。只必帖木儿本驻守永昌,并在永昌建起新城,其父阔端坐镇凉州,《元史·地理志三》载:“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隶焉。”《元史·陈祐传》也载:“西凉隶永昌王府。”正是由于朝廷赐只必帖木儿的宫殿为永昌府,故他也被称为“永昌王”。由此看来,元代永昌王府远在西凉(今甘肃武威)之地,故碑文言刘志坚“西事永昌王”。他在永昌王府掌管着鹰房(即宫廷饲养猎鹰之地),文中言其才干突出,且有不甘落后之品性,故王庭外交事务多交与他办理,因此获得“刘使臣”之称。后叙及刘志坚年龄渐长后归家,梦到一年老多须者对他说:“为何不快速离去?”又梦到自己身至山水清幽之境,遂有了人生如梦、世事如幻之感。这两个梦境*终促使刘志坚下定决心人道修行。  第三,叙述刘志坚在东平拜师修道之事。刘志坚决定弃家人道后,首先来到的是东平仙天观,并拜一郭姓道长为师。明人黄宗昌《崂山志》叙刘志坚事迹时日:“师事东平郭至空。”也就是说,碑文中的“郭尊师”即“郭至空”。刘志坚在郭师面前过于严肃恭敬,“执礼甚卑,服劳维谨”,与修道之法不相符合,因此郭师对其不满并劝导他说,修道之法与其擅长的养鹰之法类似,只要去除原本狂野的本性,摒去一切杂念,并做到持之以恒,便会自然人道。刘志坚听从了师父的教导,从此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性情,并严格要求自己,减少摄食与睡眠,全心全意地从事道教修行。但是,东平之地离刘志坚的家乡博州较近,故多有亲友来此探望他,并劝其不要出家修道。东平之地有此干扰,已不适合刘志坚在此修行,郭师又知刘志坚的修道决心坚定不移,故劝其寻找更加合宜的修道之地。  第四,详述刘志坚在崂山道教胜地艰苦修行的经过及相关事迹。刘志坚离开东平之后,历经邹县、滕县、沂水、莒县,一路寻朋问友,讲明自己决意修道的心念。他*终来到了即墨县的鳌山(即崂山)。刘志坚对此道家胜地喜爱至极,认为这里是自己修道成真的理想之地,于是寻得山南之地的一处洞窟进行修行,但此处有虎狼之患,时人都认为那是极其危险的地方,并对刘志坚说:“你难道不惧怕吗?”刘志坚用修道之理回应说:“我能做到与物无争,有什么忧虑和惧怕的呢?”在洞窟修行了一年多后,刘志坚又转至另一深洞处,此洞陡峭艰险,不适合居住,因此刘志坚在此地“面涧背树”趺坐修行,有了倦意便倚树稍憩。后来他认为如此修行不够专心,故调整位置“面树背涧”修行。但一次修行至深夜时发生了意外,刘志坚忽然坠落到了山涧之下,但令人称奇的是,其身竞毫无损伤。碑文又述及刘志坚在崂山修道之时清贫朴素,吃不加任何调味的粗糙饭食,身穿兽皮做的简单衣服,住在山间与野兽杂处的地方;又提及刘志坚虽然不怎么会识字,但善于言语理会,并引用他所作的一首诗歌阐明其在崂山的修道之志。之后,刘志坚又迁移到山顶的清虚庵修行,且道术渐明,可以与禽鸟自然相处。*终刘志坚选择了在华楼山结庐修行,其结庐之地即后来华楼山碧落岩处的万寿官,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崂山志》载:“(华楼官)又名万寿官。”关于刘志坚先前修行的“清虚庵”之地,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崂山志》又载:“(清虚庵)位于城阳区夏庄街道办事处瓦房村北。”但是,在崂山华阴北山的黄石洞(又名黄石官)处有“清虚庵”题字,“位于黄石洞西山体崖壁上,楷书,竖排,阴刻,字径约40厘米”,且黄石洞距离华楼宫很近,“在华楼迤北十里许山之巅”,所以“清虚庵”或应在现在的黄石洞之处。碑文又述及刘志坚于崂山修行之时的奇异之事——他曾说:“先师吕纯阳(吕洞宾)的两个学童将来崂山补充功行。”第二天,果然有钱姓和徐姓的两个少年来到崂山,刘志坚询问后得知,二少年来自遥远的杭州之地,慕崂山修真之风而来,并愿在此地研习道家精义。两个少年在崂山居住不久,都有不错的修道成果。有了这两个少年之后,刘志坚在砍柴、挑水、做饭等日常事务方面依然亲自为之,少年想代其劳作,均被呵斥而去。如此生活了二十年,他也不改变初衷。文中又引用了他所作的另一首诗歌以证其修道之志。刘志坚如此守静专一、全心求道的结果便是领悟到了修道的至高境界,并达到修道成真的善果,故碑文言其“或前知休咎,或神游四方”。洞明真人祁志诚(全真教掌教)听说了刘志坚在崂山艰苦修行的事迹之后,特赐其“云岩子”道号,并有“玄逸张真人”者拜其为教门宗主。至大德甲辰年(1304),皇帝闻其名,敕赐刘志坚“崇真利物明道真人”,仍让其掌管崂山道教。  ……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七辑(二○二一年第一期) 作者简介

  詹石窗,1954年生,厦门市人,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项目《中华续道藏》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专家等职,主要著作有《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道教文化十五讲》等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朱熹与先天学关系考论》等学术论文200多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百年道教研究与创新工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等课题10多项,著作先后获省部级奖15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