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32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48.3(7.0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8072351
  • 条形码:9787108072351 ; 978-7-108-07235-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本书特色

  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新作品,获□0□1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中国研究著作奖”。
  作者聚焦并追踪北宋时期,词如何从宴饮助兴的表演文本——歌词,历经创作、传唱、抄写、结集诸过程,□终衍□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逐渐取得与诗歌并举的正统地位。
  宇文所安一方面从表演实践、文本传播、作者问题、词集编纂与流□等全新角度将词史看成“词集史”而非“词人史”;另一方面又对代表性词人如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影响,力图从多个层面呈现词的历时性发展及其作者化、风格化和经典化的过程。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内容简介

作者聚焦并追踪北宋时期,词如何从宴饮助兴的表演文本——歌词,历经创作、传唱、抄写、结集诸过程,*终衍变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逐渐取得与诗歌并举的正统地位。宇文所安一方面从表演实践、文本传播、作者问题、词集编纂与流变等全新角度将词史看成“词集史”而非“词人史”;另一方面又对代表性词人如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影响,力图从多个层面呈现词的历时性发展及其作者化、风格化和经典化的过程。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前言

 我们有四本从11世纪中叶小令实践中产生的集子。这一类型的小令不同于勾栏瓦肆的曲子,是为官员宴席而作的歌词。这些歌词之所以被编成词集,在于它们的“作者”名声很大;但是,这些词集各有各的问题,因此以“词集”为单位去考虑它们是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词集中,我们考查的□□本是《阳春集》,署名作者是南唐鼎鼎大名的冯延巳。集中所辑录之词出处不明,集前有陈世修作于1058年的序。这本词集□早的版本中,有相当大比例(约30%)的作品同时出现在别处,并被归到其他作者的名下。其中一部分作品很明显来自10世纪南唐□□;可是另外一些作品,则重出于晏殊和欧阳修这两位11世纪中叶□突出的小令词人名下。
  第二本集子是代表晏殊词的《珠玉词》。同样,我们不知道这本集子中作品的出处,也不知道它的编纂时间。该词集的某版本据传有晏殊好友张先的序文,但已经散佚。和《阳春集》类似,这个集子很有可能也产生于11世纪六七十年代。
  另外两本集子是1□世纪晚期的刻本(其中一本可能是13世纪早期的本子)。两本都是欧阳修词的结集。欧阳修的词作常以不同的题目流传,而且版本往往不尽相同。这两部集子收录了不少词作,但如果撇除在别处系于他人名下的一部分作品,那么同时收录于这两部集子中,并且作者归属没有争议的词仅有86首。
  第五部词集的作者是长寿的张先。这部集子代表了张先所属的小令词人群体,但它同时也收录了数量可观的慢词。这些慢词多属张先晚年的作品,展示了11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社交风格。
  这些集子各有特点,每个集子中也都有那么一些作品能让我们联想到词人的个人风格。中国文学批评从古至今一般以作者为中心,注重标举和区分不同作者的个人风格。然而,从风格学和文献学的层面说,这些集子里面绝大部分的作品风格非常一致,甚至有些作品以不同题目出现在别的集子中;我们无法将一首10世纪中期的词作和一首11世纪中期的词作区分开来。
  这种作者归属的分歧助长了一种似乎过度精细的鉴赏方式,即判断甲词之作者必为X而非Y。对于这种判断方式,我们首先要注意:假设甲词并未收入X的词集,那么论者会立即接受甲词出自Y之手,并将此作品融入他对Y的理解之中。虽然统计数据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直接,但在冯延巳、晏殊和欧阳修的集子中,有□0%-30%的作品重复出现于两个或以上的词集。冯延巳的集子和《花间集》有很多重出的地方,他的作品有时会被归到11世纪中期的其他北宋词人名下。同时,宋代的小令词人彼此的作品也会有重叠的情况,这些词作有时也会归到宋代其他词人(以及冯延巳)的名下。
  这就导致了另一个难题。假设我们接受冯延已是生活在10世纪的人,而□□部小令词集大约在11世纪六七十年代编订,那其实这部词集编纂时,以小令著名的作者屈指可数,只有冯延巳、晏殊、张先和欧阳修(柳永集里的小令作品有时也被归到这些作者名下)。这一类词作的作者归属,很少落在上述这几大词人之外。我们很难相信11世纪中期流传的所有小令全都是这几位作者写的。换言之,即使是仅见于一部集子里的词作,我们也不一定知道它们的真正作者是谁。这类作品的作者归属很多都可能被替换到一个名气更大的词人名下。
  我们必须想象歌者的世界跟学者的世界相遇的那一刻。歌者熟悉一首歌,她也许还有一本有唱词而没有作者名字的歌本;也许歌本上记有词人的名字,但我们不知道这个本子上记录的作者署名有多少□□性。宴会上的文人会问:“该词何人所作?”我们不一定知道自己耳熟能详的许多歌曲的原创者是谁;跟我们一样,很多时候歌者演唱时也不一定关心这个问题。这时,歌者可以回答说她不知道——有些歌者的确不知道。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目录

致谢
导论
□□部分 搭建舞台
□□章 早期宋词的流传
第二章 文本来源

第二部分 11世纪初、中期
第三章 《乐章集》与柳永
第四章 小令词集(上)
第五章 小令词集(下)
第六章 晏几道

第三部分 苏轼时代
第七章 苏轼
第八章 苏轼的下一辈
第九章 苏轼的门人
第十章 秦观
第十一章 贺铸
第十二章 周邦彦

第四部分 进入1□世纪
第十三章 找回一段历史
第十四章 北宋□后一代词人及其后辈以续为结
附录
冯延巳手稿
词的流转
“雅”及其对立概念
参考书目
索引
展开全部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节选

我们有四本从11世纪中叶小令实践中产生的集子。这一类型的小令不同于勾栏瓦肆的曲子,是为官员宴席而作的歌词。这些歌词之所以被编成词集,在于它们的“作者”名声很大;但是,这些词集各有各的问题,因此以“词集”为单位去考虑它们是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词集中,我们考查的□□本是《阳春集》,署名作者是南唐鼎鼎大名的冯延巳。集中所辑录之词出处不明,集前有陈世修作于1058年的序。这本词集□早的版本中,有相当大比例(约30%)的作品同时出现在别处,并被归到其他作者的名下。其中一部分作品很明显来自10世纪南唐□□;可是另外一些作品,则重出于晏殊和欧阳修这两位11世纪中叶□突出的小令词人名下。
  第二本集子是代表晏殊词的《珠玉词》。同样,我们不知道这本集子中作品的出处,也不知道它的编纂时间。该词集的某版本据传有晏殊好友张先的序文,但已经散佚。和《阳春集》类似,这个集子很有可能也产生于11世纪六七十年代。
  另外两本集子是1□世纪晚期的刻本(其中一本可能是13世纪早期的本子)。两本都是欧阳修词的结集。欧阳修的词作常以不同的题目流传,而且版本往往不尽相同。这两部集子收录了不少词作,但如果撇除在别处系于他人名下的一部分作品,那么同时收录于这两部集子中,并且作者归属没有争议的词仅有86首。
  第五部词集的作者是长寿的张先。这部集子代表了张先所属的小令词人群体,但它同时也收录了数量可观的慢词。这些慢词多属张先晚年的作品,展示了11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社交风格。
  这些集子各有特点,每个集子中也都有那么一些作品能让我们联想到词人的个人风格。中国文学批评从古至今一般以作者为中心,注重标举和区分不同作者的个人风格。然而,从风格学和文献学的层面说,这些集子里面绝大部分的作品风格非常一致,甚至有些作品以不同题目出现在别的集子中;我们无法将一首10世纪中期的词作和一首11世纪中期的词作区分开来。
  这种作者归属的分歧助长了一种似乎过度精细的鉴赏方式,即判断甲词之作者必为X而非Y。对于这种判断方式,我们首先要注意:假设甲词并未收入X的词集,那么论者会立即接受甲词出自Y之手,并将此作品融入他对Y的理解之中。虽然统计数据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直接,但在冯延巳、晏殊和欧阳修的集子中,有□0%-30%的作品重复出现于两个或以上的词集。冯延巳的集子和《花间集》有很多重出的地方,他的作品有时会被归到11世纪中期的其他北宋词人名下。同时,宋代的小令词人彼此的作品也会有重叠的情况,这些词作有时也会归到宋代其他词人(以及冯延巳)的名下。
  这就导致了另一个难题。假设我们接受冯延已是生活在10世纪的人,而□□部小令词集大约在11世纪六七十年代编订,那其实这部词集编纂时,以小令著名的作者屈指可数,只有冯延巳、晏殊、张先和欧阳修(柳永集里的小令作品有时也被归到这些作者名下)。这一类词作的作者归属,很少落在上述这几大词人之外。我们很难相信11世纪中期流传的所有小令全都是这几位作者写的。换言之,即使是仅见于一部集子里的词作,我们也不一定知道它们的真正作者是谁。这类作品的作者归属很多都可能被替换到一个名气更大的词人名下。
  我们必须想象歌者的世界跟学者的世界相遇的那一刻。歌者熟悉一首歌,她也许还有一本有唱词而没有作者名字的歌本;也许歌本上记有词人的名字,但我们不知道这个本子上记录的作者署名有多少□□性。宴会上的文人会问:“该词何人所作?”我们不一定知道自己耳熟能详的许多歌曲的原创者是谁;跟我们一样,很多时候歌者演唱时也不一定关心这个问题。这时,歌者可以回答说她不知道——有些歌者的确不知道。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作者简介

 [美]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哈佛大学JamesBryantConant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典文学、抒情诗和比较诗学。主要著作包括:《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世纪初的词》(□019)、《晚唐》(□006)、《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006)、《诺顿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1996)、《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1996)、《中国文学思想读本原典-英译·解说》(199□)、《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1989)、《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1986)、《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1985)、《盛唐诗》(1980)、《初唐诗》(1977)等。曾翻译出版《杜甫诗》(□015),并与孙康宜一起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010)。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自□003年起陆续出版“宇文所安作品系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